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文學所“跨文化論壇”:漢俳深刻反映中日文化交流
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cong)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社科院文學所)獲悉,由該所主辦的“跨文化論壇”近日在北京舉(ju) 行,中國外文局亞(ya) 太傳(chuan) 播中心總編輯王眾(zhong) 一應邀在論壇上發表演講表示,漢俳是俳句國際化過程中的產(chan) 物,深刻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特點。
在演講中,王眾(zhong) 一對俳句與(yu) 漢俳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並由此對跨文化傳(chuan) 播、翻譯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他指出,作為(wei) 受到中國古典詩詞直接影響、又集中反映日本文化精神和社會(hui) 情緒的文學形式,俳句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漢俳深刻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特點,有著廣泛的民眾(zhong) 基礎。
該論壇上,魯迅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日比較文學研究專(zhuan) 家董炳月研究員,日本早稻田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顏淑蘭(lan) 參與(yu) 對話。顏淑蘭(lan) 討論了日本“現代俳句之父”正岡(gang) 子規對俳句的革新。董炳月認為(wei) ,俳句翻譯鮮明和深刻反映了中日兩(liang) 國文化表達方式,應更被重視。
“跨文化論壇”由社科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社科院文學所譚佳研究員主持,社科院文學所黨(dang) 委書(shu) 記、副所長劉玉宏致辭,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紀委書(shu) 記饒望京進行總結。
劉玉宏指出,由中國外文局主管的、中國最早在日本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日文版月刊《人民中國》,與(yu) 新中國第一個(ge) 國家級文學研究專(zhuan) 業(ye) 機構社科院文學所均誕生於(yu) 1953年,雙方共同經曆70年發展,應該更多攜手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饒望京說,社科院文學所建所以來,一直承擔大量對外學術交流任務,是中國學界對外聯絡的重要窗口。
社科院文學所表示,作為(wei) 中國最高文學研究機構,其舉(ju) 辦“跨文化論壇”,體(ti) 現出該所正在積極探索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基礎研究與(yu) 應用研究相結合之路。社科院文學所將在對外交流事務中發揮自身深厚學術傳(chuan) 統和平台優(you) 勢,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尤其是文化構建中,積極探索以文學藝術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的路徑,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