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39次南極科考隊創造我國單次內陸冰蓋考察時長最長紀錄

發布時間:2023-04-07 15:56:00來源: 中國氣象

  4月6日,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返回位於(yu) 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nei) 基地碼頭,南極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本次科考於(yu) 2022年10月下旬出發,共曆時163天,行程6萬(wan) 餘(yu) 海裏,主要圍繞南大洋重點海域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與(yu) 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考察。

  此次考察順利完成了南大洋有關(guan) 海域和南極大陸有關(guan) 區域的調查任務,以及中山站到南極冰穹A斷麵所有站點的冰雪環境監測、天文觀測和伊麗(li) 莎白公主地等區域的冰下地形探測,組織實施了多個(ge) 科研項目,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田彪完成南極內(nei) 陸“東(dong) 南極冰氣相互作用觀測與(yu) 模擬研究”與(yu) “南極內(nei) 陸大氣環境觀測技術試驗”兩(liang) 個(ge) 核心考察任務。

  田彪介紹,2022年12月12日,昆侖(lun) 站隊成員從(cong) 內(nei) 陸出發,今年2月25日返回中山站,一次性完成中山站-Dome(穹頂)斷麵所有站點的內(nei) 陸考察,包括中山站出發基地、泰山站、昆侖(lun) 站、格羅夫山。共計76天的考察時長創造了我國內(nei) 陸考察曆史上單次內(nei) 陸冰蓋考察的最長紀錄!

  在第三十九次南極科考中,氣象部門共有四名隊員隨隊,除田彪返回外,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趙守棟、甘肅省氣象局的韓步龍以及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的牛斌將繼續在中山站及長城站值守,執行為(wei) 期一年的常規氣象觀測任務。

  科考期間,科考隊員利用便攜式自動氣象站,開展了中山站-Dome A斷麵7台服役氣象站標校觀測,評估氣象站的運行狀況,提升監測數據質量;在沿途執行無人機飛行作業(ye) 20餘(yu) 次,獲取了部分氣象站點及其周邊範圍的高精度正射影像;施放GPS探空氣球12次,完成相關(guan) 站點無人機大氣垂直廓線和低空大氣特征的測量工作。

  科考隊還在沿途斷麵、泰山站、昆侖(lun) 站開展相關(guan) 大氣本底觀測試驗;完成了在泰山站低溫環境下大氣成分觀測係統的安裝及穩定運行試驗。

  通過儀(yi) 器在線連續觀測、氣瓶采樣及無人機大氣垂直廓線監測等多種方式,科考隊進一步探究了南極近地麵相關(guan) 大氣成分濃度的區域分布特征及差異,分析其濃度變化的關(guan) 鍵影響因子;圍繞東(dong) 南極冰蓋冰氣相互作用觀測與(yu) 模擬研究目標任務,新架設Panda-700、格羅夫山、Panda-60三個(ge) 自動氣象站,進一步擴展我國自動氣象觀測的觀測範圍,增強站網監測能力。

  據悉,此次隨船返回的還有第三十八次南極科考隊氣象部門的兩(liang) 位越冬隊員劉維鑫和陳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