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專家共論博物館之城建設 促進博物館深度融入城市

發布時間:2023-05-11 14: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徐婧)10日,北京文博發展智庫2023國際研討活動在京舉(ju) 行。活動以“當一座城市作為(wei) 博物館”為(wei) 主題,邀請國內(nei) 外博物館行業(ye) 權威專(zhuan) 家,就博物館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發表觀點。

  本次活動邀請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國際知名博物館研究專(zhuan) 家發表主旨演講,將國際化視野引入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同時,邀請國內(nei) 博物館行業(ye) 權威專(zhuan) 家,圍繞三場交流研討發表觀點,搭建谘政建言平台。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yu) 社會(hui) 文物司副司長何曉雷表示,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博物館熱再度升溫,全國超5000萬(wan) 人次走進博物館,北京地區舉(ju) 辦255場展覽,觀眾(zhong) 人數達148萬(wan) 人次。

  他指出,博物館之城的核心任務是要做好建設、治理、開放、展示、服務、融合。要突破空間範圍界限,突出整體(ti) 性。總體(ti) 布局集中優(you) 質資源,重點支持具有資源稟賦,契合城市文化特質、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優(you) 先發展,避免同質化無序重複建設,鼓勵行業(ye) 博物館、高校博物館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博物館聚落品牌和文化活動。

  同時,要打通文化基地,結合城市文化遺產(chan) 、園林景觀、曆史街巷、老胡同,將博物館之城作為(wei) 北京曆史軸線的延伸,用博物館要素對城市空間進行重塑再造,培育古今延續、相互呼應、循環貫通的博物館街區線路,形成一批特色博物館文化生態圈、生活圈。

  此外,還要注入科技力量,突出便捷性,加強智慧博物館與(yu) 智慧城市融合,建設好博物館數字地圖、集中預約係統,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升級配套服務;創新共建共享,引導城市居民參與(yu) 博物館建設治理,促進博物館深度融入城市生活與(yu) 社區文化,引導公眾(zhong) 將博物館作為(wei) 購物娛樂(le) 後的高級文化體(ti) 驗。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指出,博物館之城意味著博物館要融入到經濟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作為(wei) 全世界擁有博物館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近年來通過博物館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讓博物館“融”入城市。今年5月,北京開啟首屆博物館活動月,吸引百家博物館參與(yu) 。他表示,要不斷推陳出新、守正創新,通過新業(ye) 態、新技術、新理念的加入,建設博物館之城。

  研討活動上,北京文博發展智庫與(yu) 國際博物館協會(hui) 研究與(yu) 交流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guan) 係,共同開展博物館領域前瞻性政策研究、針對性決(jue) 策谘詢、科學性理論創新及複合型國際人才培養(yang) ,持續助力博物館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作為(wei) 首屆北京博物館活動月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此次研討活動是文物領域專(zhuan) 業(ye) 智庫參與(yu) 首都北京文博工作的一次積極實踐,後續將持續開展係列國際研討活動,形成智庫國際交流品牌,講好古都北京文物故事,為(wei) 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帶來新的全球化視野,持續促進中華文明交流互鑒。

  本次論壇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北京博物館學會(hui) 主辦,北京市文博發展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hui) 研究與(yu) 交流中心共同承辦,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館)、中國知網、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協辦。(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