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五星出東方》:五星閃耀東方心
作者:吳姍珊
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正在進行全國巡演。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舞者,去年我已經看過了這部恢弘、詼諧、感人的作品。
它的構想源於(yu) 從(cong) 新疆和田尼雅遺址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基於(yu) 用文物去講述故事、讓文物活起來的目的,這部舞劇從(cong) 尼雅考古現場開篇,通過考古人員發現織錦護臂後進入時空隧道,拉開動人故事:漢朝戍邊將領奉在精絕古城與(yu) 北人首領之子建特、精絕首領之女春君相遇,他們(men) 從(cong) 劍拔弩張到並肩作戰,從(cong) 素不相識到深深認同,結下深厚情誼,並且生動詮釋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結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的主題。
文物激活舞蹈想象力
《五星出東(dong) 方》中十分突出的一個(ge) 新點子就在於(yu) 運用舞蹈想象力去激活深埋於(yu) 邊疆考古遺物中的那些鮮活故事。從(cong) 重建的考古學史實來看,圍繞“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織錦護臂,所發生的是漢代中原與(yu) 西域交流時的一段往事,其中既有和睦,也有征討,可以給予今天的藝術家們(men) 開闊的想象空間。
首先是實物想象。藝術家們(men) 通過對織錦護臂“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這一實物展開聯想,在豐(feng) 厚的象征意味下,構想出漢代中原與(yu) 西域交流交融的曼妙舞姿。
其次是語義(yi) 想象。通過激活尼雅木簡中的語義(yi) ,對其進行一定的舞姿想象編排。比如有關(guan) 精絕城、男主人公奉、女主人公春君等名稱和名字,都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依據尼雅木簡的內(nei) 容編排而成。
最後是文化想象。通過漢代跨民族的文化交融,設計出西域風、中原風、中原西域融合風三個(ge) 係列的舞蹈語言構思,把觀眾(zhong) 抽離到一個(ge) 想象的漢代與(yu) 西域交流交往間的盛世圖景之中,這充分調動了不同尋常的舞蹈想象力,激活了過去120年以來尼雅遺址出土文物的故事潛質,真實地反映了古代先民追求吉祥昌盛的祈願和樸素感情。
不能不給的“用舞之地”
《五星出東(dong) 方》的總編導王舸曾說:“《五星出東(dong) 方》的亮點是戲劇樣式上的突破,該劇在前期用喜劇幽默的方式建立起人物關(guan) 係和戲劇邏輯,整部作品的立意是通過帶強烈喜劇色彩的戲劇設定,引出各民族結成命運共同體(ti) 的大命題。舞劇中中原和西域兩(liang) 種地域風格舞蹈被大量呈現、切換,既有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也有碰撞產(chan) 生的火花。即使看似劍拔弩張的氛圍,也被喜劇色彩軟化,讓整部作品更具可看性,讓觀眾(zhong) 在其樂(le) 融融中看到和平的珍貴之處。”
演員古麗(li) 米娜的表演細節更充分展現出劇作構築的張力。舞者在多變的語言性與(yu) 表現力中將西域舞蹈與(yu) 中原舞蹈相結合,達到“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的境界,更在“戲核”的表演下通過多姿多彩的舞蹈語匯帶來一場超級舞蹈藝術奇觀,不僅(jin) 符合中國古典藝術美學的興(xing) 味蘊藉傳(chuan) 統,更挖掘出潛藏在集體(ti) 記憶中的文化基因。
於(yu) 平曾在作品觀摩研討會(hui) 中發言說:“在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中,女主春君的扮演者古麗(li) 米娜的表演魅力與(yu) 春君一角的構劇張力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wei) 向往東(dong) 方的春君被漢朝戍邊將領奉深深吸引,同時她又對北人首領之子建特表現出友善通達的本性,以至於(yu) 主創不能不把衝(chong) 突化解之‘扣’交於(yu) 春君。或者說,正因為(wei) 春君在與(yu) 奉、建特的‘三人行’中擔負著化解之‘扣’的使命,舞劇才不能不給她那些‘用舞之地’。那些充滿戲劇性的舞蹈表演,在溝通人物關(guan) 係、化解戲劇衝(chong) 突中,使古麗(li) 米娜作為(wei) ‘戲核’承擔者的形象明顯提升。她的戲劇行動也是舞劇的點睛之筆,這更凸顯了她的表演魅力。舞劇的第二幕可以說是古麗(li) 米娜飾演的春君的‘主場’,不僅(jin) 讓觀眾(zhong) 看到了這位‘舞仙’之舞,更是看到了她的‘戲核’之戲。正如我們(men) 曾目睹楊麗(li) 萍表演《雲(yun) 南映象》《雲(yun) 南的響聲》《藏謎》《孔雀》等作品一樣,楊麗(li) 萍在其間的表演魅力與(yu) 構劇張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某種意義(yi) 上來說,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其實是以古麗(li) 米娜的表演魅力和構劇張力來呈現的。”這充分展現出《五星出東(dong) 方》通過一個(ge) 戲核來鏈接多重關(guan) 係,通過演員的表現構劇張力來解釋表演,來演繹生命經驗,從(cong) 而構築成民族交流的繁榮景象。
多民族和合文化
國家安寧祈太平
《五星出東(dong) 方》還體(ti) 現了鮮明的家國情懷、曆史視角、創新精神與(yu) 世界意識。
這部舞劇貫穿始終地體(ti) 現了家也是國、國也是家的家國情懷,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意識、多民族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教授提出的名詞,和合文化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首要價(jia) 值。“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ge) 很重要的概念,用現在的話就是“和諧”的意思。“和”本身已經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產(chan) 生新事物。張教授要突出這一點,就在“和”後麵加了“合”。他整理國故,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將這一精神加以闡發,而其弟子跟起,成一時風氣,而有和合之學。和合學,是對中國哲學尤其是儒家“和”精神的總結。
“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織錦護臂以及其他多類型彩錦等珍貴文物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漢晉時期中原王朝與(yu) 西域地區存在著十分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關(guan) 係。回到舞劇本身來看,該劇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yi) :關(guan) 於(yu) 品質人格的吸引,關(guan) 於(yu) 愛人、兄弟之間的情誼,在人物、故事、細節中更彰顯了漢代長安與(yu) 西域間多民族的互通、互鑒、互惠,體(ti) 現了多民族之間的和合願望。
《五星出東(dong) 方》表達了人類基本的共通情感,這樣一部舞劇也是更利於(yu) 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非常好的文化樣式。它用文化的方式講出了政治問題的答案: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曆史如何演變,中華各民族之間始終息息相關(guan) 、血肉相連,舞劇的交互視角與(yu) 多元的舞蹈風格,呼應著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的主題。
我國還有許多像“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這樣的考古遺物在等待著各個(ge) 門類的藝術家們(men) ,期待他們(men) 施展非凡想象力,讓過去的那些精靈在當代生活中重新活起來,豐(feng) 富觀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吳姍珊)
原標題:五星閃耀東(dong) 方心 舞劇《五星出東(dong) 方》講述國寶的千年傳(chuan) 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