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社區“微細胞” 教育實踐“大課堂”——華中科技大學“一站式”社區守護學生成長
光明日報通訊員 程曉 光明日報記者 夏靜
“輪到我了!輪到我了!”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化學拔尖班的同學們(men) 在紫菘學生社區進行心肺複蘇實物模擬實操,大家都搶著來。“以前安全教育班會(hui) 很枯燥,現在學生社區能進行實物模擬,既有趣還能掌握急救常識,讓安全教育警鍾長鳴。”班長章肇倫(lun) 看到全班同學積極性都很高,頗有成就感。
學生社區是學生共同生活的園區,是課堂之外的重要教育陣地。華中科技大學不斷強化“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治校理念,依托“學校、片區、樓棟”三級布局,充分利用現有物理空間建設“一站式”師生服務中心,分別在4個(ge) 學生社區建設學生活動綜合體(ti) 。打造“先鋒型、學習(xi) 型、平安型、美麗(li) 型、活力型”社區,讓學生社區成為(wei) “教育實踐大課堂”,促進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
把暖心服務送到學生身邊
“以前辦理畢業(ye) 生離校手續要跑好幾個(ge) 部門、蓋好幾個(ge) 章,最少得花半天時間,現在隻需要線上填表,真是方便多了!”劉晨霄同學告訴記者,學生間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除了去教室上課,其他事都能在學生社區解決(jue) ”。
華中大推行“一站式服務”以來,學生日常所需的行政審批、證件辦理等業(ye) 務在師生服務中心5分鍾內(nei) 就能完成。線上線下一體(ti) 可辦理各類事項超777項,“全時空”開展智慧社區服務。
為(wei) 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校秉持“把最好的資源給學生,用最好的條件建社區”理念,建有心理谘詢室、學生研討室、互動交流區、配套生活服務設施及宿舍功能房。
“能學習(xi) 、能休閑、能交流……這裏各種設施應有盡有,像家一樣溫馨。”陳露露同學對學生社區的舒適生活與(yu) 便利條件稱讚不已。她一邊感歎,一邊給記者展示手機上的服務平台界麵,“不僅(jin) 離宿舍近,預約教室還方便,線上填一個(ge) 表就好了,再也不用為(wei) 借不到活動場地而發愁了。”
學生社區並非隻有學生。150餘(yu) 名輔導員入駐學生社區,與(yu) 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xi) ,共學共事共樂(le) 。每位校領導定點聯係1個(ge) 班級、走訪1次宿舍、開展1次談心、關(guan) 注1名畢業(ye) 生、與(yu) 1名學生結對子。帶動學校機關(guan) 幹部、學院專(zhuan) 業(ye) 教師1200餘(yu) 人走進學生社區,與(yu) 青年學生交流。
“晚上回來,聽著學生喊‘彭導好’,心裏那叫一個(ge) 踏實!”生命科學與(yu) 技術學院輔導員彭一鳴經常去宿舍“串門”,幫助學生解決(jue) 思想和生活中的難題。他明白,每一聲問候都是學生對他的信任與(yu) 依賴。
沉浸式體(ti) 驗學生社區文化
孫小軒同學的課程作業(ye) 繁重,經常做題到深夜,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隨著學生社區建成了370平方米的“學業(ye) 發展多功能室”,同學們(men) 可以互相幫助講解難題,他現在對學習(xi) 充滿了興(xing) 趣。
在學生社區,依托教師班主任、思政輔導員、優(you) 秀學子三支學業(ye) 導師隊伍,學校累計舉(ju) 辦“學業(ye) 提升營”“明星學子麵對麵”“小夥(huo) 伴計劃”500餘(yu) 期,覆蓋學生2.5萬(wan) 餘(yu) 人次。
“很多課堂上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在這裏都能解決(jue) 。”黃茂庭同學真切感受到了“學在華中大”的氛圍,每天學習(xi) 勁頭十足。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成為(wei) 華中大校園的常態。
走進紫菘學生社區,仿佛沉浸式徜徉在紅色海洋。學生黨(dang) 員麵向黨(dang) 旗的宣誓鏗鏘有力,昂揚的紅歌旋律振奮人心,特色的主題黨(dang) 日活動深入人心……
華中科技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耀介紹,2021年7月,學校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高校。華中大以此為(wei) 重要契機,推進黨(dang) 建和思政工作融入學生社區建設,將育人力量和資源下沉到學生社區。踐行“校區就是社區,社區就是課堂”的理念,以實際行動構建體(ti) 現思政要求、富有學校特色、貼近學生實際的“一站式”學生社區。
如何凝聚育人合力?在學生社區,輔導員理論宣講團、本科生黨(dang) 史故事分享團定期走進來,“黨(dang) 員寢室亮牌”“我和黨(dang) 員有個(ge) 約會(hui) ”“黨(dang) 員進寢室”等活動經常開展,潛移默化地浸潤師生的心靈。
藏族姑娘達瓦央拉剛來學校時,性格相對內(nei) 向、靦腆。在學校黨(dang) 員的引領與(yu) 鼓勵下,她參加了幾次學生社區的文化展演,慢慢地變得自信而活潑。思政教育和藝術教育相結合,寓教於(yu) 樂(le) ,釋放全新育人效應。去年,達瓦央拉畢業(ye) ,選擇留在街道辦事處工作。她說,“基層廣闊天地大有可為(wei) ”。和達瓦央拉一樣,越來越多華中大學子在文化浸潤中找到並實現了人生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