商文江委員:注重培育就業吸納能力強的行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引人關(guan) 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商文江注意到,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ye) 生“緩就業(ye) ”“慢就業(ye) ”和“不就業(ye) ”現象出現。他認為(wei) ,解決(jue)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問題,要引導畢業(ye) 生轉變擇業(ye) 觀念,要加快高校培養(yang) 結構調整,還要注重培育就業(ye) 吸納能力強的行業(ye) 。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對此,商文江認為(wei) ,破解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問題已刻不容緩,我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性因素。一方麵,高校畢業(ye) 生受疫情影響,就業(ye) 選擇越來越求穩求優(you) 。另一方麵,高等教育培養(yang) 結構調整與(yu) 勞動力市場需求結構變化不同步,導致一些高校畢業(ye) 生結構性失業(ye) 問題突出。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涉及麵廣、影響深遠,既有緊迫性、艱巨性,又有複雜性和長期性,需作為(wei) 一項長期戰略性任務來抓。”商文江認為(wei) ,青年人屬於(yu) 新成長勞動力,不僅(jin) 在就業(ye) 市場上競爭(zheng) 力相對較弱,而且就業(ye) 主要依靠新增崗位吸納。如果經濟增長乏力,新就業(ye) 崗位創造能力不足,跟不上新勞動力成長速度,青年就業(ye) 問題就會(hui) 凸顯。
商文江注意到,現在有的企業(ye) 對招聘崗位的要求極其細致,比如要求應聘考生必須是本科學曆或雙學位;有的還有戶籍限製、性別限製。有些職位招聘時會(hui) 設置分值很高的麵試,但這往往是為(wei) 某些人專(zhuan) 門準備的,普通學生陪跑的幾率高。有的企業(ye) 招聘要求低,但開的薪資高,以此吸引人去麵試;有的企業(ye) 長期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然而隻宣傳(chuan) 不招聘,往往隻是為(wei) 了擴大公司的知名度,或者為(wei) 了應付招聘計劃。
他建議通過增加政策性崗位供給,按照市場需求廣泛開展社會(hui) 化在職技能培訓,促進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企業(ye) 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聯係高校,定期進行宣講與(yu) 合作調研,幫助高校培養(yang) 一批企業(ye) 需要的人才,從(cong) 人才培養(yang) 的角度實現高校、企業(ye) 、學生的三方共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