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位一線創作者談內容表達:“要善於講故事,小時候一則童話故事的道理會影響一生”

發布時間:2023-04-25 15:32: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王晶)一個(ge) “全員媒體(ti) ”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今天,我國網民數量已從(cong) 10年前的5億(yi) 多人增長到10億(yi) 多人。依托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平台,人人都是媒體(ti) 、人人都可以發出聲音、人人都是議題的傳(chuan) 播者和推動者。近日,2023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全員媒體(ti) ·網上內(nei) 容建設新力量”“青春律動 ·Z世代網絡空間新表達論壇”等多個(ge) 平行論壇在南京舉(ju) 行。

  正能量傳(chuan) 播者承擔社會(hui) 責任:講故事 講道理

  隨著通信技術和傳(chuan) 播基礎設施的迭代,“全員媒體(ti) ”圖景不斷豐(feng) 滿,一批優(you) 質內(nei) 容生產(chan) 者積極運用新型傳(chuan) 播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助力構建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而與(yu) 此同時,近年來,一批優(you) 質的內(nei) 容生產(chan) 者主動承擔起了社會(hui) 責任,成為(wei) 正能量傳(chuan) 播者,助力構建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呈現出無比精彩的“中國故事”。

  “明叔雜談”賬號運營人明金維以前在媒體(ti) 工作,如今自己寫(xie) 公眾(zhong) 號,他分享稱自己本質上仍是輿論戰線上的普通工作者。“網絡信息傳(chuan) 播需要樹立正確的導向,我們(men) 應該把大力氣花在消弭分歧、凝聚共識上。”明金維指出,在價(jia) 值多元的時代裏,網絡輿論環境十分複雜,網絡內(nei) 容創作者自身更要承擔起社會(hui) 責任,傳(chuan) 遞更多的正能量。曾到訪過40多個(ge) 國家的明金維,目睹過不同國家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遭遇的挑戰與(yu) 挫折,豐(feng) 富見聞令他更加明白理性與(yu) 客觀的重要性。

  “我們(men) 身處媒體(ti) 和技術都在發生巨變的時代,當我們(men) 敘述中國發展的成就時,既要講事實,也要學會(hui) 講故事。”明金維表示,信息傳(chuan) 播過程裏的不對等經常導致意見分歧和情緒對立,因此要更有策略和技巧地應對或化解矛盾,將客觀事實與(yu) 軟性敘述相結合。

  他還在現場分享創作經驗,明金維認為(wei) ,個(ge) 人創作要跟社會(hui) 大局結合起來,不僅(jin) 如此,還要講道理,“作為(wei) 理性的人,大家內(nei) 心深處都是講道理的,但是因為(wei) 信息不對稱,可能就會(hui) 出現謾罵。”明金維強調,要善於(yu) 講故事,小時候一則童話故事的道理會(hui) 影響一生。

  尊重青年群體(ti) 圈層文化發展規律 運用數字媒介激活積極力量

  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優(you) 勢和網絡傳(chuan) 播特點,發出中國的聲音?

  “社交平台的發展,讓每個(ge) 普通人都成了傳(chuan) 播者和創作者。”中華環保聯合會(hui) 副主席杜少中說,這不僅(jin) 推進了信息傳(chuan) 播的自由和開放,也促進了公眾(zhong) 的自我表達和參與(yu) 。自媒體(ti) 作為(wei) 一種傳(chuan) 播形式,對於(yu) 信息的傳(chuan) 遞和輿論影響空前重要。

  “90後”自媒體(ti) 人唐思雨認為(wei) ,自媒體(ti) 有自己的優(you) 勢。“得益於(yu) 草根形象,我們(men) 在內(nei) 容的創作上顯得更加自由、靈活。”

  當下,網絡空間的圈層傳(chuan) 播生成人們(men) 日常交往的新場景,青年群體(ti) 的圈層化尤為(wei) 明顯。如何利用這一特征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江蘇省新聞傳(chuan) 播學學會(hui) 會(hui) 長、南京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執行院長張紅軍(jun) 在2023中國網絡媒體(ti) 論壇平行論壇“青春律動 ·Z世代網絡空間新表達論壇”上表示,把握網絡空間的圈層傳(chuan) 播,需要尊重青年群體(ti) 圈層文化的發展規律,運用數字媒介來激活青年的積極力量。

  “能受到觀眾(zhong) 的喜愛,其實和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那年那兔那些事》作者林超表示,《那年那兔那些事》的主旋律是在國家發展大背景下誕生的一個(ge) 小分支,恰好承載了國人的愛國情懷,隻是被更多年輕人看到和接受。在林超看來,愛國主義(yi) 不是生澀、說教的,它需要大家更多努力、創新讓其更接地氣。“很多年輕人很接受這個(ge) 形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由內(nei) 而外的感情,從(cong) 而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樣的愛國主義(yi) 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互聯網文化創意領域工作者必須保持持久的定力與(yu) 決(jue) 心

  “比起動輒千字的文章,符號不僅(jin) 能突破語言屏障,還能在特定群體(ti) 中有效傳(chuan) 播。文化創意與(yu) 科學技術的碰撞融合正給我們(men) 帶來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烏(wu) 合麒麟”團隊主策劃胡睦洋認為(wei) ,互聯網文化創意領域的工作者必須保持持久的定力與(yu) 決(jue) 心,要根據時代發展適時調整創作方法,將技術化手段與(yu) 現實世界相聯係,積極探索虛實互動中的創意路徑。“我們(men) 期待各行各業(ye) 攜手並進,堅信產(chan) 業(ye) 眼光、堅守商業(ye) 邏輯、堅定事業(ye) 思維,讓中國敘事在行業(ye) 融通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新的曆史機遇中創造出更優(you) 成績。”

  如何激活青年人與(yu) 生俱來的積極力量?

  張紅軍(jun) 認為(wei) ,應當運用好數字媒介和網絡圈層的內(nei) 聚效應,從(cong) 內(nei) 容和技術層麵發力。“內(nei) 容上,可以挖掘能夠引發青年人情感共鳴和關(guan) 係認同,凝聚圈內(nei) 人群、實現擴圈傳(chuan) 播;技術上,應合理利用智能算法、大數據等技術洞察青年人圈層傳(chuan) 播的特征,理解他們(men) 對個(ge) 體(ti) 交往情感共享以及對社會(hui) 信息等方麵的需求。”

  隨著網絡生態的不斷變化,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也陸續出現。如圈內(nei) 對個(ge) 體(ti) 的規訓及群體(ti) 的極化,圈層之間的觀點碰撞和摩擦等。如何規避或減少這些問題產(chan) 生的負麵效應呢?張紅軍(jun) 表示,應當通過宣傳(chuan) 教育提升青年群體(ti) 媒介素養(yang) 。“從(cong) 本質上看,圈層文化是圈層參與(yu) 者依托於(yu) 文化載體(ti) 的一種深度連接。無論是喜歡二次元的動漫圈,還是愛好遊戲的電競圈,或是各種具體(ti) 的藝術圈、運動圈,都有各種獨特的審美觀念體(ti) 係和話語表達體(ti) 係,有的甚至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張紅軍(jun) 認為(wei) ,網絡社會(hui) 中青年圈子文化具有鮮明的交互共享特點和流動性規律,主流文化要以尊重的態度理解和包容青年群體(ti) 的文化選擇。“應當看到青年群體(ti) 在文化創造中產(chan) 生的獨有價(jia) 值,給予他們(men) 充分的成長空間,使他們(men) 能夠更好地為(wei) 我們(men) 的社會(hui) 文化發展提供動力。”張紅軍(jun) 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