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與避暑山莊關聯展研討會聚焦“同源景觀” 揭示皇家園林古今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圓明園與(yu) 避暑山莊的同源景觀之間含義(yi) 、功能有什麽(me) 異同?“萬(wan) 園之園”與(yu) “塞外明珠”寄托了清帝怎樣的政治理想?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主辦的“圓明園與(yu) 避暑山莊關(guan) 聯展”研討會(hui) 日前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召開。
圓明園管理處攜手中央美術學院共同打造了“禦苑雙璧·絕世傳(chuan) 享——圓明園與(yu) 避暑山莊關(guan) 聯展”。這是學術界首次將圓明園、避暑山莊這兩(liang) 座清代大型禦苑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也是中央美院吳曉敏-陳東(dong) 研究團隊策劃的三山五園-避暑山莊關(guan) 聯係列展覽的第一站。展覽從(cong) 考察兩(liang) 座禦苑共有的同源景觀這一獨特角度切入,分為(wei) 政治空間、娛樂(le) 空間、園林景觀和宗教建築四個(ge) 主題分別展開。
展覽通過圖文展示、實體(ti) 模型、數字多媒體(ti) 、中國畫、版畫、視覺傳(chuan) 達等豐(feng) 富的展出形式,特別是通過實體(ti) 模型與(yu) VR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再現了兩(liang) 座大型苑囿的昔日景觀,把古建築遺址和枯燥的曆史文獻轉換成多維度的直觀視覺感受,實現身臨(lin) 其境的展示效果,將蘊藏在禦苑之中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與(yu) 藝術成就進行生動鮮活的展示與(yu) 傳(chuan) 播,多維度、多視角、多層次地展示了皇家園林的曆史與(yu) 今天。
展覽的學術主持人、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主任吳曉敏在《圓明園與(yu) 避暑山莊的同源景觀》主題發言中介紹,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是清代最重要的兩(liang) 座皇家禦苑,不僅(jin) 同為(wei) 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的豐(feng) 碑,又有著被外國列強搶奪、毀壞的相同曆史命運,互相之間更存在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在清朝幾代皇帝的悉心經營之下,兩(liang) 座禦苑中先後出現了數十處相同題名或相似規劃布局的園林景觀,它們(men) 或具有相當的淵源關(guan) 係或相同的寫(xie) 仿來源,如同名的勤政殿、獅子林、五福五代堂、煙雨樓等;或雖不同名但具有相似構造、功能和意象的建築,如圓明園的匯芳書(shu) 院和避暑山莊的清舒山館、文源閣和文津閣、廣育宮和廣元宮等。這類景觀如同分置於(yu) 圓明園和避暑山莊內(nei) 的“姊妹篇”,故稱為(wei) “同源景觀”,其風格和定位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之處,在清帝園居理政、休憩娛樂(le) 、祭祀活動等方麵均發揮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她透露,中央美院研究團隊未來還將選取三山五園和避暑山莊中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進行比較研究,並將持續開展遺址數字化複原研究和文化傳(chuan) 播,為(wei) 京津冀皇家園林的元宇宙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闞紅柳副教授,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院長、北京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秀,承德市文物局總工程師陳東(dong) ,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劉仲華研究員分別帶來了《圓明園與(yu) 避暑山莊關(guan) 聯研究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清代紫禁城外的兩(liang) 大政治中心:三山五園與(yu) 避暑山莊》《避暑山莊的規劃》《三山五園與(yu) 避暑山莊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的主旨發言。隨後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shu) 館、北京大學等單位的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曆史文化挖掘、遺址文物保護以及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等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圓桌討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