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獲發明專利20項 這支“工程醫生”青年突擊隊書寫新時代工匠精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在齊魯大地,活躍著這樣一支“工程醫生”創新團隊——來自山東(dong) 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的數智檢測青年突擊隊。他們(men) 致力於(yu) 傳(chuan) 統工程檢測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和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攻關(guan) ,37人隊伍平均年齡31歲,碩士以上學曆占比92%。
路、橋、隧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工程檢測就扮演著交通基礎設施的“診斷醫生”角色,日常診斷的準確度關(guan) 係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和耐久性能。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向數字化轉型,海量龐雜的交通基礎設施病害和相關(guan) 設施響應數據需要通過數智化工作來構建交通基礎設施“醫療”大數據平台,這正是數智檢測青年突擊隊的工作重心。
在這些青年技術人才的努力下,為(wei) 交通基礎設施提供日常“診斷”的傳(chuan) 統檢測逐步向高端智能“診斷”邁進,不斷研發新技術,通過大數據挖掘,實現數據賦能,整個(ge) 團隊也由此走在工程檢測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前列。
“我們(men) 堅持用汗水澆灌夢想,用時間磨礪本領,在青春奮鬥中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動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中成長成才,形成攻堅克難的青春合力。”數智檢測青年突擊隊隊長徐傳(chuan) 昶說。
突擊隊濃厚的創新氛圍中,人人皆年輕有為(wei) 。年齡最小的骨幹隊員李慶營27歲就領銜了基於(yu) 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xi) 的路麵病害自動識別技術的研發。經過不懈努力,李慶營和同事們(men) 硬是將研發周期縮短3個(ge) 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工作效率提升40%,年節約成本600餘(yu) 萬(wan) 元。
“在突擊隊這個(ge) 大家庭中,每個(ge) 人都在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奉獻精神,服務集團主業(ye) 發展。”李慶營說。
32歲的隊員馬乃軒是橋梁健康監測業(ye) 務的負責人。他介紹,以一座特大橋為(wei) 例,其健康監測係統通常包括10餘(yu) 項監測指標,300多個(ge) 監測傳(chuan) 感器,每秒實時采集和同步發送超過1.2萬(wan) 條監測數據,每天累計處理數據高達十億(yi) 條。最初,團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管理海量監測數據的采集、傳(chuan) 輸、分析及可視化展示。
曆經5年探索並不斷迭代升級,團隊最終搭建起能夠滿足基礎設施智慧監測與(yu) 運維需求的大數據平台,該平台每秒可采集處理百萬(wan) 餘(yu) 條數據,近3年先後對膠州灣大橋台風“梅花”過境等30餘(yu) 次突發事件進行及時全麵的安全評估。
截至目前,這支青年突擊隊已受理和授權專(zhuan) 利26項,其中發明專(zhuan) 利20項,取得軟件著作權24項,發表論文30餘(yu) 篇,3年來相關(guan) 科研成果實質轉化合同金額近1億(yi) 元。團隊構建的“交通基礎設施智慧監測與(yu) 運維大數據平台”涵蓋交通基礎數據為(wei) 國內(nei) 之最。
不僅(jin) 如此,該突擊隊從(cong) 2018年至2022年連續參加山東(dong) 省農(nong) 村公路建設質量技術服務誌願幫扶工作,利用創新成果和智能裝備幫助農(nong) 村公路建設轉型升級,提升農(nong) 村公路質量監管能力和養(yang) 護水平。
在山東(dong) 高速工程谘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山東(dong) 高速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事長張惠勤眼中,“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勇於(yu) 麵對困難和挑戰,作為(wei) 工程檢測‘智慧大腦’,通過打造‘工程醫院’高端化服務新模式,發揮數智檢測獨具特色的高水平服務能力,為(wei) 交通強國貢獻著青春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