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作者:於(yu) 春暉
實體(ti) 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我們(men) 黨(dang) 高度重視發展實體(ti) 經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發展實體(ti) 經濟的重要性,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向,立足我國國情,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為(wei) 構築我國未來發展戰略優(you) 勢提供重要支撐。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把這一宏偉(wei) 藍圖變為(wei) 現實,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才能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物質技術基礎,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牢牢把握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zheng) 力、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一步築牢了實體(ti) 經濟的根基。當前,黨(dang) 領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我們(men) 擁有顯著的製度優(you) 勢和不斷提升的治理效能,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巨大。進一步發展實體(ti) 經濟,我們(men) 擁有堅定信心。
遵循經濟規律,順應發展大勢,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朝著既定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前進。同時,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下好化危為(wei) 機先手棋,打好轉型升級主動仗。一是堅持穩中求進,保持合理經濟增速,為(wei) 轉型發展留出空間。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釋放兩(liang) 者有機結合產(chan) 生的新的巨大潛力,持續推進超大規模市場建設,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持久動力。二是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強化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其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抓住全球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yu) 開辟新領域、製勝新賽道,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推動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切實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優(you) 化生產(chan) 力布局,推動重點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和合作,促進內(nei) 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三是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努力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guan) 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掌握更多“殺手鐧”技術,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四是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構建國內(nei) 統一大市場,優(you) 化營商環境。持續完善全球化布局,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更好貢獻世界。(於(yu) 春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