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2月全國流感病例超24萬例,死亡1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今天,《中國疾控中心周報》發布了我國2月份法定傳(chuan) 染病報告病例數和死亡人數,其中流感病例240,687例,死亡1例。流感是所有法定傳(chuan) 染病中病例數最多的,約占所有法定傳(chuan) 染病總數(624,685例)的三分之一。
3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示指出,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為(wei) 甲、乙、丙、丁四種類型。相較於(yu) 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眾(zhong) 多,更易發生突變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傳(chuan) 播,曆史上多次大規模暴發的流感都與(yu) 甲型流感病毒有關(guan) 。近期我國多地出現的流感活動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亞(ya) 型所致。
流感起病急,大多為(wei) 自限性。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ti) 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肌肉關(guan) 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幹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麵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輕症流感常與(yu) 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彌漫性血管內(nei) 凝血、心血管和神經係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並發症,甚至死亡。
一般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建議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飲食應當易於(yu) 消化和富有營養(yang) 。盡量減少與(yu) 他人接觸,以避免傳(chuan) 染。治療重點是緩解發燒、咳嗽等流感樣症狀,應密切患者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誌改變、嚴(yan) 重嘔吐與(yu) 腹瀉等重症傾(qing) 向,應及時就診。
5歲以下兒(er) 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現嚴(yan) 重並發症,應盡快就醫、盡早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對流感病毒無效。
家中出現流感患者怎麽(me) 辦? 中國疾控中心給出以下健康提示:
1.建議患者居家休息。盡量單間居住,保持房間通風,減少與(yu) 共同居住者的接觸機會(hui) 。
2.患者需注意個(ge) 人衛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xi) 慣,咳嗽和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密切觀察患者和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員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誌改變、嚴(yan) 重嘔吐與(yu) 腹瀉等重症傾(qing) 向,應及時就醫。患者去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盡可能由相對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員照顧、接觸患者,近距離接觸患者時應佩戴口罩。家庭成員,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應盡可能避免與(yu) 流感患者密切接觸。
近期甲流“南下”。4月6日,廣州市疾控中心發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廣州甲型流感活動水平仍呈現快速上升態勢,最近一周,全市哨點醫院報告流感樣病例數持續攀升。國家流感中心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3月20日~26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緩,北方省份持續下降。A(H1N1)pdm09(季節性甲型H1N1亞(ya) 型流感病毒)為(wei) 主、A(H3N2)(季節性甲型H3N2亞(ya) 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後一周(3月27日~4月2日),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略低於(yu) 上周,北方省份持續下降。
流感來襲,如何科學預防? 中國疾控中心提示:
1.做好個(ge) 人防護。日常注意保持手衛生和咳嗽禮儀(yi) 等良好衛生習(xi) 慣。 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如必須接觸時應做好個(ge) 人防護。
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居家休息,進行健康觀察,不帶病上班、上課;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家庭成員,如須接觸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減少疾病傳(chuan) 播。前往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環境衛生。保持居所清潔通風,對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定期清潔與(yu) 消毒。
3.加強集體(ti) 單位健康監測。學校和托幼機構應加強校內(nei) 晨午檢和全日觀察。出現流感樣病例時,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疾病傳(chuan) 播。 如發生聚集性疫情,應配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4.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來臨(lin) 前是接種的最佳時期。對於(yu) 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齡兒(er) 童等高風險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況下盡快進行接種,仍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保護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