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打造曆代文獻“百科全書” 讓今人讀懂古人智慧
【解說】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曆史古籍文獻資源豐(feng) 富、獨具特色,全省約有140萬(wan) 冊(ce) 古籍文獻。《隴右文庫》以子庫為(wei) 獨立編纂出版單元,共由10大子庫組成,總計五百餘(yu) 卷,四億(yi) 多字。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計劃從(cong) 2020年起至2029年,共用10年時間完成。
【同期】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主任 高國祥
《隴右文庫》實際上就是一個(ge) 甘肅的曆史百科全書(shu) ,它就是把甘肅(1949)年以前,甘肅所有記載在各種材質上的文字,今天就是做了一個(ge) 總體(ti) 的匯集。
【解說】近日,作為(wei) 甘肅省華夏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10年規劃重大項目《隴右文庫》的重要子庫之一,《著作庫》和《方誌庫(二)》正式出版麵世。精錄該省曆代著作典籍及方誌,是迄今為(wei) 止收錄數量最多、最全麵地發掘整理成果。其他各子庫按整體(ti) 編纂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同期】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副總編 王薔
2023年我們(men) 的主要工作是完成這個(ge) 《隴右文庫》金石文獻庫的一個(ge) 編纂整理工作,同時我們(men) 也要啟動另外的幾個(ge) 子庫,比如說我們(men) 的這個(ge) 敦煌文獻庫、簡牘文獻庫、出土文獻庫,還有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庫以及檔案庫,都是我們(men) 2023年同時要啟動的幾個(ge) 子庫。
【解說】如今在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據編譯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古籍文獻的編譯整理不僅(jin) 需要專(zhuan) 業(ye) 的知識,對這份工作的興(xing) 趣和愛好也必不可少。
【同期】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文獻編研室主任 白德雲(yun)
通過這兩(liang) 年在這裏的工作,我的深刻感受就是說,首先你要對這份工作要有一定的興(xing) 趣和愛好,另外再加上你有相對應的專(zhuan) 業(ye) 知識,這樣就能比較穩定地、長久地做這份事業(ye) 。
【同期】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文獻編研室工作人員 張春秀
在《隴右文庫》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我主要負責前期的一個(ge) 圖版的處理還有書(shu) 籍的排版工作。雖然工作是有一些枯燥,但是對我個(ge) 人來說,能夠有幸參與(yu) 到《隴右文庫》的工作當中,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yi) 的。
【解說】據高國祥介紹,今年將同步啟動《隴右文庫》數字資源平台建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原始文獻深加工,將傳(chuan) 統紙本圖書(shu) 內(nei) 容形成“數字庫“。此舉(ju) 旨在接續古今語言鏈、閱讀鏈,讓年輕人看懂老祖宗的精華和智慧,使得古籍文獻“古為(wei) 今用“。
【同期】甘肅省古籍文獻整理編譯中心主任 高國祥
《隴右文庫》的數字平台有這麽(me) 幾個(ge) 特點,第一個(ge) 特點就是要把我們(men) 現有的這些已經出版的,這個(ge) 紙本的文獻資源,那麽(me) 全部歸入到數據平台上去。這個(ge) 就是免費向社會(hui) 開放,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更多的人去研究,那麽(me) 對我們(men) 甘肅的曆史文化有一個(ge) 完整的認識。你比方說我們(men) 今天的這些東(dong) 西,除了專(zhuan) 業(ye) 學者以外,一般的人是看不懂的。那麽(me) 這個(ge) 怎麽(me) 去傳(chuan) 承呢?所以我們(men) 必須要通過一種方式,去建設一個(ge) 橋梁,那麽(me) 這個(ge) 橋梁呢,比方說我們(men) 通過對原文獻的一些注釋,對原文獻的一些標點,還有一些其他的手段,讓今天的人能夠讀懂以前我們(men) 先賢(人物)的一些著作,先賢(人物)的一些思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