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研討會在京舉行:類型融合打造成功典範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高凱)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主辦,《中國電影報》社承辦的電影《滿江紅》專(zhuan) 家觀摩研討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辦。
由張藝謀導演,陳宇、張藝謀編劇,沈騰、易烊千璽、張譯、雷佳音、嶽雲(yun) 鵬、王佳怡領銜主演的懸疑喜劇電影《滿江紅》自2023年春節檔上映以來,票房一路走高,截至3月14日已超過45億(yi) 元(人民幣,下同)。
孫向輝、張蕾、彭鋒、張衛、陳旭光等主辦方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影片編劇陳宇及張德祥、侯克明、李道新、趙衛防、王海洲、趙寧宇、劉藩、譚政、高小立、胡建禮等業(ye) 界專(zhuan) 家學者當日齊聚一堂,於(yu) 研討會(hui) 上共同探討了影片的藝術特色與(yu) 創作得失。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黨(dang) 委書(shu) 記,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國電影觀眾(zhong) 滿意度調查·2023年春節檔”調查情況,據介紹,《滿江紅》以88.4分位居該調查曆史有397部影片滿意度的第6位。
孫向輝認為(wei) ,《滿江紅》是一部成功的商業(ye) 類型片,其創作完成度、專(zhuan) 業(ye) 度在同等投資規模和題材類型中也比較突出。影片所取得的45億(yi) 元票房,對提振市場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wei) 疫情之後鞏固全行業(ye) 的信心產(chan) 生了積極的影響。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從(cong) 藝術學院學科建設的角度,對《滿江紅》給予了高度肯定。《滿江紅》編劇、北京大學教授陳宇介紹,“影片追求極為(wei) 緊湊的節奏和極高的情節力度,力求滿足戲劇舞台的‘三一律’敘事準則;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希望創作一部能真正吸引觀眾(zhong) 的主流電影,表達當代中國的主流價(jia) 值觀,其中既蘊含宏大的民族情懷,也浸染著每個(ge) 中國人都具有的家國情懷。”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表示,《滿江紅》是一部充滿個(ge) 性化的作品,其封閉時空與(yu) 極致敘事體(ti) 現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導演張藝謀風格化的鏡頭語言與(yu) 編劇陳宇不斷反轉的情節設定,形成了某種美學上的共鳴,從(cong) 影片的票房成績來看,這種共鳴也得到了觀眾(zhong) 的普遍認可。影片恰到好處地讓悲劇與(yu) 喜劇這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表達融合共生,也在彌合曆史片與(yu) 古裝片之間類型界限方麵作出了嚐試與(yu) 努力。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侯克明認為(wei) ,《滿江紅》的成功最主要是敘事的成功。《滿江紅》中“劇本殺”式的創新敘事方式,拉近了影片與(yu) 年輕觀眾(zhong) 的距離。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王海洲表示,《滿江紅》將喜劇、懸疑、動作三大類型元素融合於(yu) 一體(ti) ,並選擇適合的具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塑造相應角色,這一切都為(wei) 影片贏得更廣大的觀眾(zhong) 群體(ti) 奠定了商業(ye) 基礎;此外,影片將複雜敘事運用到極致,讓觀眾(zhong) 體(ti) 驗到了強烈的“燒腦”快感;同時,影片體(ti) 現了諸多張藝謀導演的個(ge) 人藝術風格,觀眾(zhong) 能從(cong) 中發現很多張藝謀經典電影的美學元素與(yu) 創作手法,這成為(wei) 影片藝術品質的重要保障。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趙寧宇認為(wei) ,《滿江紅》在非常堅實的中國傳(chuan) 統的喜鬧劇和民間文學的基礎之上,進行了一次當代的演繹。
《電影藝術》主編譚政指出,《滿江紅》成功的原因有四點,即較為(wei) 紮實的劇本、類型敘事的融合與(yu) 拓展、高水準的製作以及有廣泛民眾(zhong) 基礎的曆史記憶和文化記憶。《滿江紅》主創將喜劇的敘事嵌入由懸疑推動的敘事進程中,創新性地將多種元素融合在一個(ge) 具有宏大的家國敘事、廣泛的強烈民族情懷的曆史故事中,拓展了中國電影敘事的美學維度。
影視風向標主編、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秘書(shu) 長胡建禮強調,《滿江紅》采用了類型雜糅的方式,將古裝、懸疑、喜劇等元素結合在一起,進行了融合創新,打破了單一類型的票房天花板。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指出,電影的場景、故事、人物都高度集中,沒有多線、沒有分叉,節奏緊張,環環相扣,任務目標也就是懸念極為(wei) 明確,因此具有“高概念”的特點。從(cong) 劇本殺遊戲的角度看,是講述一群人“分角色”、“具身扮演”,一起推理案發情節,不斷“過關(guan) ”又不斷重來,最後以“身體(ti) ”、生命為(wei) 代價(jia) 尋找“真相”。影片具有遊戲化思維特點和遊戲精神,受到“遊生代”年輕觀眾(zhong) 的歡迎就不足為(wei) 奇了。其密集的反轉頗具遊戲可玩性、燒腦推理性和“爽感”。影片的成功,預示此類具有“劇本殺”特點的電影,無論藝術還是產(chan) 業(ye) 都會(hui) 有巨大的潛力。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張蕾在總結發言中談到了《滿江紅》的創作和市場成功對電影產(chan) 業(ye) 未來發展的啟示,她認為(wei) 要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大力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第三方麵是堅持守正創新,樹立群眾(zhong) 的視角,接地氣、聚人氣,增強電影的吸引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