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迎來“陣痛期”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金融職業(ye) 學院院長鄭亞(ya) 莉繼續就職業(ye) 本科的發展發聲。
過去5年,她是全國人大代表,連續向大會(hui) 提交了《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加快推進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政策落地》《穩步發展職業(ye) 本科教育》等建議。鄭亞(ya) 莉說,“探索創新職業(ye) 本科的綜合改革方式,可以快速解決(jue) 職業(ye) 院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升職業(ye) 教育的質量和吸引力。”
從(cong) 2014年起,職業(ye) 本科進入到公眾(zhong) 視野。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yu)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規模的10%。如今,我國職業(ye) 本科學校現有32所,在校生12.9萬(wan) 人,2021年招生4.1萬(wan) 人。
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高職(專(zhuan) 科)招生524.34萬(wan) 人,如果每年保持這個(ge) 招生規模,意味著到2025年後,職業(ye) 本科學校每年會(hui) 招生50餘(yu) 萬(wan) 人。目前,這一規模離“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yu)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規模的10%”的目標還遙不可及。
雖然,各高職院校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無可否認,在近10年的探索中,職業(ye) 本科辦學定位應該如何確定、教育模式如何調整、未來如何提高社會(hui) 對職業(ye) 本科認可度等核心問題還懸而未決(jue) 。職業(ye) 本科,迎來了“陣痛期”。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了關(guan) 注職業(ye) 本科的三位代表委員及相關(guan) 專(zhuan) 家,他們(men) 與(yu) 記者梳理了職業(ye) 本科的“前世今生”。同時,就職業(ye) 本科的發展提出了他們(men) 的建議。
職業(ye) 本科教育規模如何實現
職業(ye) 本科,高職院校早在探索。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ye) 教育的決(jue) 定》中提到,“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去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施行,其中明確:高等職業(ye) 學校教育由專(zhuan) 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ye) 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這意味著,職業(ye) 教育止步於(yu) 專(zhuan) 科層次的學曆“天花板”被打破,為(wei) 學生未來發展設計了新的路徑。
這幾年,浙江金融職業(ye) 學院和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本科院校在5個(ge) 專(zhuan) 業(ye) 上展開了本科層次人才的聯合培養(yang) 。
這種聯合培養(yang) 方式,用鄭亞(ya) 莉的話來解釋,雖然學生在高職院校讀書(shu) 上課,但是學生畢業(ye) 證書(shu) 會(hui) 印上普通本科學校的印章。
鄭亞(ya) 莉介紹,這種培養(yang) 模式需要兩(liang) 所學校在人才培養(yang) 方案的製定、授課教師資源的分配、畢業(ye) 論文的要求、校企合作如何安排等環節上溝通和協調。
“問題在於(yu) ,普通本科有自己的教育思維方式。高職院校與(yu) 本科院校聯合培養(yang) 方式的主導權實際上在普通本科院校,而職業(ye) 教育的類型定位難以凸顯。”鄭亞(ya) 莉說,在聯合培養(yang) 人才模式探索下,有“3+2”模式(3年專(zhuan) 科層次的職業(ye) 院校+兩(liang) 年普通本科學校)分段培養(yang) 和“4+0”聯合培養(yang) 模式(四年全部在專(zhuan) 科層次的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學生在高職院校讀書(shu) 上課,但是學生畢業(ye) 證書(shu) 會(hui) 印上普通本科學校的印章,這不應該是真正的‘職業(ye) 本科’培養(yang) 方式。”
全國政協委員許玲作為(wei) 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對聯合培養(yang) 模式也有一肚子的苦衷。
她提到,本科院校有教學評估和專(zhuan) 業(ye) 評估的硬性要求。以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為(wei) 例,應用型高校的教學要求學生要達到160多個(ge) 學分,即便聯合培養(yang) 的學生是留在高職院校培養(yang) ,但是按照教學任務,隻有修滿了本科學校的學分才能拿到畢業(ye) 證書(shu) 。
“聯合培養(yang) 的學生需要遵守兩(liang) 所學校教學模式的雙重規範。”許玲認為(wei) ,從(cong) 本科院校的教學流程來看,修學分是規定性動作。但在高職院校看來,這些課程占據了學生太多時間,給校企合作的預留時間更少了,不符合高職院校的教育定位。
“對學生來說,讀書(shu) 上課是在一個(ge) 學校,而畢業(ye) 證上卻寫(xie) 著另一個(ge) 學校,那麽(me) 學生還會(hui) 有疑問,我的母校究竟是哪個(ge) ?”許玲看來,這種模式下培養(yang) 的學生還存在“身份認同”的困惑。
所以,據了解,高職院校與(yu) 本科高校聯合培養(yang) 的方式,無論高職院校和本科高校都存在“無以為(wei) 繼”的現狀。
然而,政策要求2025年“職業(ye) 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yu)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規模的10%”,要逐步實現職業(ye) 本科的教育規模,未來的辦學模式如何走?職業(ye) 本科的主導權應該交給誰?各院校培養(yang) 方式如何探索?職業(ye) 本科發展正迎來從(cong) 試錯到摸準方向的“陣痛期”。
去年5月2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給出了一係列信號:進一步加強對職業(ye) 本科教育的指導,明確辦學定位、發展路徑、辦學機製、教育教學模式、質量管理、生均撥款標準等辦學要求,支持一批優(you) 質的專(zhuan) 科高職學校獨立升格為(wei) 職業(ye) 本科學校,支持優(you) 質的專(zhuan) 科高職學校內(nei) 產(chan) 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yang) 質量較高的專(zhuan) 業(ye) ,實施職業(ye) 本科教育。
優(you) 質高職能否成職業(ye) 本科主渠道
至此,“以誰為(wei) 主來辦職業(ye) 本科”好像已經有了清晰的方式,即“支持一批優(you) 質的專(zhuan) 科高職學校獨立升格為(wei) 職業(ye) 本科學校”。
其實,許玲提到,最初有專(zhuan) 家提到讓應用型本科學校轉型成為(wei) 職業(ye) 本科學校,但應用型本科學校的意願不強,擔心會(hui) 影響未來招生和社會(hui) 認可度。綜合考慮多方麵因素,該方案逐漸被淘汰。此後,便是以民辦專(zhuan) 科層次職業(ye) 院校為(wei) 主來發展職業(ye) 本科,但因師資力量和代表性不夠等問題也遭遇了多重難題。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王紅軍(jun) 對此也深有同感,“普通本科高校的重點在建設研究型大學,辦高層次的職業(ye) 教育不是研究型大學的主業(ye) 和強項;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意願不大,目前情況下承擔職業(ye) 本科教育的動力不足。雖然整體(ti) 實力突出的職業(ye) 院校有強烈願望舉(ju) 辦職業(ye) 本科,但沒有完成學校升格前,大部分職業(ye) 院校無法從(cong) 事職業(ye) 本科教育”。
2015年,教育部等3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遴選了部分試點本科高校探索應用型發展模式,開辟了實現本科職業(ye) 教育的新路徑;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試點”。
“誰來辦,成為(wei) 職業(ye) 本科教育穩步發展的關(guan) 鍵。”鄭亞(ya) 莉認為(wei) ,應該明確56所國家“雙高”學校升格和舉(ju) 辦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是發展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的主渠道,這批學校辦學基礎良好、實力雄厚,類型特色鮮明,能夠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其他形式是輔助。
多年奔走在職業(ye) 教育一線,鄭亞(ya) 莉認為(wei) ,職業(ye) 本科應以優(you) 質高等職業(ye) 學校舉(ju) 辦為(wei) 主,其他普通高等學校舉(ju) 辦為(wei) 輔。一方麵,優(you) 質高等職業(ye) 學校落實 “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ye) 院校和專(zhuan) 業(ye) ”意願很強,舉(ju) 辦職業(ye) 本科的積極性很高;另一方麵,優(you) 質高等職業(ye) 學校,特別是“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已經有了較好的辦學條件,基本具備實施本科層次的職業(ye) 教育、高標準建設職業(ye) 本科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的要求。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規定:“專(zhuan) 科層次高等職業(ye) 學校設置的培養(yang) 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部分專(zhuan) 業(ye) ,符合產(chan) 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yang) 質量較高等條件的,經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可以實施本科層次的職業(ye) 教育。”
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時,許玲就在提案中建議,要盡快把“雙高”院校或是“雙高”院校的雙高專(zhuan) 業(ye) 納入進來,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和需求程度,適當給地方更多的試點權限,推動職業(ye) 本科探索的快速發展。
職業(ye) 本科如何高質量發展
“職業(ye) 本科既是‘本科’又是‘職業(ye) ’。”銅仁學院院長侯長林認為(wei) ,“職業(ye) 本科”這個(ge) 詞既含有本科層次,又含有職業(ye) 教育類型。因此,職業(ye) 本科與(yu) 應用型本科高校處於(yu) 同一個(ge) 層次並同批招生錄取,那麽(me) 應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一個(ge) 繞不開的參照物。
職業(ye) 本科不能成為(wei) 應用型本科的“翻版”,也不能成為(wei) 高職專(zhuan) 科的“加長版”。侯長林認為(wei) ,人才培養(yang) 質量才是職業(ye) 本科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
2021年3月,《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2021年)》印發,在科學分析產(chan) 業(ye) 、職業(ye) 、崗位、專(zhuan) 業(ye) 關(guan) 係基礎上,對接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ye) ,更新升級一批現有專(zhuan) 業(ye) 、增設和適度超前規劃一批新專(zhuan) 業(ye) 、淘汰一批落後專(zhuan) 業(ye) 、科學設置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共設置1349個(ge) 專(zhuan) 業(ye) ,其中職教本科專(zhuan) 業(ye) 247個(ge) ,調整幅度260%。
在鄭亞(ya) 莉看來,未來職業(ye) 本科人才的培養(yang) 要優(you) 化提升現有專(zhuan) 業(ye) ,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zhuan) 業(ye) ,形成緊密對接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專(zhuan) 業(ye) 體(ti) 係的基礎,通過與(yu) 優(you) 質企業(ye) 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台,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ye) 技術升級和產(chan) 品研發。
專(zhuan) 業(ye) 更新升級背後帶來的是對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的技術期待。在經濟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時代,社會(hui) 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口不斷加大,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需求度不斷擴大。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中顯得至關(guan) 重要。
去年6月,第一批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走出校門。近一年過去後,王紅軍(jun) 觀察,學生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研發、設計類等,對技術能力要求較高。從(cong) 薪酬上看,職業(ye) 本科畢業(ye) 生普遍年薪在8萬(wan) 元以上,平均超過10萬(wan) 元。在王紅軍(jun) 看來,“未來職業(ye) 本科要大力加強本科及以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
“職業(ye) 本科院校既不能照搬高職院校基礎課程,也不能照搬應用型大學的基礎課程。”在許玲看來,職業(ye) 本科要打破教育慣性,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yang) ,也要結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ang) 方案,形成新的教育體(ti) 係。
鄭亞(ya) 莉建議,職業(ye) 本科要保持職業(ye) 教育屬性即保持職業(ye) 教育辦學方向不變、培養(yang) 模式不變、特色發展不變。堅持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定位。聚焦使受教育者具備從(cong) 事某種職業(ye) 或者實現職業(ye) 發展所需要的職業(ye) 道德、科學文化與(yu) 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ye) 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教育。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楊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