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人人都能出份力”(幫扶縣駐村手記)
燕山深處,天氣漸暖。山上的杏花次第開放。
這裏是河北省灤平縣虎什哈鎮北山根村。從(cong) 鎮上到村裏,有八九公裏。嶄新的柏油馬路,將車程縮短到十來分鍾。
北山根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陳煥秋指著河邊一個(ge) 身影對記者說:“瞧!這老郭又來看鳥來了。”
老郭全名郭瑞民,是北山根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他放下手裏的望遠鏡,招呼著我們(men) :“看到沒,那大鳥,白色的那個(ge) 。”
“這是蒼鷺,我們(men) 這兒(er) 管它叫撈魚鸛。這鳥啊,珍貴著呢!”老郭打開話匣子,“蒼鷺是這幾年才來的。現在河水水質好了,魚多了,所以它們(men) 才來我們(men) 這兒(er) 安家。除了蒼鷺,我還見過黑天鵝、鴛鴦、赤麻鴨。嘿!瞅著心裏真舒服。”
河的兩(liang) 側(ce) 修建了整齊堅固的堤壩。“這條河叫金台子河,是潮河的支流。潮河是北京密雲(yun) 水庫的兩(liang) 大入庫河流之一,生態價(jia) 值極為(wei) 重要。這些年,在北京、河北兩(liang) 地政府合力推動下,潮河生態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這條堤壩就是北京出資興(xing) 建的,去年發大水,管了大用了。”陳煥秋介紹。
“你看這水多幹淨。”老郭接過話茬,“夏天風景最好,河水會(hui) 漲起來,堤壩兩(liang) 邊的花也都開了,那叫一個(ge) 漂亮。”
五六年前,金台子河還不是這番景象。
“過去河兩(liang) 邊到處都是垃圾,環境別提多差了。不僅(jin) 水質不好,河兩(liang) 邊的山也光禿禿的。做飯、取暖要生火,大家都去山上砍柴火,那山就跟剃了頭似的。”老郭回憶道。
北山根村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優(you) 雅的中式牌樓。穿過牌樓,是一條寬闊的柏油路,路西邊是健身廣場,廣場東(dong) 北角是大舞台。村裏每家每戶都有一座小院,中式的院牆,白牆黑瓦。問起村民,都說村裏這幾年大變樣。
“過去,遇上雨天,路上都是泥水。”70多歲的村民金鳳俠(xia) 快人快語,“現在來我們(men) 村,腳都沾不上泥。做飯也不燒煤和柴火了,改用電和煤氣,取暖用上了空氣能。”
“山上柴火現在沒人要,去一趟還嫌累呢!”陳煥秋跟金奶奶開起了玩笑。他接著說,這幾年,北山根村環境變好,得益於(yu) 政府的不少好政策。“從(c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到脫貧攻堅專(zhuan) 項行動,從(cong) 植樹造林到河道整治,政府實實在在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老百姓真真切切得了實惠,生態好了,人們(men) 的精氣神更足了。”
“確實是這樣。就拿護鳥來說,現在村民要是在地裏發現受傷(shang) 的珍稀鳥類,都會(hui) 第一時間撥打林業(ye) 局的電話。保護生態,人人都能出份力!”老郭補充道。
從(cong) 閑聊之中,看得出陳煥秋與(yu) 老郭之間的默契。陳煥秋駐村7年,早已把北山根村當作第二故鄉(xiang) 。
說到陳煥秋,老郭話裏透著欣慰:“我倆(lia) 分工明確,配合密切。他的優(you) 勢是政策吃得更透,我對村民相對更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men) 倆(lia) 都想把村子建設好。”
村裏有一處農(nong) 家院,3排大瓦房。“這是村裏一對年輕夫妻開的農(nong) 家樂(le) ,生意不錯。”老郭說,“為(wei) 啥?菜價(jia) 不貴,環境好啊。後麵是山,前麵是河,從(cong) 河裏釣上的魚,片刻就能上桌,多新鮮!要是村裏能多開幾家,形成規模就更好了。”
北山根村原來是貧困村,2018年成功脫貧。這幾年,陳煥秋和郭瑞民一直琢磨著如何發展產(chan) 業(ye) ,帶領村民繼續增收致富。
“我們(men) 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把鄉(xiang) 村旅遊搞起來。前兩(liang) 天,已經有投資人來看了。他們(men) 爬了後山,對這兒(er) 的生態很認可。等杏花漫山遍野,我再請他們(men) 來一次。”老郭說。
“這事有譜!”陳煥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