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原創圖畫書:“乘風破浪”

發布時間:2023-04-11 16:55:00來源: 光明日報

  “短短數十年,中國圖畫書(shu)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從(cong) 引進到原創、從(cong) 原創到輸出,已成為(wei) 中國童書(shu) 的一股重要力量。”近日,在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圖畫書(shu) 創作研究中心與(yu) 童趣出版研究院共同舉(ju) 辦的“原創圖畫書(shu) 2022年度排行榜”發布會(hui) 上,資深童書(shu) 出版人海飛對記者說。

  從(cong) 2016年至今,該榜單已持續發布8年。2022年度榜單作品,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圖畫書(shu) 創作研究中心與(yu) 童趣出版研究院邀請行業(ye) 專(zhuan) 家,從(cong) 全國39家出版社、31個(ge) 出版品牌征集的近300種原創圖畫書(shu) 中評選出《一雙大鞋》《你看見喜鵲了嗎?》《哐當,哐當,過中秋》《雞同鴨講》《噔噔噔》《我畫的宇宙》《99顆紅豆去旅行》《中國》《糟了!我忘了關(guan) 水龍頭》《大運河送來爺爺的車》10部作品入選。

  “國產(chan) ”已占中國圖畫書(shu) 新書(shu) 出版半壁江山

  回憶起中國原創圖畫書(shu) 於(yu) 改革開放後蹣跚起步的時光,海飛記憶猶新:“1993年我調入中國少年兒(er) 童出版社工作,在庫房裏發現了一堆滯銷的圖畫書(shu) ,那是20世紀80年代我們(men) 受國外圖畫書(shu) 影響,嚐試創作出版的一套20多冊(ce) 的中國傳(chuan) 統故事圖畫書(shu) 。”

  滯銷原因很簡單:全彩印刷,硬殼包裝,造價(jia) 極高,售價(jia) 也高。

  “那時的中國消費者買(mai) 不起,圖畫書(shu) 沒有市場。”海飛回憶,“美國出版商上門尋求合作,不肯修改裝幀方式和開本,堅持用硬裝和大開本,我隻能和對方說,十年後再來吧。”

  圖畫書(shu) 在中國真正“起飛”,是在新世紀之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圖畫書(shu) 也迎來了廣闊市場。

  新世紀中國童書(shu) 出版的第一個(ge) “黃金十年”,以兒(er) 童文學創作出版火爆為(wei) 標誌。第二個(ge) “黃金十年”,則以圖畫書(shu) 在新時期的蓬勃發展為(wei) 重要標誌之一。

  “少兒(er) 圖書(shu) 市場規模連續20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海飛認為(wei) ,這樣的增速在世界範圍內(nei) 也少見。

  然而,高速增長背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進圖畫書(shu) 過多,原創力量偏弱;求量不求質,把國外三、四流圖書(shu) 當一流圖書(shu) 引進;“同質化”嚴(yan) 重,跟風出版,粗製濫造。據調查,2021年少兒(er) 圖畫書(shu) 市場,超六成的銷量來自引進作品。

  作為(wei) 低幼兒(er) 童人生中讀到的第一本書(shu) ,海飛深知內(nei) 容質量和“原創”對圖畫書(shu) 的重要性。

  所幸,近年來,原創占圖畫書(shu) 新書(shu) 出版總量的比重在逐步增大。

  據童趣出版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代冬梅在發布會(hui) 上所作的“原創圖畫書(shu) 2022年度創作與(yu) 出版情況概覽”:“目前,在中國市場每年出版的各類型圖畫書(shu) 有4000~5000種,其中原創圖畫書(shu) 已達2000~3000種,占半壁江山。”

  品種飛速增長,圖文越來越圓融,創作、翻譯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原創圖畫書(shu) 獎項設立,研究中心與(yu) 理論文章開始出現,都是中國原創圖畫書(shu) 不斷向前發展的標誌。

  “中國圖畫書(shu)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藝術表現與(yu) 內(nei) 容質量都有了長足進步。通過設立年度榜單,既可以見證其發展,又可以宣傳(chuan) 中國作家、畫家的創作成就,推動原創圖畫書(shu) 被更多人知曉與(yu) 閱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圖畫書(shu) 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這樣談“原創圖畫書(shu) 年度排行榜”設立的初衷。

  陳暉認為(wei) ,通過思想及文藝表達水平、圖文講述方式、創意及裝幀設計完成度、童趣表達與(yu) 兒(er) 童接受度、中國文化的呈現與(yu) 表達力度等維度設計,榜單等獎項能引導原創圖畫書(shu) 的創作方向與(yu) 質量水平提升。

  中國原創漸獲國際認可

  “近年來,在評選各類原創圖畫書(shu) 時,發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書(shu) 越來越多了。優(you) 秀的獲獎作品能完全回到人們(men) 的童年,大家都能發現心裏的孩子了,都在表達自己的童年感受,這是圖畫書(shu) 創作最大的變化。”《東(dong) 方娃娃》雜誌社總編輯餘(yu) 麗(li) 瓊談道。

  是否注重童趣、注重兒(er) 童心理,是童書(shu) 能否“抵達”兒(er) 童、為(wei) 兒(er) 童所接受的重要“關(guan) 卡”,曾被視為(wei) 國外圖畫書(shu) 的顯著優(you) 勢。當前,原創圖畫書(shu) 與(yu) 國外圖畫書(shu) 在這一點上的差距在迅速縮小。

  梳理“原創圖畫書(shu) 2022年度排行榜”入圍作品,能發現不少深具童趣與(yu) 哲思、幽默又深情的作品。

  “例如《99顆紅豆去旅行》,將紅豆擬人化,利用紅豆們(men) 旅行中的5次停車,展示春夏秋冬的變化,融入時令的美食美景,充滿了蓬勃的想象力。再如《我畫的宇宙》,將宇宙這個(ge) 宏大主題和兒(er) 童日常塗鴉結合起來,展開一場神奇的幻想之旅,然而故事結尾,宇宙的真相在小讀者眼前展開——孩子的宇宙原來是母親(qin) ,科幻外殼包裹下內(nei) 核其實是一個(ge) 關(guan) 於(yu) 親(qin) 情的故事。”排行榜評委、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妍向記者介紹。

  近十餘(yu) 年,中國原創圖畫書(shu) 獲獎作品不斷湧現。餘(yu) 麗(li) 瓊、朱成梁的《團圓》入圍《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er) 童圖畫書(shu) ”。黑眯的《辮子》,白冰、鬱蓉的《雲(yun) 朵一樣的八哥》,郭振媛、朱成梁的《別讓太陽掉下來》,均獲BIB“金蘋果”獎。黑鶴、九兒(er) 的《鄂溫克的駝鹿》,王祖民的《六十六頭牛》,高洪波、李蓉的《快樂(le) 小豬波波飛》,秦文君的“小青春”係列,入圍國際兒(er) 童讀物聯盟年度榮譽榜單。

  與(yu) 文字書(shu) 需要文化認同和深層理解不一樣,圖畫書(shu) 的交流更為(wei) 直觀,更能形成跨越文化傳(chuan) 播的優(you) 勢。

  “國際同行其實非常關(guan) 心中國少年兒(er) 童正在讀什麽(me) 書(shu) 。他們(men) 認為(wei) ,中國將是國際社會(hui) 的重要力量,他們(men) 迫切希望了解中國少兒(er) 的內(nei) 心世界。”曾任國際兒(er) 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的出版人張明舟談道。

  值得提醒的是,雖然我國圖畫書(shu) 版權輸出在隨著原創圖畫書(shu) 種類的增長逐年增加,但進出口貿易的“逆差”依然很大。不斷培育本土原創力量,特別是畫家的力量,將是中國圖畫書(shu) 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創作的富礦

  近年來,在各類獲獎的圖畫書(shu) 中,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題材、富有中國文化氣息的作品越來越多。

  位居“原創圖畫書(shu) 2022年度排行榜”榜一、榜二、榜三的書(shu) 籍,無一例外都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圖畫書(shu) 式表達——

  《一雙大鞋》,以“姑父做的大鞋為(wei) 什麽(me) 會(hui) 沒有尺碼”為(wei) 懸念,帶讀者走入東(dong) 北雪鄉(xiang) ,了解當地民俗與(yu) 山民曠達頑強的精神,潔淨疏淡的畫麵宛如一部恬淡的抒情風物電影。

  《你看見喜鵲了嗎?》,以一個(ge) 孩童尋找一隻喜鵲為(wei) 線索,用仿中國傳(chuan) 統古畫的色調和故事化的方式,把《清明上河圖》呈遞到小讀者麵前。圖書(shu) 風琴折頁的裝幀形式,像一幅古畫一樣徐徐展開,讓小讀者能一寸寸品讀曆史。

  《哐當,哐當,過中秋》,將中秋回家團圓的傳(chuan) 統意向呈現於(yu) 當代小朋友喜歡的高鐵旅途中,讓小女孩的回家之旅變成了一場穿越古今中西的藝術之旅。

  不隻虛構類圖畫書(shu) 常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底,近年來不斷湧現的非虛構類圖畫書(shu) ,也將目光對準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

  如《小石匠:雲(yun) 岡(gang) 石窟的故事》,以一名小石匠的個(ge) 體(ti) 成長為(wei) 視角,展現雲(yun) 岡(gang) 石窟的開鑿過程和北魏時期的民族融合曆程。再如《大運河送來爺爺的車》,通過一輛自行車的南北運輸接力,鋪展開大運河兩(liang) 岸曆史、風俗、自然景觀的優(you) 美畫卷。

  當前,全國550餘(yu) 家出版社都在出版童書(shu) ,出版過圖畫書(shu) 的也有好幾百家。

  “可能有的人覺得童書(shu) 市場尤其圖畫書(shu) 市場是一個(ge) 大蛋糕,稍稍努力便可功成名就。這種想法過於(yu) 理想化,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一定是出於(yu) 熱愛,要有長期坐冷板凳的準備。”長江少年兒(er) 童出版社總編輯姚磊提醒道。

  “圖畫書(shu) 出版看起來很熱鬧,但優(you) 秀原創作品的打造其實是‘慢出版’,是一個(ge) 相當漫長的過程。編輯提升自身的人文美術素養(yang) 需要時間,培育好的作者和繪畫者需要時間,一筆一畫地創作出精品更需要時間。我們(men) 的圖畫書(shu) 出版,不妨慢一些、穩一些。”中國和平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林雲(yun) 表示。(光明日報 記者 韓寒)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