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萬裏萬卷識“絲路”

發布時間:2023-04-25 16:27:00來源: 人民日報

 

  實地重走就會(hui) 發現,絲(si) 綢之路作為(wei) 溝通亞(ya) 歐大陸的文明之路,絕非隻有“大漠黃沙”,而是由沙漠、綠洲、雪山、峽穀、草原、森林、冰川、鮮花、關(guan) 隘、驛站、石窟等組成的絢爛畫卷。

  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是漢唐全盛時期,通過河西走廊的玉門關(guan) 、陽關(guan) ,經過羅布泊、塔裏木盆地的綠洲,翻越壯麗(li) 的蔥嶺,通向中亞(ya) 地區,到達波斯和地中海的線路幹道。絲(si) 綢之路是中華文明、波斯文明、地中海文明等幾大文明體(ti) 之間直接交流的通路。《這才是絲(si) 綢之路——重抵曆史現場的行走》一書(shu) 意在通過“萬(wan) 卷書(shu) ”和“萬(wan) 裏路”的所見所得,揭示絲(si) 綢之路產(chan) 生的前因後果與(yu) 曆史演變過程。

  2011年7月,我第一次到達新疆和帕米爾高原時,還是一個(ge) 純粹的觀光客。從(cong) 喀什奔赴帕米爾高原,一路上充滿驚喜:在100多公裏外就看到了高原,其上閃耀的是冰山;在紅色的蓋孜河穀目睹了雄偉(wei) 的公格爾峰全貌,二者的高差竟然驚人地超過了6000米;待到登上高原,目睹了夢幻的白沙湖;黃昏時分,慕士塔格峰竟然罕見地露出了其巨大半球體(ti) 的全貌,罕見地倒映在喀喇庫裏湖中,第二天經過,它竟然又鍍上了一層粉紅……漫天的大雪、青蔥的河穀、湍急的塔什庫爾幹河、冰山的雪崩以及雲(yun) 海光影的變幻等,這些難以想象的奇幻壯麗(li) 讓我震撼。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人們(men) 都知道絲(si) 綢之路經過這裏,可是絲(si) 路究竟經過哪一座山口,哪一條河穀?我翻閱手頭各類資料,沒有得到答案,於(yu) 是萌生了進一步尋找答案的念頭。我閱讀了大量中外文獻,特別是玄奘《大唐西域記》以及19世紀至20世紀初國外帕米爾探險者的著作,瀏覽了數千幅各國近現代地圖。在做好充分準備後,於(yu) 2013年4月開始第一次絲(si) 綢之路帕米爾段考察,至今足跡已經遍及絲(si) 路沿線的各個(ge) 國家和地區。一次偶然的旅行促成了研究的轉向,這就是我迄今一直從(cong) 事絲(si) 綢之路精準複原工作的由來。

  絲(si) 綢之路畢竟是“路”,而不僅(jin) 是一座座遺址,或出土的文物、文書(shu) ,因此複原絲(si) 路的路線成了我研究的焦點。紙麵資料僅(jin) 僅(jin) 提供線索,精準複原要求超越紙麵的研究,親(qin) 臨(lin) 現場,重走路線,給出精確的軌跡。遵循這一原則,經過幾十次的實地考察,我初步複原了從(cong) 中國陝西直至中亞(ya) 的絲(si) 路主幹道,找到並定位了重要地標。

  絲(si) 綢之路幾乎家喻戶曉,一提起它,人們(men) 眼前總是浮現出“大漠黃沙駝隊”的意象。可是實地重走絲(si) 路,特別是那些人跡罕至而正好保留了原來風貌的地區,就會(hui) 發現,絲(si) 綢之路作為(wei) 溝通亞(ya) 歐大陸的文明之路,絕非隻有“大漠黃沙”,而是由沙漠、綠洲、雪山、峽穀、草原、森林、冰川、鮮花、關(guan) 隘、驛站、石窟等組成的絢爛畫卷。這是大多數人從(cong) 未見過的絲(si) 綢之路。

  行萬(wan) 裏路,以驗證萬(wan) 卷書(shu) 的準確性與(yu) 精準度,這是10年來我進行絲(si) 綢之路精準複原工作的原則和方法。作為(wei) 絲(si) 路精準複原工作的初步總結,本書(shu) 擬以簡潔的文字、一手的照片和簡明的地圖路線,讓人們(men) 更好地了解絲(si) 綢之路的來龍去脈。

  (作者為(wei) 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