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得到廣泛深度應用 助力安全發展 造福百姓生活

發布時間:2023-04-07 15:4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10根探水杆倚在牆角,5000餘(yu) 條編織袋和40根浪樁整齊碼放在地麵上,鐵架上備著救生衣、手電、鐵鍬、小旗……江西瑞昌市碼頭鎮長江梁公堤防汛物資室裏,巡堤查險人員正清點物資,準備前往重點堤段巡查。

  “通過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我們(men) 查清了長江瑞昌段堤壩上有30根穿江管道。”碼頭鎮鎮長袁誌鋒說,測繪出管道高程為(wei) 防止汛期江水倒灌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出水點位在哪裏?水位漲到哪裏要啟動應急響應?深入分析普查數據成果,得到了答案。“周邊企業(ye) 也吃下一顆定心丸,不用再擔心因內(nei) 澇而停產(chan) 停工。”袁誌鋒說。

  普查的目的在於(yu) 應用。2021年以來,國務院普查辦先後印發了加強普查成果應用的指導意見、總體(ti) 工作方案。“普查就像健康體(ti) 檢,讓我們(men) 能夠對症下藥,高效治理頑疾。”國家減災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國務院普查辦主任鄭國光說,近3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建設、重要發展規劃以及各地各部門實際需求,持續推進普查數據成果應用,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點和行業(ye) 特色的普查應用成果,取得良好成效。

  “我們(men) 第一次建立起全麵的公路風險數據庫。”交通運輸部公路局一級調研員蔡小秋介紹,公路承災體(ti) 普查成果豐(feng) 碩,完成了全國520萬(wan) 公裏全路網調查,取得了公路、橋梁、隧道等設施屬性數據425萬(wan) 餘(yu) 條,取得全國幹線公路高邊坡和自然災害風險數據32萬(wan) 餘(yu) 條。“目前,數據庫已經落地見效,應用在各省份的風險實時監測、應急資源調度、公路自然災害防控技術標準編製中。”蔡小秋說。

  基於(yu) 普查獲取的房屋建築調查數據和災害風險屬性信息,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牽頭開展了2022年全國自建房安全專(zhuan) 項整治工作,推動普查成果在城市運行管理服務、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麵的應用。自然資源部將普查成果服務於(yu) 地質災害防治和海洋災害隱患治理,還有部分成果被應用到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編製中。

  “通過這個(ge) 平台,我們(men) 可以預測未來48小時的火險情況。”江西省林業(ye) 局森林防火處處長沈彩周指著森林防火綜合業(ye) 務管理平台大屏說,這一平台充分融合了可燃物、野外曆史火點等數據,通過森林火險算法模型實現火情預報監測和處置分析。“預測精準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更高了。”沈彩周說,他們(men) 還依托普查調查數據在森林火災高風險區實施無人機巡護,今年以來無人機共報告3起火情,均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置,確保了“打早、打小、打了”,經濟損失顯著下降。

  普查成果不僅(jin) 服務行業(ye) 發展需要,還為(wei) 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支撐。2020年和2021年,國務院普查辦利用普查調查數據針對極端情境下人口、房屋建築、道路可能的災害風險及其影響,開展了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杭州亞(ya) 運會(hui) 所在區域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形成了專(zhuan) 題評估報告,在重大賽事、重大活動中發揮了安全保障作用。

  普查數據取之於(yu) 基層,用之於(yu) 基層。江西瑞昌市桂林街道瑞民家園社區廣場前,藍天救援隊隊員陳寶鋒正為(wei) 社區居民進行自救培訓。2005年,這裏曾發生過一次5.7級地震,造成10餘(yu) 人遇難和經濟損失。如今隨著防災減災措施強化落實,減災能力不斷提升,瑞民家園社區已建設成為(wei) 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以來,我們(men) 始終堅持為(wei) 民、便民、利民。”桂林街道社區幹部梁薇介紹,通過普查,社區建立起脆弱人群信息庫,發動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對空巢老人、殘疾人、孕婦等983名居民開展結對幫扶,還為(wei) 每個(ge) 家庭配備了應急包。針對電動車在樓道內(nei) “飛線”充電問題,社區集中安裝了充電樁,降低火災風險隱患的同時也更好保障了社區居民安全。

  防災減災隻有起點,沒有終點。下一步,有關(guan) 部門還將持續推動普查成果用起來、活起來,切實發揮普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不斷提升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