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六號進入“發射倒計時” 發射現場有哪些黑科技?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yu) 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組合體(ti) 已於(yu) 5月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yu) 近日擇機實施發射。昨天(5月9日),天舟六號發射任務組織了全區合練,目前,各係統已經做好發射前準備工作。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首發航天器。本次任務除了給航天員運送物資,還有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給空間站補加推進劑。
新一代指揮顯示係統提供全麵精準信息支撐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完成發射前全區合練。合練中新一代指揮顯示係統通過新穎的態勢展示方式和先進的數據處理顯示技術,為(wei) 指揮員判斷本次發射任務各項技術狀態提供了全麵精準的信息支撐。
航天發射指揮顯示係統是航天發射任務信息綜合展示平台,可以對火箭的測試發射進程、測控設備跟蹤情況、通信鏈路狀況、氣象實況以及後勤保障等係統信息一體(ti) 化綜合實時顯示,為(wei) 指揮員的指揮決(jue) 策提供信息支持,地位作用至關(guan) 重要。
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工程師 薛開創:為(wei) 了更好地滿足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需求,助力文昌航天發射場未來發展,我們(men) 需要不斷完善指揮顯示係統功能,優(you) 化信息應用效能,提升任務指揮效率。
麵向科技前沿,敢於(yu) 創新突破。新一代指揮顯示係統不僅(jin) 信息可視化能力更強、運維更便捷,而且能夠適配麒麟、安卓、鴻蒙等多種操作係統,在PC、平板、手機等不同終端下高效運行。
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助理工程師 牛學智:新一代指顯係統實現了遠程後台維護、終端即時更新、根據對象身份裁剪內(nei) 容等功能,信息綜合顯示能力更強,智能化程度更高,軟件維護起來也更加簡便。
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何亮:後續,我們(men) 團隊將持續拓展新一代指顯係統功能,深化數據可視化能力,在增強現實、數字孿生和智能決(jue) 策等方向不斷尋求創新突破,為(wei) 火箭發射指揮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撐。
走近天舟六號任務中的“技術總體(ti) ”
文昌航天發射場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yu) 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組合體(ti) 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目前正按計劃開展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等工作。這也意味著天舟六號進入真正的“發射倒計時”。在發射場,有這樣一群被稱為(wei) “技術總體(ti) ”的科技人員,他們(men) 主要負責全過程質量管控和發射前各項指標的最終技術狀態確認,下麵就讓我們(men) 走近他們(men) ,來看看天舟六號發射前的準備情況。
在發射一線、指控大樓、測控點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的科技人員,正在進行技術牽頭把關(guan) ,指導各參試單位做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按照計劃,這次任務將繼續對火箭實施液氧煤油並行加注,持續固化精簡發射日測試時間。
測發係統工程師 晏政:我和項目組同事們(men) 近年來圍繞並行加注開展了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有力提升了發射的工作效率,也為(wei) 後續高密度任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濱海航天發射場,是熱帶海洋性氣候,具有“高溫、高濕、高鹽霧”和“強降水、強雷電、強台風”等“三高三強”氣候特點,為(wei) 航天發射氣象保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氣象係統工程師 甘思舊:應用淺層風預報技術保障艙箭組合體(ti) 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生成數值技術定量化預報產(chan) 品。這些年,經過我們(men) 的不懈努力,一大批新技術投入應用,文昌發射場高精度預報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為(wei) 航天發射圓滿成功打牢堅實基礎。
此次天舟六號任務中,針對改進型天舟貨運飛船首次任務的特點,技術部科技人員全麵識別重大技術狀態變化、測試項目優(you) 化等重難點問題,著力強化生命質量觀、政治質量觀、人品質量觀和素質質量觀,把“載人航天、人命關(guan) 天”意識貫注到每個(ge) 係統、每個(ge) 崗位。
再過不久,天舟六號就將踏上太空之旅,正是技術總體(ti) 人一絲(si) 不苟地層層把關(guan) 、反複確認,為(wei) 火箭最終成功發射提供了可靠的質量保證和重要的決(jue) 策依據。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副主任 張博:作為(wei)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技術總體(ti) 部智囊團,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孵化器,我們(men) 技術部堅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到航天發射任務的全流程各領域,做到“卡脖子”的痛點在哪裏,我們(men) 技術總體(ti) 人的舞台就在哪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