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百年老城區“非遺展廳”亮相:喚醒老長春文化記憶

發布時間:2023-03-22 14: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長春3月21日電 (李丹 呂盛楠)工匠技藝的傳(chuan) 承、百年老味道的美食、難舍的古箏曲和評劇……在長春市南關(guan) 區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廳,琳琅滿目的藏品訴說著老長春文化傳(chuan) 承延續的脈絡。

  作為(wei) 長春市城區首家非遺展廳,南關(guan) 區文化館非遺展廳近日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該展廳集中展示了源起該區的21個(ge) 非遺項目,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ge) 、省級非遺項目12個(ge) 、市級非遺項目8個(ge) 。

  “所有非遺作品都由傳(chuan) 承人本人提供,這些作品曆史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展出了老城區的文化精髓。我們(men) 通過非遺實物展示、數字化影像、互動式體(ti) 驗等多種手段,為(wei) 遊客提供服務。”長春市南關(guan) 區文化館非遺辦公室主任張堯說。

  在省級非遺項目展區,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陳列於(yu) 此,這是白氏麵塑第四代傳(chuan) 承人白春雨用麵製作的作品。

  白氏麵塑以麵粉、糯米粉、鹽、白糖、蜂蜜等為(wei) 原料,通過捏、搓、揉、掀、點、切、刻、劃等技法,最終製成一件件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

  張堯介紹,白春雨結合時下流行元素,創造出適應時代的動漫遊戲人物形象、影視人物形象以及反映東(dong) 北民俗的八大怪、長白山人參文化等極具特色的新型麵塑作品。如今,傳(chuan) 承人白春雨也在長春開展麵塑的傳(chuan) 習(xi) 教學工作。

  在另一處非遺項目展區,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絹人映入記者眼簾。一個(ge) 清代仕女身著旗袍,麵容清秀乖巧,姿態優(you) 美動人。

  張堯介紹,絹人是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品之一,第三代絹人繼承人馮(feng) 宇平在繼承傳(chuan) 統絹人製作技藝的基礎上,融入雕塑、繪畫、染織、縫紉、金工、木刻等多種工藝。結合東(dong) 北地區的民風民俗,不斷拓展表現形式,將東(dong) 北的“二人轉”、朝鮮族風情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特色鮮明、形象生動的絹人係列作品。

  “作為(wei) 長春市的曆史發祥地和文脈所在地,曆史上素有‘先有南關(guan) 、後有長春’的說法。”長春市南關(guan) 區文化館館長高岩介紹,長春建城以來始終伴隨著南關(guan) 發展的印記。

  高岩說,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連接曆史和現在、聯通現在和未來的重要載體(ti) 。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和發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該區打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廳。按照“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chuan) 承發展”的原則,挖掘非遺項目,多措並舉(ju)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融入現代城市生活。

  “我們(men) 的展品也在不斷更新,未來還將引進VR設備,提升科技互動效果。”高岩說。(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