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逐夢浩瀚星辰,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新風口

發布時間:2023-04-18 15:08:00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航天“高、大、貴、少”,現在的商業(ye) 航天呈現“好、小、廉、多”的特點。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產(chan) 業(ye) ,邊界廣闊、市場巨大。

  無人駕駛是全球性的科技攻關(guan) 熱點和難點,國土環境監測需求龐大,而衛星的精準定位、導航等功能是基礎。4月2日,天龍二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具備對全球非極區進行1:5萬(wan) 比例尺測繪能力,具備毫米級形變監測能力。

  空天信息是構建空間基礎設施,收集、存儲(chu) 、處理和分析來自空天領域信息並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邁入全互聯時代湧現的最前沿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態。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nei) 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規模已超4200億(yi) 元,2017年至2019年間複合增長率約15.5%。2022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6.4%,預計2025年後可能達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規模。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航天相關(guan) 企業(ye) 3.5萬(wan) 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ce) 企業(ye) 2080餘(yu) 家,新增企業(ye) 增速6.3%。商業(ye) 航天相關(guan) 企業(ye) 融資事件發生160餘(yu) 起,融資金額超400億(yi) 元。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多重利好作用下,我國商業(ye) 航天成為(wei) 新“風口”。

  逐鹿蒼穹,重慶躍躍欲試

  日前,重慶市政府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wei) 引領的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兩(liang) 步走”目標:到2025年,創建國家級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到2030年,全麵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範區,形成千億(yi) 級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

  去年底,位於(yu)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的“中國複眼”一期工程成功拍攝出地基雷達三維月麵圖,這個(ge) 深空探測雷達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拓展了人類深空觀測的邊界。

  近年來,隨著類似“中國複眼”這樣在渝搭建的航空航天平台項目越來越多,吸引了一大批衛星互聯網領域企業(ye) 來渝聚集,重慶進一步加快衛星互聯網應用多方位布局步伐。

  3月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渝簽下戰略合作重大項目,空間電磁頻譜研究院及低軌衛星星座產(chan) 業(ye) 化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子產(chan) 業(ye) 園,將帶動重慶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能級躍升。

  前不久,中國星網集團董事長一行來渝,與(yu) 重慶就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等多項戰略合作達成共識。隨後,兩(liang) 江新區啟動建設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並設立100億(yi) 元規模的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

  “如果說得益於(yu) 老工業(ye) 基地產(chan) 業(ye) 底子,讓渝企在國家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配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me) 深耕航空航天領域10多年的積澱,則讓重慶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重慶市經信委裝備處負責人如是說。

  截至目前,重慶基本形成通用航空“整機+核心部件+配套製造+運營+服務+金融”全產(chan) 業(ye) 鏈,通過引進航空發動機、航空材料、衛星通信、商業(ye) 火箭等一批具有行業(ye) 重要影響力的龍頭項目,形成了通用航空與(yu) 運輸航空“兩(liang) 翼齊飛”、航空與(yu) 航天協同發展的集群式發展格局。

  “燒錢”項目,緣何成為(wei) 商機?

  人們(men) 印象中,火箭、衛星等空天產(chan) 業(ye) 技術門檻高、投入成本大,是有實力的大國不計成本的燒錢項目,為(wei) 什麽(me) 如今衛星會(hui) 成為(wei) 能掙錢的商業(ye) 產(chan) 業(ye) ?

  “衛星產(chan) 生的數據就像麵粉,如果隻拿來蒸饅頭很難掙錢。但在設計衛星的時候就考慮到它既成為(wei) 饅頭也能包餃子烤披薩做蛋糕,那就會(hui) 產(chan) 生更大的效益。”海南微星遙感技術公司負責人李騰說,公司“海南一號”遙感衛星數據的產(chan) 業(ye) 化應用,每天接收的AIS(船舶自動識別係統)報文數量約有120萬(wan) 條,一年的數據形成了龐大的全球海上航運數據庫,他們(men) 籍此分析全球航運的主要情況、各個(ge) 航道的忙時閑時等經濟信息,價(jia) 值很高。

  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稱,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具有極高的產(chan) 業(ye) 辨識度,能夠帶動形成以設備製造、衛星運營、數據應用服務為(wei) 主的上中下遊產(chan) 業(ye) 鏈,培育規模龐大、聯係緊密的產(chan) 業(ye) 集群,帶動更多就業(ye) ,匯聚更多人才,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中低軌衛星通信和地麵5G融合的天地一體(ti) 化網絡,或將構成未來的6G,實現對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人無縫覆蓋和接入。

  2022年2月27日,安徽“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SAR衛星升空,與(yu) “海絲(si) 一號”成功組網,率先實現國內(nei) 商業(ye) SAR雙星組網運行。據中國電科38所所長陳學軍(jun) 說,“海絲(si) 一號”實現了商業(ye) SAR衛星數據的國產(chan) 化,隨著人工智能的賦能和互聯網應用模式的創新,商業(ye) 遙感衛星的應用將創造更大價(jia) 值。

  “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已經走入百姓生活,對各行各業(ye) 都產(chan) 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表示,近年來,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開始突破商業(ye) 價(jia) 值的臨(lin) 界點,並廣泛應用於(yu) 應急管理、經濟建設、環境治理、大眾(zhong) 民生等諸多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其廣闊的市場空間。

  “導航衛星和遙感衛星政府需求多,通信衛星市場化程度高,經濟體(ti) 量最大。”中國衛星應用大會(hui) 主席吳勁風說,誰在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上抓住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上占據製高點,更好把握住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強鏈補鏈,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新生態

  “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打通天上衛星平台資源與(yu) 地上行業(ye) 應用的承載平台,它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yu) 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中國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邵宗有認為(wei) ,數字地球產(chan) 品對標穀歌地球,這將是“一個(ge) 巨大的市場”。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航天“高、大、貴、少”,現在的商業(ye) 航天呈現“好、小、廉、多”的特點。“這使得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產(chan) 業(ye) 。”銀河航天戰略合作總經理初肖潔說,越來越多社會(hui) 資本也正積極參與(yu) 進來,為(wei) 產(chan) 業(ye) 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低軌衛星產(chan) 業(ye) 將重點聚焦低軌商業(ye) 衛星星座構建、運營及數據服務,通過空間數據應用研發,牽引平台與(yu) 載荷、數據開發服務,推動國內(nei) 空間信息應用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及“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創造在氣象等相關(guan) 領域經濟和社會(hui) 價(jia) 值。而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聚企成“鏈”,助“鏈”成群是關(guan) 鍵。

  記者從(cong) 兩(liang) 江新區了解到,產(chan) 業(ye) 發展離不開平台“磁場”效應,早在2012年,重慶兩(liang) 江新區便成立了重慶兩(liang) 江航空產(chan) 業(ye) 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采取市場化模式,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聯合創新基地、國家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

  “目前,重慶至少有90%的航空航天產(chan) 業(ye) 項目落戶新區。”兩(liang) 江新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中國星網集團等近3028個(ge) 具有影響力的項目落戶,初步建成航天產(chan) 業(ye) “火箭+衛星”、航空產(chan) 業(ye) “製造+運營+服務”、空天動力“整機+零部件”、高端金屬材料“研發+製造”的產(chan) 業(ye) 鏈條,能為(wei) 空天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完備支撐。

  “中國正處於(yu) 消費升級階段,信息服務領域大有可為(wei) ,但如何把衛星能力真正疊加到C端,還需要產(chan) 業(ye) 生態的協同。”邵宗有說,空天信息產(chan) 業(ye) 邊界廣闊、市場巨大,隻有打破空間軌道和頻段限製,方能真正造福所有消費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