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生態環境部答中青報:部長不打招呼查汙染後,已拘留32名涉案人

發布時間:2023-03-28 16: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企業(ye) 環境違法行為(wei) 頻發,充分暴露出來當前大氣汙染防治的短板弱項。”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今天在該部發布會(hui) 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兩(liang) 位部長不打招呼查汙染後,32人被拘留。

  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國發生了一次長達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陝西和河南等地。啟動了重汙染應急預案,卻沒有效果。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和副部長趙英民以“四不兩(liang) 直”方式去河南和陝西對13家企業(ye) 開展檢查,發現存在大量偷排偷放、弄虛作假等突出的環境違法問題。

  劉炳江說,生態環境部已督促相關(guan) 省市開展調查,堅決(jue) 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wei) 。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關(guan) 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相關(guan) 省市各級領導也以“四不兩(liang) 直”方式查處違規違法企業(ye) 。

  劉炳江也參與(yu) 了這次檢查。在他看來,弄虛作假,歸根結底是企業(ye) 治汙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達不到標準要求隻能如此。有部分企業(ye) 無視環保法律法規,存在僥(jiao) 幸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設法逃避監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係統性造假鏈條,在局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luan) 象。

  “有的地方黨(dang) 委政府甚至要求執法部門對企業(ye) 進行零處罰。”劉炳江說,部分地方治汙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近年來,隨著藍天保衛戰紮實推進,大氣環境質量呈現持續改善態勢,部分地方出現盲目樂(le) 觀情緒,對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尤其是在穩經濟的同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定力不夠,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的政治自覺不夠強,抓責任落實、抓汙染減排、抓監管執法不夠有力。

  還有一些地方的生態環境監管流於(yu) 表麵,能力薄弱。部分地方生態環保部門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不敢動真碰硬,日常監管走過程,尤其是對當地的利稅大戶。“到了現場,確實感到還是得靠鼻子聞、靠眼睛看,來判斷是否還存在難以發現日益隱蔽的違法問題。”劉炳江說。

  劉炳江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以點帶麵,幫懲結合,督促企業(ye) 扛起大氣治理的主體(ti) 責任。組織各地以案為(wei) 鑒進行警示教育,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也忠告違法企業(ye) 要敬畏法律,若敢違法,必將受到懲罰。

  同時,指導各地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將壓力傳(chuan) 導到地方黨(dang) 委、政府及有關(guan) 部門。持續提高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識別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切實履行監管責任,督促引導企業(ye) 自覺守法。幫助企業(ye) 完善治汙設施,“一企一策”製定治理方案,清理整治一批簡易低效治汙設施,樹立標杆企業(ye) ,引領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