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茶藝人紮根鄉村守正創新

發布時間:2023-04-11 16: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炒茶鍋裏的溫度不斷升高,滴翠的茶葉翻滾著,絲(si) 絲(si) 清香伴著春風飄散出來。周正祥眯著眼、彎下腰,細細端詳冒著熱氣的茶葉。由於(yu) 經常接觸160攝氏度高溫的鐵鍋,他的手上布滿了灼燙的痕跡。

  “我的根在農(nong) 村,這裏是我人生的舞台。”今年37歲的周正祥,大學畢業(ye) 後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xiang)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發展茶產(chan) 業(ye) ,現任商城縣其鵬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紮根農(nong) 村不放鬆、傳(chuan) 承百年手工製茶技藝,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在大別山北麓的金剛台峽穀,有大片的高山茶園。童年時,周正祥就聽著茶歌,跟著父輩們(men) 在茶山中穿行忙碌。2008年大學畢業(ye) 後周正祥返回家鄉(xiang) ,開啟了他作為(wei) 製茶世家第五代傳(chuan) 承人的茶農(nong) 生涯。“隻有紮根田間地頭,與(yu) 茶農(nong) 打成一片,才能與(yu) 茶真正融合,做出高品質的茶葉。”周正祥說,他的夢想是做一個(ge) 真正的“守藝人”。

  萬(wan) 事開頭難。“手工製茶時,需要用雙手不停炒製原料。鍋很燙,可越燙越怕,越怕就越燙手,隻有克服了本能的身體(ti) 反應,才算是入門。”回憶起初學手工製茶的日子,周正祥說,“那會(hui) 兒(er) 累得站著都想睡覺,走路就像踩著棉花,暈暈乎乎的。”

  傳(chuan) 承手工製茶技藝,是周正祥引以為(wei) 傲的堅持。“兩(liang) 個(ge) 巴掌做出來的東(dong) 西,有些是科技無法取代的。”他說,近年來機器炒茶已經普及,但他依然熱愛並執著於(yu) 傳(chuan) 統的手工炒茶技藝。

  “父輩們(men) 一天使用超過10公斤的原料,連續作業(ye) 20小時,一幹就是幾十年,他們(men) 靠的就是這份傳(chuan) 承的使命感。”周正祥說。

  在第五屆全國茶葉職業(ye) 技能競賽之茶葉加工(綠茶)競賽總決(jue) 賽中,周正祥憑借出色的製茶技藝,用2.5公斤原料,分10鍋連續做了10多個(ge) 小時,最終獲得銅獎,並獲評國家級製茶技師,成為(wei) 商城縣家喻戶曉的青年茶人。

  “每當老鄉(xiang) 親(qin) 切地叫我‘茶把式’時,我都特別自豪,因為(wei) 這是對我技術和能力的認可。”他說。

  周正祥深知,傳(chuan) 承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守正創新,傳(chuan) 統技藝有了創新能力的驅動才能行穩致遠。為(wei) 此,他引進國家級茶葉良種,在製作工藝上,他把信陽毛尖傳(chuan) 統工藝拆分為(wei) 12道工序,並引進小型殺青機、理條機,把綠茶生產(chan) 線升級到了第六代,生產(chan) 效率提升了24倍,實現了商城高山茶標準化、現代化生產(chan) 。

  “隻在技藝上取得成功是遠遠不夠的,能帶著老鄉(xiang) 們(men) 過上好日子,才是一件真正造福社會(hui) 的事情。”周正祥說。

  2022年春,茶葉銷售市場因疫情遇冷。於(yu) 是周正祥帶著茶農(nong) 一起和網紅主播合作,拍攝高山茶園短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茶葉生長過程和茶園風光,讓更多人了解商城高山茶。冬季,他們(men) 又推出紅茶係列,其中的有機桂花紅茶在網上頗受好評。“2022年年底時1個(ge) 月的銷售額就是前麵3個(ge) 月銷售總額的3倍。”周正祥說。

  經過10餘(yu) 年的不懈努力,其鵬茶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成為(wei) 集茶葉種植、生產(chan) 、加工、科研和銷售等業(ye) 務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茶企,茶園麵積達8000餘(yu) 畝(mu) ,還通過茶旅融合,帶動合作社附近開辦30餘(yu) 戶農(nong) 家樂(le) ,實現增收。

  此外,周正祥還建起了100畝(mu) 的商城高山茶示範基地,引進5200餘(yu) 萬(wan) 株國家級茶葉良種提供給茶農(nong) 試種;編製《商城高山茶種植規程》,每年進行5期推廣培訓,以“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帶動群眾(zhong) 增收,長期雇用300餘(yu) 名茶農(nong) 務工,輻射帶動周邊6個(ge) 鄉(xiang) 鎮2000餘(yu) 戶茶農(nong) 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實現增收致富。

  為(wei) 了讓更多人了解製茶技藝,周正祥經常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宣傳(chuan) 手工炒茶技藝,並錄製視頻教程發布到中國農(nong) 技推廣App、微信群、視頻號等平台,廣泛傳(chuan) 播、線上答疑,徹底解決(jue) 了農(nong) 技推廣“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同時,針對有意願學習(xi) 傳(chuan) 統炒茶技藝的茶農(nong) 每年開展2至4次的專(zhuan) 業(ye) 培訓和操作示範活動,每年使近1.2萬(wan) 茶農(nong) 受益。

  憑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的突出貢獻,周正祥獲得了首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最受歡迎的特聘農(nong) 技員”“河南省返鄉(xiang) 創業(ye) 之星”“河南青年五四獎章”等多項榮譽稱號。

  “我想給青年樹一麵旗幟,讓大家看到鄉(xiang) 村有無限可能,綠水青山之間也能闖出一番新天地。”周正祥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誌賢 通訊員 王佳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