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勞動法律監督 築牢新業態勞動關係“防火牆”
目前全國職工總數4.02億(yi) 人,其中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8400萬(wan) 人,主要包括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這是不久前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的一項結果。
隨著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數量增多,用工關(guan) 係形態更加多元,如何用足用好法律監督手段保障這些勞動者的權益,是全國各級工會(hui) 麵對的新挑戰。
多方位、多層次的勞動法律監督體(ti) 係初步形成
陝西某文化傳(chuan) 媒公司是一家全產(chan) 業(ye) 鏈型企業(ye) ,因公司規模快速擴張,勞動用工管理方麵存在勞動合同不規範等問題,曾出現因公司與(yu) 主播之間對競業(ye) 限製的對象、期限、違約金等約定不明晰,培養(yang) 孵化的網紅主播“出走”,給企業(ye) 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
陝西各級工會(hui) 專(zhuan) 門組建以工會(hui) 幹部、公職律師、專(zhuan) 業(ye) 律師為(wei) 主體(ti) 的“法治體(ti) 檢組”,梳理企業(ye) 勞動用工方麵可能存在的問題,宣講勞動用工法律政策,對企業(ye) 的管理運營合規性進行法律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為(wei) 這家文化傳(chuan) 媒公司及其他新業(ye) 態企業(ye) 開展深度“法治體(ti) 檢”,妥善化解了企業(ye) 勞動用工管理方麵存在的風險隱患。
陝西省總工會(hui) 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直播企業(ye) 開展勞動用工“法治體(ti) 檢”案,是全國總工會(hui) 近日推出的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十大優(you) 秀案例之一。十大優(you) 秀案例是從(cong) 各地推薦的89個(ge) 案例中,綜合考慮案例的典型性、示範性、影響力以及當地工作開展的規範性、創新性等多方麵因素而推出的。
“近年來,全國各級工會(hui) 主動適應職工隊伍和勞動關(guan) 係新變化,著力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guan) 係,在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製度建設、工作運行機製建設等方麵取得了較大進展,監督形式更加豐(feng) 富,監督領域不斷拓寬,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勞動法律監督體(ti) 係。”全國總工會(hui) 法律工作部負責人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為(wei) 了完善製度保障,全國各級工會(hui) 不斷加強源頭參與(yu) 力度,積極推動和參與(yu) 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專(zhuan) 門立法及有關(guan) 政策製定,為(wei) 加強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工作,充分發揮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作用提供堅實的製度保障,“自2000年以來,廣東(dong) 、江蘇、雲(yun) 南、浙江等地陸續完成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地方立法,截至目前,已有12個(ge) 省(區、市)人大先後出台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條例》”。
勞動法律監督是法律賦予工會(hui) 的權利
依法對勞動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是法律賦予工會(hui) 的一項權利,也是工會(hui) 應當履行的責任。199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印發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試行辦法》,有效規範和保障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工作的開展。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用人單位在勞動關(guan) 係領域打“擦邊球”的現象依然存在。比如,有的用人單位違法安排職工超時加班,存在“996”“白加黑”;有的用人單位為(wei) 了減輕社會(hui) 保險成本,讓職工簽署自願不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的承諾書(shu) ;有的用人單位製定內(nei) 部勞動規則不經過職工代表大會(hui) 或職工大會(hui) 審議,也不向職工公示,嚴(yan) 重侵害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為(wei) 更好發揮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作用,推動解決(jue) 勞動關(guan) 係領域新情況新問題,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2021年4月,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對1995年的試行辦法進行了修訂,起草印發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辦法》,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工作。該辦法立足預防為(wei) 主的原則,細化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的程序,明確了監督路徑和處理原則,將工會(hui) 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賦予工會(hui) 的監督權利法定化、程序化,對於(yu) 解決(jue) 勞動關(guan) 係雙方的權利義(yi) 務失衡現象具有強有力的現實針對性。
2021年8月,上海市某企業(ye) 因經營需要進行架構調整,擬裁減部分職工。靜安區曹家渡街道總工會(hui) 了解這一情況後立刻組織力量上門開展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由於(yu) 該企業(ye) 裁員人數達到企業(ye) 職工總數的25%,街道總工會(hui) 會(hui) 同區總工會(hui) 勞動關(guan) 係工作指導員以及專(zhuan) 業(ye) 的律師團隊,上門就企業(ye) 職工安置方案提出建議、給予指導。該企業(ye) 根據建議及時調整方案,並加強與(yu) 職工的民主協商,最終確保企業(ye) 改革調整平穩實施。
2022年2月,天津市總工會(hui) 接到一封職工匿名信。來信反映天津某公司存在旅檢通道安檢人員長期超時工作、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並詳細描述了安檢人員主班補班工作時長、工作強度以及休息倒班等有關(guan) 情況。接到來信後,市總工會(hui) 及時啟動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程序,發送《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同時,深入研判、細致分析找準工時製度及執行問題,發送《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shu) 》,提出安檢崗位綜合計算工時折算政策適用不妥、工作時長計算缺乏準確性和科學性、履行職代會(hui) 程序不規範等三方麵問題,要求公司整改,最大限度地減少苗頭性、傾(qing) 向性、潛在性勞動用工風險隱患,維護勞動關(guan) 係和諧穩定。
麵對新形勢,不斷提升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質效
江蘇省江陰市某互聯網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數字化集成公共服務平台,目前入駐平台的企業(ye) 有1433家,注冊(ce) 貨車司機1900多名。2021年3月,該公司向江陰市總工會(hui) “雲(yun) 監督”平台提出“法治體(ti) 檢”申請。接到申請後,江陰市總工會(hui) 組建了市鎮兩(liang) 級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員、法律專(zhuan) 家、誌願者組成的監督小組,為(wei) 該公司提供“法治體(ti) 檢”等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服務。通過檢查發現,入駐平台企業(ye) 與(yu) 貨車司機之間,絕大多數建立的是合作關(guan) 係而非勞動關(guan) 係,且合作協議僅(jin) 涉及合作有關(guan) 內(nei) 容,沒有貨車司機權益保障的相關(guan) 內(nei) 容。監督小組從(cong) 工會(hui) 組建、職代會(hui) 規範化召開、企業(ye) 規章製度內(nei) 容審議、工時製度等方麵進行“一對一”監督指導,依法提出了整改建議。
江陰市總工會(hui) 以幫助平台企業(ye) 規範勞動用工管理為(wei) 出發點,抓住用工關(guan) 係這一主線,通過查驗審核平台企業(ye) 與(yu) 勞動者之間的合作協議、企業(ye) 規章製度等,尋找問題隱患,製作“體(ti) 檢報告”,開出“法律處方”,幫助企業(ye) 建立完善“法律健康檔案”,從(cong) 源頭上、製度上規範企業(ye) 勞動用工行為(wei) ,既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也促進了企業(ye) 健康發展,實現了勞資雙贏,促進了勞動關(guan) 係和諧穩定。
相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無論是勞動人事仲裁機構還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勞動爭(zheng) 議案件都在逐年上升。這一方麵說明隨著勞動法律體(ti) 係的逐步完善,職工法律意識逐步增強,通過法律途徑解決(jue) 勞動糾紛已經成為(wei) 處理勞動關(guan) 係矛盾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麵也說明一些用人單位在勞動關(guan) 係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還很多,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依然嚴(yan) 重。
近年來麵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各級工會(hui)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通過創新監督理念、拓寬監督路徑、完善監督機製,不斷提升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質效。
“各級工會(hui) 通過不斷豐(feng) 富監督方式,探索形成了‘一函兩(liang) 書(shu) ’、勞動用工法律體(ti) 檢、勞動用工監督評估、勞動關(guan) 係誠信評價(jia) 等經驗做法,進一步延長監督鏈條,拓寬監督路徑,提高監督實效。”全國總工會(hui) 法律工作部負責人表示,圍繞落實監督權利、強化監督職責,各級工會(hui) 逐步形成了自主監督和聯合監督有機結合的監督工作機製,“自主監督方麵,各地工會(hui) 普遍建立了勞動關(guan) 係矛盾預警排查機製、勞動違法個(ge) 案協調處理機製等,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的預防性、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升;聯合監督方麵,各級工會(hui) 不斷加強與(yu) 政府部門聯動機製的建設,配合人社、應急管理、衛生健康等行政執法部門開展監督檢查,推進工會(hui) 監督與(yu) 政府執法工作聯動分工更優(you) 化、銜接更緊密、布局更合理,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的工作領域不斷擴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dong)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