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書現髒話,要增加閱讀提示但不必完全“真空”
作者:然玉
3月29日,有網友反映,一本名叫《撞見怪老頭兒(er) 》的書(shu) 籍中含有不當內(nei) 容。記者發現,書(shu) 中僅(jin) 有《藍色的舌頭》出現不當內(nei) 容,文中故事設置隻要裝上了藍舌頭,便會(hui) “出口成髒”。文章主要講述了“我”裝上藍舌頭後的狼狽,以及最終將製造藍舌頭的人繩之以法的故事。該圖書(shu) 出版社所屬出版集團回應:“這本書(shu) 內(nei) 容它是想告訴孩子們(men) 不要說髒話,所以它裏麵會(hui) 提到幾句髒話。讀者可能沒把故事看全,這是屬於(yu) 斷章取義(yi) 了。”
麵對質疑,涉事出版社回應“提到髒話,是為(wei) 了教孩子不要說髒話”,應該說,這番自辯是有道理的。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從(cong) 來不是空對空的泛泛而談,而隻能是基於(yu) “舉(ju) 例說明”的具體(ti) 說服過程。這其中,現實環境的語境映射不可避免,所以這樣一本讀物裏存在髒話,本身並不是問題。
任何帶有教育屬性的讀本,都是真實世界的抽繹和再現,這中間,為(wei) 了給孩子帶來啟迪,最大意義(yi) 地發揮教育價(jia) 值,當然要有一定的篩選、過濾與(yu) 重構。可即便如此,教育讀本的“還原度”以及由此所支撐的“有效性”“實用性”,依舊是這類書(shu) 籍的魅力與(yu) 生命力之所在。
髒話作為(wei) 一種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麵麵。很多低齡兒(er) 童“出口成髒”,最主要的感染源頭最主要還是家庭,其次是來自校園。在此語境下,一些家長對童書(shu) 裏出現的髒話大驚失色,頗有點反應過激的意味。想要在“零汙染”的“真空”文本內(nei) 教育兒(er) 童拒絕髒話,反倒有些不切實際。因此,童書(shu) 裏出現髒話有無不妥,關(guan) 鍵還是要看其主旨立意與(yu) 表達方式。若是為(wei) 了教人學好“批判性列舉(ju) ”,何錯之有?
很多時候,我們(men) 太過執著於(yu) 在書(shu) 籍、課程的呈現中,給孩子營造某種理想化的“純潔空間”,這反倒形成了某種隔閡。質疑性教育讀本細節太過直白,質疑兒(er) 童讀本裏有“壞人、怪人”說髒話——大人們(men) 謹小慎微的所謂保護,對孩子們(men) 來說真的是最好的嗎?
一味追求讓孩子沉浸“無菌式”的閱讀體(ti) 驗,但有些問題也不得不防。對此,一方麵,出版機構要加強倫(lun) 理審查,針對兒(er) 童作品中確因情節需要出現的極個(ge) 別髒話多走心,切實評估其可能對兒(er) 童認知產(chan) 生的一係列負麵影響,並對家長做出適當的閱讀指導提示。另一方麵,家長作為(wei) 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更要從(cong) 提高自身閱讀素養(yang) 做起,替孩子把好閱讀入門關(guan) ,讓孩子正確地認識世界,學會(hui) 明辨是非。以及,在尊重作者創作自由和藝術表達的同時,最大程度做好幼兒(er) 閱讀的平衡性。(然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