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望道》:民盟先賢陳望道的朋友圈
【《中國新聞》報記者劉軍(jun) 實習(xi) 記者王曦澤報道】3月24日,電影《望道》全國上映。這部電影以《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首個(ge) 中譯本譯者、民盟先賢陳望道的人生經曆為(wei) 主線,卻不僅(jin) 僅(jin) 是一部個(ge) 人傳(chuan) 記片。在重現“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個(ge) 故事之外,這部電影著力塑造的是覺醒年代的青年群像。《中國新聞》報記者專(zhuan) 訪本片導演侯詠、主演劉燁,帶你走進影片拍攝幕後的故事。
“出道即巔峰” 這樣的故事怎麽(me) 拍成電影?
拍陳望道的故事,一度讓導演侯詠犯難。電影講究從(cong) 鋪墊到高潮,追求跌宕起伏,這些戲劇必備元素在陳望道身上都找不到。他29歲譯出《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出道即巔峰;一生信仰馬克思主義(yi) ,從(cong) 未改變。這樣的人物故事該怎麽(me) 拍?
侯詠想到的解決(jue) 辦法是把鏡頭對準陳望道的朋友圈,記錄那個(ge) 年代的青年群像。“周圍人不停地在變化,但陳望道的人生始終沒有猶疑,”侯詠說。他希望通過身邊人的來來往往和劇烈變動,反襯出陳望道的“不變”。
電影中,圍繞在陳望道身邊的人有獨立果敢、互相扶持的妻子蔡慕暉,有與(yu) 他亦師亦友、因“非孝”一文激起千層浪的學生施存統,有作為(wei) 他的摯友、邀他翻譯宣言的陳獨秀,也有後來與(yu) 他分道揚鑣、走上反革命道路的戴季陶,還有逃婚的林茵、執著的楊阿龍,以及在那個(ge) 風雲(yun) 變幻的時代裏,闖出不同人生的一代人。
“有些人一直革命,最後犧牲了,有些人離開又回來了,還有些人徹底叛變了,”侯詠說,“在陳望道的朋友圈裏,什麽(me) 樣的人都有,不同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地變化。”
為(wei) 了展現陳望道人生之路上形形色色的相伴者,侯詠和創作團隊一頭紮進了資料堆裏。
“家裏麵有兩(liang) 箱書(shu) 籍,每一箱摞兩(liang) 層,基本上都是我常用的資料,電腦裏也存了上百篇文章,”侯詠說,“因為(wei) 要了解很多當時的曆史人物,包括陳望道、他周邊的一些朋友同事,還有他的學生。”
在閱讀過程裏,侯詠常常會(hui) 對一個(ge) 人的故事看入迷,不自覺地忘掉“主線”。他說:“比如研究到俞秀鬆,好幾天就跟著俞秀鬆的生平事跡研究他了。處處都在吸引我,他們(men) 這一代人的生活和他們(men) 的行為(wei) ,他們(men) 的生平故事,太豐(feng) 富、太有意思了。”
演繹“墨汁當糖” 劉燁吃了23個(ge) 粽子
《望道》試圖還原的,就是這樣一個(ge) 複雜曲折、令人不自覺沉迷其中的曆史切片,而陳望道是這段故事、這部影片裏最穩定的支點。
在侯詠看來,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是陳望道人生的高點,也是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為(wei) 了讓這個(ge) 支點立得足夠穩固,他們(men) 從(cong) 陳望道的故人故居那裏,挖掘出了許多用以支撐的細節。
“我們(men) 去了分水塘村的陳望道故居,在那裏他們(men) 給我們(men) 講了一些當地的故事。包括粽子是什麽(me) 樣的粽子,糖是什麽(me) 樣的糖,人們(men) 穿什麽(me) 樣的衣服。”侯詠說。
在拍攝陳望道把墨汁當成糖蘸粽子吃這個(ge) 片段時,道具師一開始用蜂蜜和色素調了假墨汁,劉燁嚐了覺得感覺不對,就問導演能不能換成真墨汁,結果真墨汁的味道特別嗆人,隻好又換回假墨汁。當天劉燁來來回回吃了23個(ge) 粽子,“第二天我一張嘴,還有墨汁味兒(er) 。“
陳望道有個(ge) 綽號叫“長衫先生”,但是其實他會(hui) 武功,對很多樂(le) 器也很拿手。影片中,陳望道在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時,一度陷入困境。他在一個(ge) 章節的標題上糾結不已,先用“紳士和平民”,後來改成“富人和窮人”,仍然不滿意,他苦苦思索,在打拳時突然頓悟,把這一章譯為(wei) “有產(chan) 者與(yu) 無產(chan) 者”。這個(ge) 設計來自於(yu) 陳望道本人修習(xi) 武術的經曆。
為(wei) 了真實還原陳望道,影片主創與(yu) 陳望道的兒(er) 子陳振新、陳望道的學生陳光磊多次麵對麵交流,兩(liang) 位年過八旬的老者提了不少建議,確保影片細節真實。“影片前半部分,大家在尋求救國存亡的方向,都是眉頭緊鎖的。但是他的學生就說,老師跟我們(men) 在一起的時候,是放鬆的、有笑容。”劉燁說,這個(ge) 細節更加豐(feng) 富了他對陳望道的演繹。
拍攝之前,劉燁曾經用了一個(ge) 半月的時間走訪諸多資料館。他去了上海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展示館,展示館的負責人講了陳望道先生把一樓全部變成語文辦公室給學校用的故事,還去了陳望道的故鄉(xiang) 義(yi) 烏(wu) ,聽了當地人的評價(jia) 和他們(men) 的印象。許多人的記憶碎片,慢慢匯聚出陳望道的豐(feng) 富形象,讓影片能圍繞這個(ge) 支點而展開去。
“你一定要演好我們(men) 的老校長”
“不管是陳望道先生的朋友,還是他的學生,甚至是這些陌生人,其實都是被當年陳望道的精神,還有他的努力所默默影響的。”侯詠說。
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陳望道擔任複旦大學校長長達25年。在劉燁去複旦大學查閱資料時,有一件事讓他印象深刻。他說:“當時我們(men) 在學校食堂吃飯,有個(ge) 學生說:‘劉老師,您是扮演我們(men) 的老校長嗎?’我說是,他說感謝你,你一定要演好我們(men) 的老校長。”
《望道》講述的是百年前的青春群像,但演繹它的群眾(zhong) 演員們(men) 、觀看它的青年觀眾(zhong) 們(men) ,組成了一幅當代年輕人的青春群像。
“群眾(zhong) 演員最多的一場戲,有將近1000人,”侯詠說。這些群眾(zhong) 演員是來自各個(ge) 大學的學生和初入社會(hui) 的青年,他們(men) 在影片中扮演一師風潮下的學生們(men) 。雖然群演隻有寥寥幾個(ge) 鏡頭,但他們(men) 卻從(cong) 早上六點堅持拍攝到晚上九點才回去。
在影片中飾演楊阿龍的青年演員董暢說:“我覺得他們(men) 跟我們(men) 沒有特別不一樣。那個(ge) 曆史時期的人物特別熱血,其實當下的青年也有這種情懷,隻是要發掘出來。當代青年需要有這麽(me) 一個(ge) 再回頭看曆史的機會(hui) ,讓我們(men) 對這個(ge) 時代有新的認知,讓我們(men) 的青春散發出當年的熱血。”
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 陳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陳望道(1891—1977),原名參一,又名融,字任重,浙江義(yi) 烏(wu) 人。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成回國後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後又返回故鄉(xiang) 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1920年5月,他前往上海,任《新青年》編輯,又與(yu) 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醞釀組織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hui) 書(shu) 記。此後,他在複旦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和教育家。1949年後,陳望道曆任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hui) 科學部委員等職。
陳望道是馬克思主義(yi) 信仰的傳(chuan) 播者、堅守者和實踐者,也是民盟重要領導人。1951年,他由史良、沈誌遠介紹加入民盟,曾擔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他為(wei) 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廢寢忘食,曾把粽子蘸著墨汁吃掉卻渾然不覺,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這一佳話廣為(wei) 流傳(chuan) 。
電影《望道》以陳望道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為(wei) 切入角度,刻畫了20世紀20年代以陳望道為(wei) 代表的一批知識分子群像,表現了先輩們(men) 追尋真理、堅守大道的精神。
民盟上海市委會(hui) 發布消息稱,如今,位於(yu) 上海市國福路51號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成為(wei) “上海民盟傳(chuan) 統教育基地”,引導廣大盟員學習(xi) 和繼承陳望道等前輩的政治信念、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高尚風範。在民盟上海市委會(hu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hui) 上,陳望道還曾親(qin) 述翻譯《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的前後經曆,談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勝利。
“陳望道在29歲就翻譯了《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在當時的狀況下,他能一條路走到人生的終點,可見信仰之堅定。”電影《望道》導演侯詠說。(完)(《中國新聞》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