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融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創新探析

發布時間:2023-04-07 15:43:00來源: 學習強國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的偉(wei) 大實踐中形成發展起來的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進程中所形成的偉(wei) 大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練和升華,在新時代不斷傳(chuan) 承和創新。媒體(ti) 融合向縱深發展為(wei) 紅色文化傳(chuan) 播帶來了曆史機遇,借助融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勢,紅色文化傳(chuan) 播實踐路徑需從(cong) 其邏輯構成出發,即策劃、內(nei) 涵、傳(chuan) 播三個(ge) 方麵動態把握,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綻放出耀眼的時代光芒。

  策劃主題、引導輿論,擴大有品格有意蘊的紅色品牌“知名度”

  紅色文化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不斷完善發展,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延安已經全麵建立了包括名稱、徽標、標語、歌曲與(yu) 戲劇等在內(nei) 的品牌識別係統,它向全世界傳(chuan) 播了自己的信仰、信念與(yu) 價(jia) 值。以史為(wei) 鑒,新時代要牢牢把握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戰略意義(yi) ,“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chuan) 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ti) ,擴大主流價(jia) 值影響力版圖,讓黨(dang) 的聲音傳(chuan) 得更開、傳(chuan) 得更廣、傳(chuan) 得更深入”。我們(men) 要主動策劃主題宏大、立場堅定、導向鮮明、基調昂揚的紅色文化作品,在思想引領、輿論推動等方麵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方麵要把握重要時間節點,加強活動策劃。在關(guan) 鍵時間節點,把資源匯聚到主題文化產(chan) 品上,突出主題、駕馭主題,係統性謀劃、組合式呈現,形成傳(chuan) 播疊加效應,掌握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比如,建黨(dang) 100周年時,上海市人民政府與(yu) 《新民晚報》共同策劃《百年大黨(dang) ——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ti) 作品,通過100位在滬外國人的視角,呈現城市建設的進步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豐(feng) 功偉(wei) 業(ye) ,促進國際社會(hui) 對我國文化的了解與(yu) 認知。

  另一方麵要發揮地域優(you) 勢,提高傳(chuan) 播辨識度。立足地域挖掘紅色資源、把握本土曆史文化探尋紅色基因是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比如,湘潭大學聯合湖南教育電視台率先推出國內(nei) 首部“建黨(dang) 百年”大學生原創短視頻《百年百地正青春》,既有偉(wei) 人故裏“韶山薪火永燎原”的豪情壯誌、楊開慧故居“幾紙情書(shu) 藏牆中”的家國情懷,也有同學少年“橘子洲頭”的創新膽識,依靠自身曆史文化積澱和深厚文化底蘊,通過有品格有意蘊的正能量傳(chuan) 播,打造出特色鮮明的紅色品牌,提高了紅色文化傳(chuan) 播辨識度。

  守正創新、內(nei) 容為(wei) 王,提升有品質有價(jia) 值的優(you) 質作品“關(guan) 注度”

  全媒體(ti) 時代信息傳(chuan) 播速度快,內(nei) 容失真、觀點表達極端、情緒泛化等不良現象頻繁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主流媒體(ti) 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明辨是非、站穩立場,及時傳(chuan) 播準確、權威的信息,壯大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使全體(ti) 人民緊緊團結在黨(dang) 中央周圍。紅色文化傳(chuan) 播要在堅守正確輿論導向和價(jia) 值標準的基礎上,堅持內(nei) 容創新、表達創新和傳(chuan) 播創新,靠有品質有價(jia) 值的優(you) 質作品凝心聚力。

  一是要堅持內(nei) 容創新,講好中國紅色故事。內(nei) 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nei) 容創新是根本。隻有站在受眾(zhong) 視角構建故事體(ti) 係,才能從(cong) 源頭上創造優(you) 質內(nei) 容。中國紅色故事融合了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文化基因,蘊含著“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使命與(yu) 擔當,是解讀當代中國的重要密碼。挖掘各種紅色故事,以事服人、以形動人、以情感人,在潛移默化中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故事的選擇和表述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用“好的方式”講好中國紅色故事,用真誠的筆觸向世界展現一個(ge) 真實的中國。

  二是要堅持表達創新,探索多元符號表達意義(yi) 。中國紅色故事內(nei) 涵的豐(feng) 富性決(jue) 定了其表達符號的多元化。語言符號、圖像符號以及運用技術手段的多樣化符號疊加呈現,突破了傳(chuan) 統表達方式,通過新的增長點給受眾(zhong) 帶來新的觸動和更廣闊的審美空間,技術賦能下的場景化體(ti) 驗更為(wei) 用戶營造了沉浸感。運用多元符號表達的融媒體(ti) 作品往往兼具新聞片的時效性、紀錄片的真實性和文藝片的故事性,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表達展現中國紅色故事的思想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

  三是要堅持傳(chuan) 播創新,用主流價(jia) 值導向駕馭“算法”。媒體(ti) 智能化發展階段,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you) 勢,要“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不斷實現突破,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chan) 、分發、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jia) 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麵提高輿論引導能力”。融媒體(ti) 時代,要進一步優(you) 化算法推薦功能,新型主流媒體(ti) 通過更加專(zhuan) 業(ye) 化、多元化的信息生產(chan) 與(yu) 內(nei) 容分發方式,根據目標受眾(zhong) 的認知體(ti) 係和行為(wei) 習(xi) 慣因人施策、因時製宜,打破信息繭房,通過“建圈”實現“破圈”,將主流意識形態通過個(ge) 性化推薦的方式傳(chuan) 遞至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內(nei) 部,正確引導輿論走勢。

  深度融合、立體(ti) 傳(chuan) 播,熔煉正能量有內(nei) 涵的主流輿論“美譽度”

  媒體(ti) 融合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就是要讓主力軍(jun) 遷移到主陣地上,讓主流意識形態向基層拓展、向樓宇延伸、向群眾(zhong) 靠近,努力占領新的輿論場。媒體(ti) 融合是媒體(ti) 的一次自我革命,也是紅色文化傳(chuan) 播的革命,是輿論場上必須贏得的勝利。紅色文化傳(chuan) 播隻有把握全球傳(chuan) 播浪潮的“時”和“勢”,因勢而謀、把握主動,遵循融合傳(chuan) 播規律,建造立體(ti) 化紅色文化傳(chuan) 播體(ti) 係,才能在錯綜複雜的輿論場上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引導正能量、有內(nei) 涵的主流輿論。

  一是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優(you) 勢互補。要使紅色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就要充分發揮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的優(you) 勢,堅持一體(ti) 化發展方向,實現內(nei) 容、技術、平台、管理共融互通,發揮傳(chuan) 統媒體(ti) 的主流價(jia) 值傳(chuan) 播優(you) 勢和新興(xing) 媒體(ti) 的技術優(you) 勢及其跨邊界的傳(chuan) 播影響力,實現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的雙向破壁與(yu) 功能互補融通,打造立體(ti) 化傳(chuan) 播空間。

  二是中央媒體(ti) 和地方媒體(ti) 係統聯動。中央媒體(ti) “上接天線”,受眾(zhong) 覆蓋麵廣,具有強大的權威性和引領力,地方媒體(ti) “下接地氣”,地域特色濃厚,有更強的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中央媒體(ti) 借助地方媒體(ti) 的產(chan) 品豐(feng) 富自身內(nei) 容,地方媒體(ti) 借助中央媒體(ti) 宣傳(chuan) 自身品牌,拓展知名度。隻有充分整合中央和地方兩(liang) 級媒體(ti) 的資源,才能建立一個(ge) 全麵係統的融媒體(ti) 傳(chuan) 播資源共享平台,打造立體(ti) 多元的紅色文化傳(chuan) 播體(ti) 係。

  三是構建對外傳(chuan) 播話語體(ti) 係。國際輿論格局目前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ti) 掌握全球話語資源配置。我們(men) 可以在全球範圍內(nei) 統籌整合資源,與(yu) 國際優(you) 秀團隊協同協作,在價(jia) 值取向和主題內(nei) 容上以我為(wei) 主,在拍攝手法和表達方式上借鑒國際經驗,主動把握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的方式。把握國際傳(chuan) 播領域社交化、互動化趨勢,引導海外受眾(zhong) 成為(wei) 中國紅色故事的傳(chuan) 播者。

  紅色文化傳(chuan) 播具有鞏固意識形態、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等多重價(jia) 值。融媒體(ti) 時代,紅色文化傳(chuan) 播具有自身特點,隻有順應時代潮流、尊重傳(chuan) 播規律,才能真正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chuan) 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輿論引導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