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老年人“癡呆”還能治好嗎?

發布時間:2023-05-09 16:35:00來源: 新民晚報

  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經常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或者記不住剛說的話,記不住剛做的事,就一定是阿爾茨海默病嗎?答案是否定的。年逾古稀的張老伯就有上述表現,經醫生檢查後發現不是阿爾茨海默病,而是“自身免疫性腦炎”;同時發現他胸腺處長了一個(ge) 腫瘤,這個(ge) 腫瘤可能是導致他認知問題的罪魁禍首。隨後,張老伯接受了腫瘤切除及其他相應治療後,記憶力完全恢複正常了。

  臨(lin) 床上類似的病例還真不少。不是所有老年人出現的記憶力下降都歸因於(yu) 阿爾茨海默病,也不是所有的認知障礙都無法治愈。部分患者如能及時發現病因,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病程有望逆轉。醫療文獻顯示,約23%的認知障礙患者存在可治性病因,最終有3.5%的患者經過治療後症狀緩解或有改善。雖然這個(ge) 比例較低,但是老年人口眾(zhong) 多,患者人群龐大,老年人一旦出現了記憶力下降,需盡早接受全麵評估,篩查可治性病因,切莫錯過治療時機。

  除了自身免疫性腦炎以外,引起記憶力下降的可治性病因主要包括抑鬱症、正常壓力性腦積水、腦卒中、藥物、感知覺障礙、代謝性病變、腦腫瘤、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以及感染等。與(yu) 這些疾病相關(guan) 的患者,需要在醫療機構進行詳細排查後方可明確。

  對於(yu) 老百姓來說,更為(wei) 重要的是,在什麽(me) 樣的情況下,出現哪些警示症狀,需要引起警惕。

  首先,快速進展的癡呆相對容易識別。不同的癡呆類型,發病過程也是不一樣的。疾病進展越快,罹患可治性的病因可能性就越大。對於(yu) 快速進展的癡呆,需注重時效性,越早診治,可能預後越好。目前,醫學上大致以1年為(wei) 界,定義(yi) 發病1年內(nei) 的癡呆為(wei) 快速進展的癡呆。

  其次,起病年齡也是關(guan) 鍵因素。起病年齡早於(yu) 預期發病年齡,應引起重視。癡呆的起病年齡小於(yu) 65~70歲,尤其是年輕的女性,部分患者的癡呆可能是與(yu) 自身免疫性腦炎相關(guan) 的,應注意篩查。

  此外,病程中病情有明顯波動性,即認知障礙的狀況時好時壞。

  綜上所述,部分認知障礙患者通過治療是能夠好轉的。建議存在認知障礙的患者,及時篩查可治性病因,查明病因後,進行相應治療,有望改善或緩解症狀。

  陳淑芬(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nei) 科主治醫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