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七總師:不久的將來中國人足跡一定會踏上月球火星

發布時間:2023-05-15 16:31:00來源: 央視新聞

  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大約十分鍾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yu) 火箭成功分離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麵對麵》本周專(zhuan) 訪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程堂明。

  第一次當總師 就遇上長七火箭兩(liang) 次中止發射

  這次發射是長七火箭第六次把天舟飛船送往太空,創下了中國空間站任務發射率100%成功的戰績。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是為(wei) 滿足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的需求和同時兼顧發射衛星等其它任務需求而研製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運載火箭。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就成功將中國新一代飛船縮比艙成功送往太空。2017年4月第二次發射,長征七號又順利把天舟一號飛船送往太空。

  記者:那時候應該是最自信的時候。

  程堂明:對,因為(wei) 前兩(liang) 次飛行非常完美,我們(men) 覺得應該這個(ge) 火箭沒有什麽(me) 問題。

  但成功的道路上從(cong) 來沒有一帆風順,2021年2月,程堂明被任命為(wei)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當時,中國空間站工程關(guan) 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已經拉開帷幕,中國航天備受關(guan) 注。這年4月底,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緊接著,這年5月20日長征七號火箭將肩負重任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同天和核心艙交會(hui) 對接。這是程堂明被任命為(wei) 總師後長征七號火箭第一發,但就在發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工作人員在監控屏幕上突然捕捉到一個(ge) 異常的數據。

  程堂明:火箭在地麵不可能完全模擬上天飛行的環境,你像遙三那一次,我們(men) 就是有一個(ge) 細節的地方,可能它隻有經曆液氧的低溫環境下才會(hui) 暴露出來這個(ge) 缺陷。

  記者:離發射還有多久?

  程堂明:離發射大概還有四個(ge) 多小時。

  記者:這其實已經算是進入倒計時的狀態了。

  程堂明:對,很難,因為(wei) 發現了問題你還得定位,你要定這個(ge) 問題到底在什麽(me) 地方,那會(hui) 兒(er) 整個(ge) 火箭已經加注完了,定位的過程是很難的。

  經過簡單討論,認為(wei) 大概率是火箭尾艙內(nei) 出現了泄露,現場馬上安排試驗隊員進入箭體(ti) 尾艙進行排查。以長七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秉承了中國航天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采用的是無毒無汙染的全液氧煤油動力,不僅(jin) 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火箭性能,但液氧的溫度達-183℃,低溫環境給查找故障造成了極大困難。

  程堂明:因為(wei) 它是低溫推進劑——液氧,箭壁上的水,結的露相當於(yu) 就在雨中一樣,箭壁上的水嘩嘩流,而且我們(men) 的艙段裏頭也充滿了氮氣的環境,你要定位在哪兒(er) 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人進艙都得戴著呼吸麵罩,而且艙內(nei) 的空間也很狹小。

  記者:要找到這個(ge) 具體(ti) 問題所在?

  程堂明:我們(men) 當時花了很長時間。

  記者:但是隻有四個(ge) 小時。

  程堂明:是,後來就錯過了第一個(ge) 窗口。

  記者:但是作為(wei) 總師你在那個(ge) 時候你會(hui) 有左右彷徨的抉擇嗎?

  程堂明:沒有,絕對不能帶著問題和隱患上天,這是我們(men) 航天的一個(ge) 原則。

  2021年5月20日注定是一個(ge) 不眠之夜,不隻是程堂明他們(men) 在文昌發射基地不眠不休地開展故障排查,遠在千裏之外的北京中國火箭院也是燈火通明,許多專(zhuan) 家也在苦苦尋找。

  程堂明:因為(wei) 這邊和北京遠程現在所有的數據。

  記者:高度協同。

  程堂明:對,都能夠實時傳(chuan) 回去,航天他們(men) 說萬(wan) 人一杆槍,確實是,個(ge) 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不足道,集體(ti) 的力量,組織的智慧特別是在出現問題以後體(ti) 現特別充分。

  記者:這個(ge) 問題用了多久解決(jue) 了?

  程堂明:我們(men) 第二天才真正定位了這個(ge) 問題,但是那會(hui) 兒(er) 像火箭已經加注狀態,停放了三十多個(ge) 小時。

  記者:萬(wan) 眾(zhong) 矚目?

  程堂明:對,這個(ge) 問題看著簡單,但是你要處理必須泄出全部推進劑以後,要把出現故障的部件換下來,換掉以後才能再次組織發射。

  記者:要泄出推進劑意味著什麽(me) ,這個(ge) 代價(jia) 是什麽(me) ?

  程堂明:隻能再中止發射推遲。

  記者:兩(liang) 次中止。

  程堂明:對,兩(liang) 次中止。

  在接下來的一個(ge) 多星期,程堂明和團隊徹底糾正了問題,並對火箭各係統進行了補充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火箭狀態良好。2021年5月29日,長征七號火箭遙三成功把天舟二號飛船發射升空和天和核心艙順利完成交會(hui) 對接。

  記者:那天發射的時候看到整體(ti) 發射成功,那種感覺可能和之前看到成功是不一樣的吧?

  程堂明:不一樣,不經曆風雨,你不知道彩虹有多美麗(li) 。

  記者:一般成功發射之後,我看到控製大廳的工作人員都會(hui) 自發鼓掌,我不知道那一天經曆了這9天不尋常的挫折之後,發射成功你們(men) 團隊是怎麽(me) 樣的方式表現?

  程堂明:很多人都哭了。

  記者:不是鼓掌。

  程堂明:鼓掌還是有的,抑製不住的心情,確實太難了,人家說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經過這次事情以後,我們(men) 更深刻理解了航天嚴(yan) 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的要求。

  越成功 越心懷敬畏

  始終保持對產(chan) 品質量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lin) 深淵的風險意識,始終保持嚴(yan) 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從(cong) 業(ye) 近三十年,火箭院的這些理念已經深入到程堂明的血液中。

  1993年,程堂明從(c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火箭總體(ti) 設計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進入航天一院總體(ti) 設計部工作,先後擔任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副總設計師和總設計師。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雖然屬於(yu) 中型火箭,但在現實中的需求卻十分廣泛,占整個(ge) 衛星發射市場的比例高達70%~80%。不僅(jin) 如此,伴隨著性能的升級,長七火箭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記者:像之前我們(men) 知道長征七號火箭當時最早的時候發射要預備的是38天這樣一個(ge) 工程流程期,現在已經縮短到25天了。

  程堂明:對。

  記者:這是一個(ge) 非常必要的環節嗎,要壓縮這麽(me) 長的時間?

  程堂明:長七火箭也是中型火箭的基本型,而且中型火箭以後的市場包括每年的發射次數很多,我們(men) 預計到明後年可能每年要發射十次以上。

  記者:這個(ge) 密度上就很大了?

  程堂明:對,所以流程不壓縮實現不了高密度的發射。

  記者:但是流程壓縮之後,對於(yu) 整個(ge) 的設計來講要提高什麽(me) 解決(jue) 什麽(me) ?

  程堂明:在這個(ge) 過程中核心就是我們(men) 產(chan) 品的過程的質量控製,隻有把過程質量控製住了,關(guan) 鍵的環節你把握住了,才能保證進場以後沒有問題。

  程堂明和團隊一直堅持一個(ge) 理念,那就是打一發就要進步一發,一次要比一次好。在他們(men) 的努力下,如今的長征七號火箭不僅(jin) 火箭測發天數在減少,進入發射流程的時間也在縮短,從(cong) 原來射前12小時就要進流程,現在隻需要提前8小時即可,而且發射也更加精準,有評價(jia) 說已經從(cong) 原來的精準投籃進入到了投漂亮的空心球階段。

  記者:對於(yu) 這次發射你剛才說了已經完美畫上了一個(ge) 句號,但是對未來我們(men) 整個(ge) 長征七號火箭未來的一些目標還有規劃,還有什麽(me) ?

  程堂明:我們(men) 就是要保證發發成功,因為(wei) 後續空間站是長期在軌,航天員是長期駐留,每年都要發射貨運飛船,定期要給空間站進行補給,所以我們(men) 後麵就要保證每發任務都要保證成功。

  記者:未來我們(men) 中國航天還有像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等這樣大的航天工程,對於(yu) 我們(men) 長征火箭係列來講還有什麽(me) 樣的規劃和目標?

    程堂明: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以後咱們(men) 還要月球探測還有載人的深空探測等等,為(wei) 了滿足這些需求,重型火箭新一代的載人火箭已經在開始立項論證或者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咱們(men) 中國人的足跡一定會(hui) 踏上月球、火星,甚至更遠的深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