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衛星互聯網應用提速 如何改變你我生活?

發布時間:2023-04-04 14:0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大家一定在航展上看到過帥氣的飛機編隊,在鳥兒(er) 遷徙的季節看到過一會(hui) 兒(er) 排成人字形,一會(hui) 兒(er) 排成一字形的大雁編隊。但是您有沒有想過,在我們(men) 的頭頂,太空之中,衛星們(men) 也正在不斷編隊,加速織就一張衛星互聯網。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發射入軌,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正在加速進行,這是一張什麽(me) 樣的網?網裏的衛星都能做些什麽(me) ?這張網將給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什麽(me) 是衛星互聯網?

  互聯網大家都不陌生,但您知道什麽(me) 是衛星互聯網嗎?簡單來說,衛星互聯網就是以衛星為(wei) 接入手段的互聯網寬帶服務模式。2020年,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正式納入新基建當中。短短三年時間,我國衛星互聯網已經實現重要突破。單顆衛星變成了組網星座,利用衛星視頻通話的時長也從(cong) 三分鍾提高至半個(ge) 小時以上。

  近日,我國又首次在偏遠地區實現了低軌衛星互聯網在電力通信領域的測試應用。具體(ti) 來說,就是在沒有地麵通信基站的情況下,照樣傳(chuan) 輸各種數據和圖像。這是怎麽(me) 做到的呢?

  在雲(yun) 南麗(li) 江玉龍縣的大山深處,正在巡檢的電網設備信息、現場視頻和電力控製指令等等,在沒有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實時、穩定地傳(chuan) 回了遠在500公裏外的監控中心。依托的就是眼前這套僅(jin) 有筆記本大小的裝置,接收到來自我國首個(ge) 低軌試驗星座的衛星信號。

  銀河航天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專(zhuan) 家 張世傑:這次是我們(men) 在偏遠山區,利用低軌衛星互聯網試驗星座首次完成的電力領域通信應用試驗,開展了針對電網監測圖像視頻、海量電力物聯網數據的快速回傳(chuan) ,驗證了低軌衛星互聯網在廣域電力物聯網、應急救災、杆塔通信補盲等電力泛在通信場景下的保障能力。

  南方電網雲(yun) 南電網公司係統運行部通信運管科經理 李輝:現場完成了杆塔視頻信息回傳(chuan) ,並與(yu) 監控室進行了語音視頻,通過驗證,低軌衛星可為(wei) 電網通信盲區,大流量信息回傳(chuan) 提供有效的解決(jue) 方案。

  據了解,在這次測試中,業(ye) 務端到端時延保持50米/每秒以內(nei) ,傳(chuan) 輸速率為(wei) 20兆/每秒,將現有電力衛星通信能力大幅提升。此次作業(ye) 是我國首個(ge) 低軌試驗星座通信技術在電網的示範運用,也是衛星互聯網與(yu) 能源、工業(ye) 領域結合的一次新嚐試。未來,低軌衛星互聯網跨域、寬帶、低時延的特性以及快速網絡部署的能力,將進一步賦能我國電力的數字化、智能化。

  南方電網雲(yun) 南電網公司麗(li) 江供電局輸電管理所 李浩軍(jun) :在麗(li) 江這種高海拔的地區,我們(men) 的輸電線路還有一些處於(yu) 無信號區段,在這種地方,線路附近發生山火、外力破壞等隱患時,無法掌握現場的實時情況,使用低軌衛星通信終端後,就能及時了解我們(men) 線路附近的隱患信息,有利於(yu) 我們(men) 線路的維護工作,提高供電的可靠性。

  精播細種 北鬥如何成為(wei) 高科技“農(nong) 夫”?

  除了能夠實時傳(chuan) 輸海量數據和音視頻,在電力通信領域大顯神通,衛星互聯網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就比如說北鬥導航係統,現在很多農(nong) 戶耕種都離不開它。原本最受駕駛員喜愛的導航衛星,怎麽(me) 就變身成了現代高科技“農(nong) 夫”呢?

  當下新疆南部氣溫逐漸回升,圖木舒克市的95萬(wan) 畝(mu) 棉花全麵開播。我們(men) 一塊兒(er) 到那兒(er) 去找找答案。

  新疆棉花種植每年都由氣溫相對較高的天山以南向天山以北陸續開始。在圖木舒克市的嘉和鎮,幾台大型精量鋪膜播種機正在地裏忙碌。這種播種機采用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技術,不但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播種線路精量播種,還可以實現滴灌帶、地膜鋪設全程機械化一次性完成,直線誤差不超過2厘米,更方便棉花後期機械化田間管理和采摘。

  棉花種植戶 帕爾哈提·多力洪:我今年種了40畝(mu) 棉花,播種的時候一天三個(ge) 人就夠了,棉花打藥的時候使用無人機,棉花采摘的時候有采棉機,對我們(men) 來說很方便。

  衛星互聯網越"織"越大 網中共有多少星?

  省時省力還精準,北鬥衛星這幹農(nong) 活的手藝當真了得。應急管理、消防救援、媒體(ti) 直播......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使用起衛星互聯網應用,天上的這張網越織越大。衛星互聯網裏到底網羅了多少星呢?

  我們(men) 找到了去年11月下旬,由國家航天局聯合多家單位共同主辦的“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yu) 創新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研討會(hui) ”上發布的數字。大會(hui) 發布,截至當時,我國在軌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衛星有300餘(yu) 顆,居世界第二位。已實現從(cong) 地球靜止軌道到低軌衛星群、從(cong) 可見光到紅外、從(cong) 多光譜到高光譜、從(cong) 光學遙感到雷達遙感的對地觀測能力,構建了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骨幹網。帶動了陸地資源環境、海洋監視監測、天氣和氣候觀測等一批星座的立項建設,推動構建起以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導航為(wei) 主體(ti) 的天地一體(ti) 化國家空間基礎設施體(ti) 係。

  宇宙新"藍海" 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有多大?

  衛星互聯網越織越大,應用需求更是不斷拓寬,這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建設中來。衛星互聯網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呢?

  這是記者統計出的近十年我國衛星相關(guan) 企業(ye) 新注冊(ce) 量的變化趨勢。2013年,我國一共新增3600家衛星相關(guan) 企業(ye) ,此後每年均穩步上升,2017年的新注冊(ce) 量相比2013年同期實現翻倍,全年新增7400家相關(guan) 企業(ye) ,同比增加7.8%。

  2020年至2021年期間,我國衛星相關(guan) 企業(ye) 規模迅速擴張,新增量分別同比大幅增加105.7%、61.1%,並於(yu) 2022年首次突破3萬(wan) 家。截至3月底,我國今年已新增衛星相關(guan) 企業(ye) 9200家,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近450億(yi) 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