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產業調研】瓷業升級
陶瓷,土與(yu) 火的交融,記錄著世界工業(ye) 文明的曆史輝煌,講述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從(cong) 景德鎮出發,與(yu) 國同名的china(瓷器)傳(chuan) 奇徐徐展開。千年窯火,鍛造了一個(ge) 與(yu) 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如今,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陶瓷製造中心和陶瓷生產(chan) 大國,產(chan) 瓷區遍布大江南北,陶瓷年產(chan) 量和出口量穩居世界首位。
2019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考察時提出,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同年7月,試驗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複,提出要培育陶瓷產(chan) 業(ye) 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推進陶瓷文化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我國陶瓷及其他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提供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作為(wei) 我國基礎雄厚、體(ti) 係完備、輻射麵廣、享譽海內(nei) 外的產(chan) 業(ye) ,china“made in China”的故事在新時代如何鋪展?經濟日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陶瓷產(chan) 業(ye) 正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期,大而不強的現狀有待改變,隻有處理好“新與(yu) 舊”“內(nei) 與(yu) 外”“高與(yu) 低”“製與(yu) 智”“灰與(yu) 綠”的關(guan) 係,才能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與(yu) 舊——
千年窯火不息,創新創造不止
《天工開物》有雲(yun) ,“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從(cong) 瓷石、瓷土到燒製成器,七十二道工序隻為(wei) 巧奪天工,留給人間滿目琳琅。
傳(chuan) 統顏色釉燒製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鄧希平,至今仍堅持著傳(chuan) 統技法。盡管年過八旬,工作室內(nei) ,窯爐旁,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施釉、造型、燒製的忙碌身影。
57年間,鄧希平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顏色釉瓷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她用精準的科學實驗方法、超人的毅力攻克了千百年來傳(chuan) 統顏色釉瓷生產(chan) 中的一個(ge) 個(ge) 疑難問題,用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顏色征服了世界。“雖然配方一樣、施釉人一樣、窯次一樣,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作品會(hui) 燒壞。燒壞了就砸掉,不能讓次品流入市場。”鄧希平說,要燒製一個(ge) 完美的高溫顏色釉作品,不僅(jin) 需要製作者對釉料、坯料的自然屬性了解深刻,而且還要求製作者對窯火的控製掌握到位。“每件瓷器都是有生命的,我享受這種創造生命的感覺。”
刻苦研之、科學用之、藝術馭之,正是有鄧希平這樣的能工巧匠,接續傳(chuan) 承中華民族的創新創造基因,才有了宋青白、元青花、明色釉、清粉彩這些耀古爍今的傳(chuan) 世經典,才有了“千年瓷都”景德鎮的中國文化符號。
“是什麽(me) 支撐了一座城市千年興(xing) 盛?”江西省景德鎮市委副書(shu) 記吳雋認為(wei) ,景德鎮之所以能成為(wei) “世界瓷都”,最早是因為(wei) 它是個(ge) 工業(ye) 城市,曾引領全球工業(ye) 浪潮,並在不斷創新中完成了陶瓷工業(ye) 的技術突破,比如溫度、配方等。“在傳(chuan) 統思維中,景德鎮隻是個(ge) 文化傳(chuan) 承的城市,實際上更是創新的城市,是創新鑄就了產(chan) 業(ye) 的巔峰。”
不僅(jin) 僅(jin) 是景德鎮,時至今日,一代代匠人不斷創新創造,探索陶瓷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接續夢想。
產(chan) 品創新,讓陶瓷產(chan) 業(ye) 儀(yi) 態萬(wan) 千。
各類貝殼被蔚藍的海水裹挾而至。在山東(dong) 省無棣縣境內(nei) 的渤海灣西南岸,每年新堆積增加貝殼10萬(wan) 噸以上。“海瓷是繼陶瓷、骨瓷之後世界第三大瓷種,是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科技產(chan) 品。”山東(dong) 海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春森說,海洋貝瓷製作工藝複雜、環節眾(zhong) 多,其顯著的特點是高鈣、不含重金屬,其含鈣量比傳(chuan) 統白瓷要高出5倍以上,鉛鎘溶出檢測遠低於(yu) 國家標準,具有瓷質細膩、壁薄輕柔、釉麵滋潤、玲瓏剔透等特點。由於(yu) 原材料的特殊性,海洋貝瓷具有重量輕、透明度好、白度高、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以及綠色環保等獨特品質。
“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是景德鎮德韻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追求。從(cong) 瓷盤瓷瓶到瓷禮瓷桌,瓷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結合得更為(wei) 緊密。該公司觀宋品牌創始人劉瑞華說:“我們(men) 推出瓷禮好酒、瓷禮好茶、瓷家具、瓷文創等係列產(chan) 品,把生活美學融入到產(chan) 品中,每年在新產(chan) 品研發設計、人才引進、數字化技術升級等方麵的資金投入占比超50%。”
瓷瓶、瓷盞、瓷碗、瓷畫大家十分熟悉,瓷地毯您見過嗎?在景德鎮市名鎮天下陶瓷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記者被充滿東(dong) 方元素設計的上百個(ge) 品種瓷毯吸引,看上去像地毯,摸上去有纖維質感,踩上去有地毯質感,但材質卻是陶瓷,大大降低了後期清理成本。該公司董事長歐陽琦說,公司在業(ye) 界率先自主研發的“陶瓷文創地毯”,耐磨、耐摔,剛中有柔,不僅(jin) 引領了家居裝飾新風向,還廣泛應用於(yu) 機場、高鐵站、標誌性建築等大型工程的裝飾場景。“我們(men) 一直在探索如何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建築藝術美學,並借助‘一帶一路’推動陶瓷產(chan) 業(ye) 和文化走向世界,在新時代體(ti) 現中國風的世界範。”
“來景德鎮玉柏玲瓏之家,我們(men) 一起數星星。”在景德鎮市珠山區“陶然集市”,景德鎮玉柏瓷業(ye) 有限公司舉(ju) 辦的“星空酒會(hui) ”,將“玲瓏瓷、星空、光”等元素融合,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打卡。該公司董事長李輝豐(feng) 說,針對喜愛戶外活動的消費群體(ti) ,他們(men) 研發出“若有光”拾光係列產(chan) 品,營造出“舉(ju) 杯邀明月”的奇特意境,以場景創新贏得消費者。
銷售渠道創新,讓陶瓷產(chan) 業(ye) 更快觸達消費者。
“始燒於(yu) 唐中期、盛名於(yu) 北宋的汝瓷,曾創造了‘雨過天青雲(yun) 破處’之美。”在河南省寶豐(feng) 縣汝瓷產(chan) 業(ye) 園電商直播基地,今年53歲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王國奇,正將一件件精美的汝瓷產(chan) 品推介給廣大“汝粉”。“每次4個(ge) 小時,已有1.5萬(wan) 多名粉絲(si) ,目前網上銷售的產(chan) 品占比一大半。”他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基地通過運營賦能、流量扶持、供應鏈扶持等方式搭建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供應鏈,助力汝瓷產(chan) 業(ye) 向現代數字化、電商化方向轉型升級發展。
德化瓷有“中國白”“中國瓷器之上品”等美譽。在福建德化抖音電商直播基地,6000多家商家入駐抖音、拚多多、中瓷網絡等網絡營銷平台,交易額每年達20億(yi) 元以上。“2022年‘雙11’期間,德化抖音電商直播基地銷售額同比增長50%。”德化縣縣長方俊欽說,縣裏成立了順美海外倉(cang) 業(ye) 務工作站、網絡直播協會(hui) 、廈門電商分會(hui) ,推動跨境電商集聚發展,2022年新增300多家企業(ye) 與(yu) 天貓、京東(dong) 、拚多多等平台開展對接合作,拓展線上市場,全縣網絡零售額有望達180億(yi) 元以上。出口額7.3億(yi) 元、增長180%,拉動外貿出口增長70個(ge) 百分點,成為(wei) 該縣重要出口增長點。
內(nei) 與(yu) 外——
有品牌缺名牌,有產(chan) 權需保護,牆內(nei) 開花也要香飄牆外
2022年11月8日,“景德鎮製”區域品牌形象標識和宣傳(chuan) 口號發布會(hui) 暨“景德鎮製”區域品牌係列標準發布會(hui) 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舉(ju) 行。中國輕工業(ye) 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陶瓷工業(ye) 協會(hui) 理事長杜同和表示,這標誌著千年瓷都景德鎮開創了現代化品牌建設的新紀元,對於(yu) 推動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我國是陶瓷生產(chan) 大國,從(cong) 藝術陶瓷到日用陶瓷,從(cong) 工業(ye) 陶瓷到建築衛生陶瓷,再到先進陶瓷,都創造了不少品牌。如在建築陶瓷領域,誕生了馬可波羅、東(dong) 鵬、蒙娜麗(li) 莎等世界知名品牌。在日用陶瓷領域,“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北方瓷都”河北唐山、“中國瓷都”廣東(dong) 潮州等,也都赫赫有名。但調研中,業(ye) 內(nei) 人士坦陳,隨著消費升級,通過品牌來判斷產(chan) 品的質量與(yu) 服務逐漸成為(wei) 消費的主流模式。然而,外國客商對中國陶瓷品牌認知度並不高。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近35%的消費者青睞國內(nei) 建築陶瓷品牌,主要考慮是價(jia) 格優(you) 惠和購買(mai) 的便利性,而非考慮產(chan) 品的質量與(yu) 服務;22%的消費者傾(qing) 向於(yu) 國外品牌,認為(wei) 國外品牌質量更值得信賴。
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國陶瓷品牌建設如何上台階、擴影響?不少產(chan) 瓷區正在破冰。
——舉(ju) 辦行業(ye) 展會(hui) ,培育品牌打響品牌。淄博陶瓷是山東(dong) 淄博的城市名片。淄博市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何雅英說,當地重點在3個(ge) 方麵下功夫。一是做好陶博會(hui) 展示平台。淄博陶博會(hui) 已成為(wei) 吸引國內(nei) 外參展企業(ye) 進行產(chan) 品交易的重要平台。二是組織企業(ye) 積極參加國內(nei) 外展會(hui) ,曾連續5年組織企業(ye) 參加中國消費品(俄羅斯)品牌展,幫助企業(ye) 開拓國內(nei) 外市場。三是運用好“淄博陶琉匯”微信公眾(zhong) 號,宣傳(chuan) 推介企業(ye) 、工作室和新品新作。截至2022年8月,淄博建陶獲得國家馳名商標9個(ge) 、山東(dong) 省著名商標35個(ge) ,淄博建陶的競爭(zheng) 力、影響力、美譽度不斷提升。
——打造城市品牌,陶瓷企業(ye) 搭上發展快車。“德化正全力打造世界瓷都品牌。”德化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張秋英說,為(wei) 活化利用世界遺產(chan) 金字招牌,該縣通過串點成線、文創植入等形式,成功打造了以世遺點尾林—內(nei) 阪窯址、屈鬥宮窯址為(wei) 核心,串聯中國茶具城、月記窯文創園、陶瓷博物館等陶瓷文化展示點的精品線路,積極培育“世界遺產(chan) 地·德化百館遊”陶瓷文化旅遊品牌。
——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嗬護品牌健康發展。“沒有保護的創新等於(yu) 零。目前,我仍感覺企業(ye) 維護知識產(chan) 權成本較高,落地較難。從(cong) 創新的角度講,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加強後,很多企業(ye) 會(hui) 脫穎而出。”歐陽琦說。為(wei) 此,景德鎮製定《關(guan) 於(yu) 打造知識產(chan) 權保護工作品牌的實施方案》《關(guan) 於(yu) 加強陶瓷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的若幹意見》,成立全省首家知識產(chan) 權律師調解中心,加強對先進工業(ye) 陶瓷、文化藝術陶瓷、高端日用瓷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構建了更嚴(yan) 密、更高效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
持續推動陶瓷品牌建設是實現我國陶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建議,未來,應進一步鼓勵陶瓷企業(ye) 積極帶頭或參與(yu) 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團體(ti) 標準的製定。針對地方區域特色,引導與(yu) 支持地方政府加強地理標誌證明使用的管理,保障陶瓷地理標準產(chan) 品知名度,積極打造區域品牌、企業(ye) 品牌、知名大師品牌。鼓勵地方發揮媒體(ti) 作用,提升本地陶瓷知名度。
高與(yu) 低——
先進陶瓷乃“兵家必爭(zheng) ”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陶瓷隻是一種堅硬但易碎的物體(ti) ,缺乏韌性,也缺乏塑性。在景德鎮等陶瓷產(chan) 區采訪,記者發現了陶瓷的“另一麵”:耐高溫、耐高壓、耐腐蝕。
這些由氧化鋁、氧化鋯、碳化矽等組成的陶瓷新材料,被稱為(wei) “先進陶瓷”,因為(wei) 原料和製造工藝不同,具備光電、聲學、磁性、透光等特殊性能,可上天入海,被廣泛應用於(yu) 航空航天、生物醫療、半導體(ti) 、芯片封裝、通訊電子等高科技領域。
陶瓷產(chan) 業(ye) 由大變強,突破口是轉型升級。瞄準高端,推陳出新,提高產(chan) 品附加值是不二選擇。
新材料一直被視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的先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包括先進陶瓷在內(nei) 的新材料產(chan) 業(ye) 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在江西奧福精細陶瓷有限公司溫度高達1300攝氏度的窯爐裏,坯體(ti) 經過成型、燒結、加工,最終得到的並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陶瓷,而是一種特殊的蓄熱材料——堇青石質蜂窩陶瓷。
該公司總經理湯金明說,“滿足高汙染物排放標準的機動車,必須配置高性能的排氣後處理係統。蜂窩陶瓷載體(ti) 是排氣後處理係統的基礎部件,因為(wei) 熱輻射特性好,可以有效過濾汽車尾氣中的炭黑。”過去,國內(nei) 市場95%以上的同類產(chan) 品都來自日本、美國。近年來,公司堅持自主創新,專(zhuan) 注於(yu) 攻克蜂窩陶瓷載體(ti) 製造技術難題,多項技術、產(chan) 品打破了國外壟斷。
從(cong) 2021年起,景德鎮明確把先進陶瓷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國家先進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樣板區,目標是到2025年,先進陶瓷產(chan) 業(ye) 規模達到500億(yi) 元,再造一個(ge) 景德鎮陶瓷工業(ye) 。
主攻先進陶瓷,折射出的是“千年瓷都”在陶瓷產(chan) 業(ye) 布局上的超前視野。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與(yu) 器件研究所所長田傳(chuan) 進說,當前,全球先進陶瓷市場規模接近萬(wan) 億(yi) 元級。先進陶瓷不僅(jin) 是全球高科技領域的“兵家必爭(zheng) 之地”,也是陶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潛力所在、關(guan) 鍵所在。
在湖南醴陵,綿延千年的窯火也因先進陶瓷的導入,被點得更亮。目前,醴陵市級以上陶瓷創新中心26個(ge) ,擁有陶瓷新材料企業(ye) 37家。以華鑫電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代表的一大批先進陶瓷製造企業(ye) 的產(chan) 品已成功打入海外市場。
放眼各大陶瓷產(chan) 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在先進陶瓷部分細分領域已形成了自己的優(you) 勢。今天,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陶瓷密封件生產(chan) 國、世界最大的石英坩堝生產(chan) 國,在陶瓷基板、陶瓷片式電容器、光通訊領域的插芯與(yu) 套管製造等方麵也具備了比肩世界先進水平的能力。
然而,在納米級粉體(ti) 製備技術、製造裝備水平等關(guan) 鍵核心領域,還有諸多“卡脖子”難題亟待突破。
——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田傳(chuan) 進舉(ju) 例說,一些高性能粉體(ti) 原料國產(chan) 化率還比較低,比如氮化鋁和氮化矽陶瓷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ti) 和風力發電等領域應用廣泛,但由於(yu) 國內(nei) 製備、提純技術能力不足,目前粉體(ti) 原料主要依賴進口,不僅(jin) 成本高昂,也影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
——製造裝備自主化程度不高。三責(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徐家駿說,由於(yu) 先進陶瓷生產(chan) 過程中需要研磨、拋光等精加工,對製造設備的精度要求很高。盡管國內(nei) 企業(ye) 也會(hui) 引進一些國外工藝裝備等,但因為(wei) 投資巨大,增加了企業(ye) 的成本壓力,而國內(nei) 的仿製設備因為(wei) 加工水平的差距,可靠性和穩定性暫時無法完全達到國外同類產(chan) 品的水準。
“在陶瓷產(chan) 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科技需求更加迫切,再往上發展觸碰的都是技術天花板,必須提升自主創新水平,才能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邁向高端,逐步在國際競爭(zheng) 中占據優(you) 勢,從(cong) 根本上避免被‘卡脖子’。”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田永清說。
產(chan) 業(ye) 升級如何破題?
一方麵,提高產(chan) 業(ye) 自主創新能力。在位於(yu) 景德鎮昌南新區的特種工業(ye) 陶瓷研究院,由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專(zhuan) 家領銜的技術創新團隊,瞄準超細超純增韌粉體(ti) 、半導體(ti) 用高純陶瓷材料等前沿領域開展自主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引進、孵化的華迅特種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世峰說,“背靠大院大所等高端科研機構,我們(men) 一手抓原始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打通產(chan) 學研全鏈條通道,有核心技術做後盾,我們(men) 就有了跟國際一流企業(ye) 比拚的底氣”。
另一方麵,補齊陶瓷設備裝備製造短板。在中科超聲(山東(dong) )精密工業(ye) 有限公司,從(cong) 2008年開始,科研團隊就開始致力於(yu) 超聲波技術開發應用。該公司董事長廉守才說:“產(chan) 業(ye) 要振興(xing) ,裝備需先行。”陶瓷裝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強,製約中國陶瓷產(chan) 業(ye) 的發展。隨著先進陶瓷加工精細化程度越來越高,也在倒逼裝備製造企業(ye) 加速自主創新、國產(chan) 替代的速度。10多年來,經過引進、消化、吸收,企業(ye) 在切割機、磨床、穿孔機等領域積累了一大批自主研發成果。
參與(yu) 調查的企業(ye) 和專(zhuan) 家紛紛看好先進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的前景。中國陶瓷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吳越申說:“未來陶瓷產(chan) 業(ye) 應首先瞄準先進陶瓷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和領域,這也是歐美發達國家陶瓷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對於(yu) 中國陶瓷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而言,順勢而為(wei) ,方可有所作為(wei) 。”
製與(yu) 智——
從(cong) 工匠手造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中國瓷器之美,融入了曆代工匠的技藝與(yu) 心血。
如今,陶瓷產(chan) 業(ye) 從(cong) 人工生產(chan) 轉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產(chan) 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
2022年6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推動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進陶瓷成型、施釉等重點環節數字化改造。從(cong) 中央到地方,一係列扶持政策加速落地,賦能陶瓷企業(ye) 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浪潮。
在景德鎮邑山陶瓷智造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陶瓷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現代製造業(ye) 的“真容”:信號燈閃爍,機械臂伸展,智能生產(chan) 設備在高速而安靜地運轉——從(cong) 上料、成型、修坯到補水,整個(ge) 生產(chan) 流程全部自動化,最終瓷泥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製品。
2019年9月,該公司斥資1億(yi) 元,建設了這座年產(chan) 1000萬(wan) 件瓷器的智能工廠。“過去,陶瓷產(chan) 業(ye) 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通過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設備、工藝和智能化軟件,既大大提高了生產(chan) 效率,也提升了產(chan) 品的品質。”該公司總經理嚴(yan) 豪說。
站在國內(nei) 唯一的杯類自動滾壓生產(chan) 線前,嚴(yan) 豪舉(ju) 例說,傳(chuan) 統生產(chan) 線至少需要10名工人,而在這條智能生產(chan) 線上,1個(ge) 工人能夠操作3台到4台機器,不僅(jin) 彌補了過去陶瓷產(chan) 品規模化生產(chan) 的短板,同時與(yu) 傳(chuan) 統生產(chan) 過程相比,粉料不收縮、不變形,陶瓷產(chan) 品的品相更好,優(you) 級率提高了15%左右,在市場上也更有競爭(zheng) 力。
與(yu) 日用陶瓷相比,建築衛生陶瓷市場體(ti) 量更大,企業(ye) 大規模機械化生產(chan) 對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需求更為(wei) 迫切,對自動化設備製造能力要求也更高。采訪中,不少企業(ye) 表示,目前陶瓷生產(chan) 的核心自動化設備和配件主要依靠進口,推動高端專(zhuan) 用裝備自主化是整個(ge) 陶瓷產(chan) 業(ye) 邁向智能化發展的關(guan) 鍵。
在建築陶瓷產(chan) 業(ye) 重鎮廣東(dong) 佛山,科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從(cong) 1992年成立以來,一直在裝備製造業(ye) 深耕。在全球陶瓷機械領域,2021年全年整體(ti) 市場規模約200億(yi) 元,而科達製造就做到了近60億(yi) 元,占據近三分之一的份額。
該公司新型壓機總監呂國鋒說,作為(wei) 國內(nei) 行業(ye) 唯一可以提供陶瓷“整廠整線”生產(chan) 設備的企業(ye) ,他們(men) 以“減人增效、節能降耗、信息智能”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設備研發關(guan) 鍵詞,幫助更多陶瓷企業(ye) 向“無人工廠”邁進。“我們(men) 在陶瓷機械數字化、智能化這兩(liang) 個(ge) 方向上持續探索,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在陶瓷裝備這個(ge) 細分領域,已具備與(yu) 行業(ye) 巨頭一較高下的能力。”
“作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陶瓷衛浴企業(ye) 麵臨(lin) 的招工難、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的問題對行業(ye) 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機器代人是建築陶瓷、衛生潔具行業(ye) 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hui) 傳(chuan) 媒中心主任馬德隆建議行業(ye) 企業(ye) 盡快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生產(chan) 水平。
推動陶瓷行業(ye) 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能靠企業(ye) 單打獨鬥,需要地方政府和行業(ye) 協會(hui) 等多方協作、共同發力。
在湖南醴陵,近3年來,近100家陶瓷生產(chan) 企業(ye) 累計投入近4億(yi) 元進行了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引進安裝近1100台(套)自動化、智能化生產(chan) 裝備。目前,醴陵陶瓷企業(ye) 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超過70%,在全國陶瓷主產(chan) 區位居前列。
在廣東(dong) 佛山,2022年政府通過推動數字化百億(yi) 扶持政策、在廣東(dong) 省地級市中率先評選數字化示範標杆等創新舉(ju) 措,給予陶瓷企業(ye) 的扶持資金總額超過1.1億(yi) 元。
在山東(dong) 淄博,2022年政府出台陶瓷產(chan) 業(ye) 數字化提升行動計劃,運用兩(liang) 化融合、設備購置補助、“技改專(zhuan) 項貸”、綠色工廠等各項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窯爐改造建設……
智能化、數字化所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企業(ye) 自身的降本增效。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應用,已從(cong) 龍頭企業(ye) 內(nei) 部拓展到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日益形成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的格局。
2022年11月,中國陶瓷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正式上線。作為(wei) 陶瓷產(chan) 業(ye) 數字化基礎設施工程,這一平台集資源服務、設計創新、共享智造、品牌認證、陶瓷推廣、供應鏈協同於(yu) 一體(ti) ,致力於(yu) 成為(wei) 陶瓷行業(ye) 發展的“產(chan) 業(ye) 雲(yun) 腦”。如今,平台匯聚了超過1.5萬(wan) 條陶瓷資源數據,吸引了1萬(wan) 家產(chan) 業(ye) 服務商、3000餘(yu) 家全國陶瓷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入駐。
長期以來,陶瓷行業(ye) 缺乏能反映商品價(jia) 格和生產(chan) 成本變動程度及趨勢的指數,這是製約陶瓷產(chan) 業(ye) 實現數字化的一塊短板。
2022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hui) 上,中國陶瓷工業(ye) 協會(hui) 和地方政府聯合編製的“中國陶瓷價(jia) 格指數”首次發布,一舉(ju) 改變了中國陶瓷產(chan) 業(ye) 缺乏全國性、全品類價(jia) 格指數的局麵。景德鎮市瓷局副局長段雪燦說,發揮指數的“風向標”作用,能夠為(wei) 陶瓷企業(ye) 的市場銷售、生產(chan) 活動提供更為(wei) 及時準確、有用有效的市場信息和決(jue) 策依據,這對於(yu) 加快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動陶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我國陶瓷產(chan)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從(cong) 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編製陶瓷產(chan) 業(ye) 價(jia) 格指數,智能化、數字化成為(wei) 傳(chuan) 統陶瓷行業(ye) 轉型升級的破題之舉(ju) 。
杜同和說,陶瓷行業(ye) 正處於(yu) 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guan) 鍵時期,對信息化、智能化以及先進高端新技術、裝備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未來需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步伐,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讓陶瓷文化變活、把陶瓷產(chan) 業(ye) 做精,奮力跑出中國陶瓷工業(ye) 發展的“加速度”。
灰與(yu) 綠——
“雙碳”挑戰,綠色轉型關(guan) 乎形象更關(guan) 乎生存
蒙娜麗(li) 莎佛山西樵“綠色工廠”作為(wei) 標杆性項目,吸引著各地人士參觀學習(xi) ;景德鎮箭牌衛浴新建工廠,瞄準業(ye) 內(nei) 最先進智能生產(chan) 線標準建設……調研組走訪各大陶瓷主產(chan) 區發現,一場場綠色化、低碳化競賽正在上演。陶瓷企業(ye) 正用腳踏實地的實踐和真金白銀的投入彰顯著行業(ye) 綠色轉型的決(jue) 心。
近年來,國家陸續製定相關(guan) 政策,持續強化對陶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的監管。特別是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作為(wei) 建材行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行業(ye) 正式進入“兩(liang) 高”之列,迎來了更加嚴(yan) 格的環保治理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積極施行政策迭代和環保提標,陶瓷產(chan) 業(ye) 特別是建築、衛生陶瓷行業(ye) 經營規範性不斷提高,清潔生產(chan) 改造、節能改造等環保投入顯著增加,加快了陶瓷產(chan) 業(ye) 向綠色發展的轉變。
能源置換,為(wei) 陶瓷產(chan) 業(ye) 積蓄“綠色動能”。在全國第二大建築陶瓷產(chan) 區江西高安建陶基地,濟民可信清潔能源項目於(yu) 2022年11月1日起,向基地內(nei) 的85條建築陶瓷生產(chan) 線集中輸送清潔工業(ye) 燃氣。“使用清潔能源後,每年可為(wei) 基地企業(ye) 節約標準煤26.3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70.3萬(wan) 噸、二氧化硫5.7萬(wan) 噸、氮氧化物排放1.6萬(wan) 噸,並極大解決(jue) 酚水、焦油等環境汙染問題。”高安市環保執法大隊隊長熊斌說。
“我們(men) 以前采用自製煤氣,不但危險係數高,而且處理排放汙染物的人力成本也很高,要七八十個(ge) 員工負責自製煤氣全流程。”江西新明珠建材有限公司車間負責人洪單生說,使用清潔工業(ye) 燃氣後,企業(ye) 製氣的人力成本可減少八成。
“隨著清潔工業(ye) 燃氣向企業(ye) 集中供氣,進一步提升了企業(ye) 的能源供應,使企業(ye) 生產(chan) 更安全、更節能、更環保,陶瓷產(chan) 品的品質也更優(you) 良。”在同樣實現集中製氣的河南內(nei) 黃縣陶瓷產(chan) 業(ye) 園,安陽新福潤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jun) 希說。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建陶企業(ye) 天然氣使用率由10年前的不足5%提高到60%以上。目前,廣東(dong) 、福建、山東(dong) 、四川、遼寧等產(chan) 區陶企均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廣西、河南等地也提出全麵“煤改氣”。
光伏發電也成為(wei) 陶瓷產(chan) 區實現降碳增效、零碳轉型的重要一步。“我們(men) 在園區規劃建設了3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光伏建築一體(ti) 化項目,全部采用陽光電源逆變解決(jue) 方案,每年發電約1.2億(yi) 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1.16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29.25萬(wan) 噸,可100%滿足園區智能化生產(chan) 使用。”江西省建築陶瓷產(chan) 業(ye) 基地管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席永春說。在湖北通城陶瓷產(chan) 業(ye) 園,亞(ya) 細亞(ya) 陶瓷有限公司通過光伏發電站推進能源綜合利用係統建設,年發電量達2200萬(wan) 千瓦時,榮獲“國家綠色製造示範企業(ye) ”等榮譽稱號。
清潔製造,成為(wei) 陶瓷企業(ye) 共同的“綠色追求”。在江西太陽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粉塵、汙水已無蹤影。整條生產(chan) 線全封閉、自動化運轉,工作人員坐在智能監控室裏,就能監控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全過程和煙塵排放的各項指標,實現全流程智能清潔生產(chan) 。“企業(ye) 能耗和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內(nei) 同行業(ye) 先進水平,瓷磚生產(chan) 真正實現‘精、淨、靜’。”該公司總經辦主任黃金平說。
廣西三環企業(ye)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yu) 1987年,連續10年獲中國日用陶瓷產(chan) 量、出口額全國第一。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誠告訴記者,他們(men) 多年做外銷,產(chan) 品出口歐美、日本等地。近年來,公司投入500萬(wan) 元引進日用陶瓷自動化生產(chan) 線,用科技的力量減排,大幅降低噸瓷能耗,單位產(chan) 品能耗由750公斤標準煤/噸瓷降為(wei) 680公斤標準煤/噸瓷。
“我們(men) 要求企業(ye) 必須對生產(chan) 線進行環保升級改造,裝上除塵脫硫設備,以及對廢水、廢氣排放情況實施24小時在線監控,並與(yu) 環保局在線監控平台聯網。”席永春說,目前,基地陶瓷企業(ye) 已經實現100%環保在線監控,建陶生產(chan) 車間正由過去的“灰頭土臉”向現代化的“一塵不染”轉變,智能清潔製造漸成趨勢。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韓文認為(wei) ,綠色發展是最終目標,智能製造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正不斷破解綠色製造的障礙,5G技術、工業(ye)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更為(wei) 陶瓷產(chan) 業(ye) 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引擎。
“我們(men) 通過高新技術改造,不但實現了精準溯源,而且達到了節能減排提效的目的,人均生產(chan) 效率可提高269%,運營成本降低31.8%,能耗可降低42%。”中材電瓷電氣有限公司智能裝備部經理陳誌鵬說,他們(men) 率先在電瓷行業(ye) 推動先進製造技術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實現製造的數字化與(yu) 智能化,並利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不斷提升電瓷產(chan) 品燒成工藝,推進電瓷產(chan) 業(ye) 朝綠色低碳發展。
“沒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企業(ye) 就沒有生存的資格。對陶瓷企業(ye) 來說,轉型陣痛不可避免,但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黃金平認為(wei) ,對於(yu) 企業(ye) 來說,隻有改變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包括流程結構、能源結構、生產(chan) 工藝等,才能走上不斷迭代、精進的升級之路;對政府而言,一方麵要從(cong) 源頭入手,統籌推進減排降碳協同治理,另一方麵要加快打通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循環經濟鏈,形成高質量發展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陶瓷產(chan) 業(ye) 的綠色化、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傳(chuan) 承製造技藝,融入當代審美,這樣的陶瓷業(ye) 向“新”而立。
製定行業(ye) 標準,打造集群品牌,這樣的陶瓷業(ye) 向“強”邁進。
插上科技翅膀,擁抱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這樣的陶瓷業(ye) 向“智”而飛。
錨定產(chan) 業(ye) 高端,衝(chong) 破“卡脖子”難題,這樣的陶瓷業(ye) 向“高”突圍。
利用科技成果,加快綠色轉型,這樣的陶瓷業(ye) 向“綠”而生。
近年來,麵對國內(nei) 外複雜多變的形勢,我國陶瓷行業(ye) 企業(ye) 積極轉變發展思路,適應市場發展需求,推進轉型升級,實現“穩中求進”。日用陶瓷的升級,建築衛浴陶瓷的轉型,科技陶瓷的生長,推動這個(g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科技化、工業(ye) 化、智能化、技術化產(chan) 業(ye) 迭代。
古老的陶瓷產(chan) 業(ye) 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參與(yu) ,融入了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新營銷模式,走得更遠。入夜,在陶溪川的街巷間,一個(ge) 個(ge) 小棚子下,不少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學生用自己的創意作品與(yu) 世界對話,一張張年輕的笑臉、一個(ge) 個(ge) 手機屏幕,傳(chuan) 遞著這個(ge) 行業(ye) 的勃勃生機。
同時,帶動的不僅(jin) 僅(jin) “在瓷”。一個(ge) 個(ge) 陶瓷小鎮、一處處陶瓷博物館、一個(ge) 個(ge) 手作工坊,還有以瓷元素吸引消費者的文旅項目,讓“陶瓷+”成為(wei) 生機勃勃的產(chan) 業(ye) ,拉動著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帶動著千家萬(wan) 戶的生意和生活。
在江蘇南京,依托當地陶瓷企業(ye) 和陶瓷博物館,高淳區建設發展陶瓷文化特色小鎮,將文化創意、商品交易、旅遊休閑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打造陶瓷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基地、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和高技術陶瓷產(chan) 業(ye) 基地。
在甘肅白銀,平川區建設了占地約1800畝(mu) 的陶瓷小鎮,地上嵌著瓷片,牆上鑲著瓷片,街燈和籬笆都是瓷的模樣……這裏集陶瓷研發生產(chan) 、旅遊觀光、休閑娛樂(le) 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成為(wei) 消費新亮點。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陶瓷雖起源於(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但後續產(chan) 業(ye) 空間的培育大有可為(wei) 。如果把陶瓷定位為(wei)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其與(yu) 旅遊的結合就是一種“破圈”。未來,亟待深化創新創意能力、提高與(yu) 市場的貼合、打造有價(jia) 值的品牌。
陶瓷,凝結著工匠的創造,記錄著創新的靈感,見證著時代的榮光。從(cong) 曆史中走來的陶瓷產(chan) 業(ye) ,融入時代氣息,鐫刻中國氣象,必將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經濟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王 晉 李彥臻 劉 興(xing) 祝 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