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楊凡:“大師”未滿 專情始終

發布時間:2023-05-09 16:30: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曾念群

  第十三屆北京電影節“經典修複”單元迎來了四部4K修複經典華語片的高光時刻,它們(men) 分別是謝飛的《香魂女》、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關(guan) 錦鵬的《胭脂扣》和楊凡的《玫瑰的故事》。其中《香魂女》由愛奇藝首嚐人工智能AI紅利,修複效能提高500倍,為(wei) 後續經典老片的回春術明確了方向。而首度登陸大陸影院的《悲情城市》不僅(jin) 開票秒罄,還在二手平台創下了8000元的天價(jia) ,隨後還將在香港公映。

  遊走於(yu) 商業(ye) 與(yu) 文藝之間

  相比科技和資本背景的經典修複,楊凡的《玫瑰的故事》4K修複之路顯得更加孤勇,了解他的人即知,這些年他一直堅持走在自行修複的寂路上,就像他當初堅守的自主投資的創作之路一樣。正是基於(yu) 這種獨立的創作和審美,遊走在商業(ye) 與(yu) 文藝間的楊凡,在英雄輩出的上世紀香港影壇以作者屬性的創作突出重圍,並終以突出的攝影風格與(yu) 精於(yu) 情感刻畫的工筆收獲唯美導演的美譽。

  楊凡的唯美不在於(yu) 畫麵的華麗(li) ,恰恰相反,攝影先鋒出身的他並不追求畫麵的唯美,也不追求運鏡的花活,絕大多數時候,他都是以看似呆板的固定鏡頭來捕捉人物的動態和情感,通過表演的調度來實現鏡頭的飽滿和豐(feng) 富。那些看似樸實的鏡頭裏,盛滿一代人最美好的青春回憶——想看33歲的張艾嘉如何詮釋少女的情竇初開,可以到他的《海上花》裏找;想看20歲的張曼玉如何演繹綽約少婦,可以到他的《玫瑰的故事》裏找;想看鍾楚紅由白衣飄飄到拜金的嬗變,也可以去他的《流金歲月》裏找;甚至連吳彥祖最美的幾個(ge) 銀幕瞬間,也都收錄在楊凡的《遊園驚夢》和《美少年之戀》裏。

  張曼玉和楊凡的第一次邂逅,談不上美好。楊凡1984年轉型執導處女作《少女日記》之前,早已是香港無出其右的人像攝影師。某天,模特公司派來的一位女孩到他的影樓麵試,來人一聽工作內(nei) 容,說了句自己不拍泳裝便頭也不回地走了。楊凡後來撰文回憶說,是她的幹脆利落給他留下極深印象。沒想到拍攝第二部作品《玫瑰的故事》時,這位“幹脆利落”的小模特得到了原著作者亦舒的力薦,在咬牙隱忍了經紀人臨(lin) 時加價(jia) 的風波後,終於(yu) 有了楊凡和張曼玉的首度合作,並打破了文藝片香港區的票房紀錄。

  是時的張曼玉雖憑借《緣分》和《警察故事》快速向冉冉新星進化,但一整個(ge) 娛樂(le) 圈依舊還停留在其港姐“花瓶”的階段,沒想到楊凡和張曼玉的第一次碰撞,便是雙方審美與(yu) 實力的火花,《玫瑰的故事》不僅(jin) 留下了張曼玉的盛世美顏,還實現了她演技的爆發和蛻變,同時讓楊凡這位影壇新人的轉型站穩腳跟。如果說《玫瑰的故事》得益於(yu) 張曼玉的天資,那接下來《海上花》裏張艾嘉的表現,再歸因於(yu) 張艾嘉的天資偶成就不太說得通了。1953年生人的張艾嘉接下楊凡的《海上花》時已經33歲,在片中,她既要以情竇初開的茶樓歌女身份亮相,又要以十年後當紅交際花身份進退維穀,並背負殺人犯的嫌疑。張艾嘉的表演富有彈性,飽滿而不失優(you) 雅。隨後還有張曼玉和鍾楚紅主演的《流金歲月》,從(cong) 白衣飄飄的17歲演到世事多舛的27歲,兩(liang) 朵銀幕內(nei) 外的金花好閨蜜上演了一出精彩飆戲秀。盡管楊凡的電影每每遭遇劇情漏洞甚至“爛故事”的質疑,但其對作品中演員的激發,三十幾年如一日都是好評。

  鮮明印記和迷人魅力

  這次北京電影節除了4K修複版《玫瑰的故事》首發,還專(zhuan) 門給楊凡開辟了“大師回顧單元”,一口氣展映了《玫瑰的故事》《少女日記》《海上花》《意亂(luan) 情迷》《流金歲月》和《鳳冠情事》六部作品。老實說,楊凡雖自《少女日記》以來從(cong) 業(ye) 近四十載,且有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身份加持,但目前為(wei) 止也就《繼園台七號》拿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此外便是一次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yu) “大師”一詞尚屬初戀未滿。

  與(yu) 同時代或同齡段導演相比,洪金寶、成龍、吳宇森、袁和平等動作片導演神仙打架時,似乎完全沒他事;許鞍華、徐克、譚家明等激蕩“香港電影新浪潮”時,似乎也與(yu) 他無關(guan) 。盡管在港島有過“打破文藝片票房”的佳話,但他似乎更像是香港影視主流的邊緣人,或說是支流。他與(yu) 寶島台灣的同齡人侯孝賢、楊德昌貌似非一個(ge) 重量級,跟內(nei) 地小幾歲的張藝謀、陳凱歌等,其風光亦無法媲美。

  特別也正在於(yu) 此,楊凡的作品看似段位不高,劇本短板良多,情節漏洞也不少,但他的作品總有一些鮮明的印記,以及迷人的魅力——總能捕捉到演員短暫藝術生命期裏最閃光的那麵,為(wei) 人世留住他們(men) 永不消逝的美好;總能抓住那些我們(men) 的初戀裏最美好的願景和情愫,或令我們(men) 蠢蠢欲動,或令我們(men) 難以釋懷。特別是《流金歲月》裏的閨蜜情,縱使深陷情敵三角之困,好姐妹間那種人性的花朵始終壓著私心雜念的枝條綻放。

  自成一派的前輩師傅

  楊凡作品的特質還在於(yu) 它的尖銳。《玫瑰的故事》裏,張曼玉飾演的玫瑰除了人如其名,在愛情的江河湖海裏如一朵誘人又帶刺的玫瑰,表麵上她一度在莊國棟身上飛蛾撲火,實則為(wei) 傅家明暗度陳倉(cang) 。片中不論是奪夫之恨還是兄妹曖昧,都是劍走偏鋒的危險之旅。這樣的故事要是放在當下,就算張曼玉和一人分飾兩(liang) 角的周潤發演技翻番,也難收好局。同樣的炙烤在隨後的《海上花》裏亦然——一個(ge) 不停弄髒自己的情感潔癖患者偏偏以夢為(wei) 馬,正是這個(ge) 不敢邁步現實的夢,讓女主人公進退維穀的同時,令那些萍水相逢的愛情值得善男信女去希冀。

  《鳳冠情事》在六部作品的碼堆中像個(ge) 異端,它與(yu) 楊凡早年劍走偏鋒的言情手筆不同,是一部兼具戲曲和紀錄類型的實驗之作。影片通過昆曲名伶《癡夢》和《折柳陽關(guan) 》兩(liang) 折戲的表演,勾連舞台與(yu) 現實生活,可以說是他此前《遊園驚夢》的文化尋根,或是他對昆曲文化的一次“意亂(luan) 情迷”。楊凡曾在《玫瑰的故事》之後,以希區柯克的《迷情記》為(wei) 底色,拍攝了港味懸疑愛情片《意亂(luan) 情迷》,同樣不失為(wei) 一份創意小品,同時為(wei) 張學友早期表演的喜劇才華賦能。

  楊凡雖不在李翰祥、謝晉、李安等電影大家之列,但做師傅綽綽有餘(yu) 。他對人物的塑造、情感的研磨、話題的拿捏、表演的調度以及鏡頭的美學等,都有鮮明的個(ge) 人特色。尤其他對各色男女情感的專(zhuan) 情,還是值得後生晚輩研習(xi) 的。有時所謂的“邊緣人”,並非他們(men) 與(yu) 時代格格不入,而是有自己一畝(mu) 三分地的守望和堅持。任何時代我們(men) 不敢奢望大師遍地,但專(zhuan) 情而自成一派的前輩師傅則多多益善。(曾念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