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仇恨、暴力:美國愈演愈烈的亞裔歧視

發布時間:2023-04-25 16:1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鳴鏑】

  作者:王偉(wei)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yu) 社會(hui) 學學院教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曆史係助理教授貝絲(si) ·廖-威廉姆斯在《無處落腳:暴力、排斥和在美異族的形成》一書(shu) 中說,“種族暴力是美國建立的基礎”。這一論斷在亞(ya) 裔被歧視的命運上再次得到印證。近年來,美國少數族裔在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持續麵臨(lin) 係統性歧視,其中針對亞(ya) 裔的仇恨犯罪尤為(wei) 猖獗。

  美國亞(ya) 裔遭受歧視現狀

  美國曆史在某種程度是白人對少數族裔排斥、歧視、奴役、侵害和屠殺的種族主義(yi) 史。19世紀以來,亞(ya) 裔在美國被歧視的黑暗史從(cong) 未停止,而且如今越發嚴(yan) 重。

  種族主義(yi) 言論和惡性騷擾事件層出不窮。根據美國“製止仇恨亞(ya) 太裔美國人組織”發布的《2020年至2021年國家安全報告》,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共有9081件針對亞(ya) 裔群體(ti) 的歧視和騷擾事件,64%的亞(ya) 裔美國人受到侮辱性言辭對待,超過13%受到不同程度的身體(ti) 攻擊。其中華裔在受歧視的群體(ti) 中占比43.5%,韓裔、菲律賓裔、日裔和越南裔占比42.7%。華裔成為(wei) 受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群體(ti) 。

  針對亞(ya) 裔的仇恨犯罪持續高發。2020年至2022年間,“製止仇恨亞(ya) 太裔美國人組織”共收到近11500起仇恨犯罪事件報告。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亞(ya) 太裔數據研究組織的在線民意調查發現,2021年每6個(ge) 亞(ya) 裔美國人中就有1人經曆過種族暴力。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仇恨與(yu) 極端主義(yi) 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針對亞(ya) 裔的仇恨犯罪激增149%,2021年激增339%。2022年5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指出,63%的亞(ya) 裔美國人認為(wei) 針對亞(ya) 裔的暴力活動仍在增加,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擔心被威脅或攻擊。

  亞(ya) 裔遭高等教育“平權歧視”。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hui) 興(xing) 起平權運動,旨在幫助社會(hui) 中長期受到歧視的群體(ti) 爭(zheng) 取教育以及就業(ye) 平等機會(hui) 。為(wei) 此,政府部門招收職員或公立學校招收學生時,將為(wei) 少數族裔留出一定名額。但隨著高等學校實施“種族配額”措施,一部分優(you) 秀的亞(ya) 裔群體(ti) 反而被排斥在入學範圍之外,導致亞(ya) 裔群體(ti) 在接受高等教育領域遭受“平權歧視”。2015年5月,在美國亞(ya) 裔教育聯盟的組織下,包括華裔、印度裔、韓裔等在內(nei) 的64個(ge) 美國亞(ya) 裔團體(ti) ,聯合向美國聯邦教育部平權司和司法部遞交申訴,要求對哈佛大學實施“種族限額”措施導致的亞(ya) 裔歧視展開調查。

  總的來看,美國亞(ya) 裔遭遇種族歧視和迫害的特點有四:一是亞(ya) 裔遭襲事件呈現遞增趨勢;二是亞(ya) 裔遭襲事件中老人與(yu) 婦女等弱勢群體(ti) 最容易受到攻擊;三是華裔成為(wei) 亞(ya) 裔遭襲事件中的主要被襲擊對象;四是亞(ya) 裔遭襲事件中襲擊地點通常為(wei) 公共場合。

  亞(ya) 裔歧視的社會(hui) 根源

  一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種族主義(yi) 結構和思潮作祟。白人至上可謂是美國立國的思想之基,貫穿了美國迄今兩(liang) 百四十餘(yu) 年曆史。在其影響下,美國形成了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yi) 結構,處於(yu) 上層和中心地位的是白人,而處於(yu) 底層和邊緣地位的是少數族裔。白人種族主義(yi) 群體(ti) 通過奴役、反對、排斥和暴力迫害少數族裔,維護白人群體(ti) 的利益和特權。當前反亞(ya) 裔種族主義(yi) 便是美國白人至上種族主義(yi) 的表現之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曆史係教授李漪蓮指出:“當今亞(ya) 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麵臨(lin) 的種族歧視和暴力行徑,並非是由精神錯亂(luan) 的個(ge) 人隨意犯下的罪行,而是一個(ge) 係統性的國家悲劇。它反映了美國針對亞(ya) 裔的係統性種族主義(yi) 的悠久曆史。”

  二是美國經濟衰退刺激白人勞工階級極端主義(yi) 複燃。白人勞工階級針對亞(ya) 裔的暴力曆史可追溯至19世紀60年代,而這一曆史傳(chuan) 統的影響從(cong) 未被根除。當下美國,近六分之一的黃金工作年齡男性(25歲~54歲)沒有穩定工作,近八分之一的男性完全失去了工作動力。這類人群的主體(ti) 是從(cong) 事非月薪型工作、沒接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勞工階層。他們(men) 將失業(ye) 或收入下降的原因歸咎於(yu) 外來移民和其他種族群體(ti) 對於(yu) 白人特權的“腐蝕”。隨著亞(ya) 裔在美國社會(hui) 的經濟地位持續提高,美國白人群體(ti) 與(yu) 亞(ya) 裔在教育、就業(ye) 、醫療等各方麵資源上的競爭(zheng) 將不斷加劇。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亞(ya) 裔群體(ti) 中最富有的10%年平均收入達到13.35萬(wan) 美元,超過美國白人,由此出現針對亞(ya) 裔群體(ti) 的仇富現象。美國白人指責亞(ya) 裔搶走美國人的資源和工作機會(hui) ,而亞(ya) 裔中老年人、勞工、服務員等收入較低的弱勢群體(ti) ,則麵臨(lin) 當地白人的欺負和侮辱。

  三是美國政治的白人至上主義(yi) 化。隨著中美關(guan) 係摩擦加劇,美國極端分子和政客反複渲染“中國威脅論”,引發新一輪對華人和其他亞(ya) 裔的種族歧視浪潮。在美華人及其他亞(ya) 裔群體(ti) 長期以來都被視為(wei) 危險的外來人群。美國官員的煽動性言論加深錯誤的刻板印象,從(cong) 而給整個(ge) 少數族裔群體(ti) 帶來進一步的歧視和生存性危機。

  此外,美國多元文化主義(yi) 民族政策的失效和“大替換”理論給美國政客排斥移民提供了借口。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推行了多元文化主義(yi) 政策,即承認各個(ge) 族群或宗教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並將其考慮到公共政策的製定和實施中。然而在“9·11”事件以後,美國開始從(cong) 多元文化主義(yi) 回歸白人至上主義(yi) 文化。植根於(yu) 曆史土壤的社會(hui) 仇恨認知,有時會(hui) 體(ti) 現為(wei) 仇視外來移民和少數族裔的極端主義(yi) 行徑。

  與(yu) 此同時,人口的變化,特別是非白人人口的增多使一些白人認為(wei) 西方社會(hui) 正在遭遇“大替換”,即白人正在被非白人群體(ti) 所替換。英國倫(lun) 敦大學政治學教授埃裏克·考夫曼認為(wei) ,隨著越來越多混血兒(er) 的出現,西方社會(hui) 人口結構正在改變,到21世紀末超過一半的美國嬰兒(er) 將是非白人。少數族裔和混血兒(er) 將成為(wei) 美國人口的多數。人口結構的變化正在改變著美國社會(hui) 的政治,因為(wei) 將不會(hui) 有足夠多的白人選民來支持白人至上主義(yi) 。當前“大替換”理論已經成為(wei) 美國社會(hui) 和政治話語,為(wei) 白人政客反對移民和亞(ya) 裔等少數族裔提供了口實。

  四是美國霸權的衰落造成白人認同的焦慮。英國劍橋大學英聯邦榮休教授A.G.霍布金斯在《美利堅帝國:一部全球史》一書(shu) 中認為(wei) ,帝國主義(yi) 貫穿了美國曆史的全部,是美國參與(yu) 全球事務的主線。在蘇聯解體(ti) 後,美國作為(wei) 超級大國在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第一個(ge) 十年內(nei) 成為(wei) 世界霸主。“曆史終結”的喧囂下,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nei) 強推減少政府幹預,促進私有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政策的華盛頓模式和所謂的美國普世價(jia) 值觀。然而,這些所謂的共識和價(jia) 值觀並沒有給拉美、中亞(ya) 、東(dong) 南亞(ya) 、中歐、東(dong) 南歐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帶來利好,相反卻讓他們(men) 經曆了經濟上的危機和政治上的混亂(luan) 。而與(yu) 此同時,堅持獨立自主探索自身發展道路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漸強盛,在國際貿易、國際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麵逐步挑戰著美國的霸權主義(yi) 和單邊主義(yi) 行徑,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越發明顯。在非白人國際力量崛起、非白人文明國際秩序觀發展,以及國際種族批判理論敘事興(xing) 起的多重衝(chong) 擊下,美國主導的白人至上的國際秩序出現了危機。這種霸權衰落的失落感、危機感讓美國白人精英和大眾(zhong) 感到焦慮,成為(wei) “美國優(you) 先”“美國至上”等白人民族主義(yi) 內(nei) 政外交政策出現的緣由,亞(ya) 裔也因此遭受更多的歧視與(yu) 攻擊。

  隨著針對亞(ya) 裔的歧視和欺淩事件不斷爆出,長期以來在政治文化領域低調的亞(ya) 裔族群也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維護自身權益。“反亞(ya) 裔歧視”成為(wei) 社交媒體(ti) 的熱詞,線下的“反亞(ya) 裔仇恨”遊行示威等活動也不斷開展。然而,在白人至上主義(yi) 盛行,經濟下滑,失業(ye) 率增高,白人認同危機和美國政府放任、漠視甚至默認的態度下,亞(ya) 裔所遭遇的種族歧視和暴力在短時間內(nei) 很難得到控製,且可能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