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高原上的宇宙守望者

發布時間:2023-05-15 16: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放眼望去,那像是1188座土崗子,奇異地出現在四川稻城平均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

  但那又不像是一般的土崗子。它們(men) 的體(ti) 格過於(yu) 龐大,每一個(ge) 都足足占地36平方米。它們(men) 周身荒草雜生,兩(liang) 兩(liang) 之間卻均勻地保持著30米間距,以品字形有規律地散布在1.36平方公裏的高原上。它們(men) 身上都有一抹紅——紮著“紅頭繩”,上麵統一寫(xie) 著6個(ge) 大寫(xie) 字母——LHAASO。

  LHAASO,是“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的英文簡稱,又稱“拉索”。從(cong) 2009年提出建設構想,到2015年定址海子山,再到今年前後共曆經15年,總投資12億(yi) 元。

  如今,這個(ge) 由中國科學院與(yu) 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由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與(yu)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的國之重器,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宇宙線觀測站。5月10日,LHAASO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上崗”了。

  “天外來客”

  若從(cong) 高空俯瞰,觀測站外圓內(nei) 方,宛若一枚古銅錢的巨陣,守候在青藏高原海子山古冰川遺跡的無人區。

  這枚直徑1.3公裏“銅錢”的環形區域,點綴著1188個(ge) 土崗樣式的繆子探測器(繆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記者注),和5216個(ge) 大型鞋盒一般的電磁粒子探測器。兩(liang) 組探測器組成地麵簇射粒子陣列。

  除此之外,在“銅錢”的中央,坐落著7.8萬(wan) 平方米的水切倫(lun) 科夫探測器陣列和由18台廣角切倫(lun) 科夫望遠鏡組成的陣列。

  這些普通人連名字都很難看懂,更難弄明白它們(men) 究竟為(wei) 何物的探測器,就這樣排兵布陣般組合在一起,悄無聲息地捕捉著宇宙線,並持續產(chan) 出著驚人的科研成果。

  宇宙線,是從(cong) 宇宙空間射向地球的高能粒子,肉眼並不可見,穿過大氣層時會(hui) 被打散成更多的粒子,如陣雨般落下。打在那些星羅棋布的探測器上時,會(hui) 發出微弱的光,從(cong) 而被捕獲、收集並觀測。它們(men) 常被稱為(wei) 銀河隕石、天外來客,攜帶著有關(guan) 宇宙起源、天體(ti) 演化等重要科學信息。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LHAASO項目首席科學家曹臻的眼裏,它們(men) 是來自宇宙的“信使”,而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測宇宙的重要途徑。

  宇宙線有著不同的起源,有的起源於(yu) 銀河係內(nei) ,有的來自銀河係外,不同的能量反映著不同的起源,能量越高的宇宙線,就需要越大的探測器陣列麵積和更長久的探測時間。

  當宇宙線的能量在1011eV(電子伏特的符號,是能量的單位——記者注)附近,探測器陣列每秒每平方米大約能接收到1個(ge) 粒子,到了3×1018eV附近,需要每年每平方公裏才能接收到1個(ge) 粒子。

  自1912年宇宙線被奧地利科學家赫斯首次發現以來,國際上與(yu) 宇宙線相關(guan) 的研究,已5次斬獲諾貝爾獎。盡管如此,人類對宇宙線仍知之甚少。宇宙線到底從(cong) 何而來,又是怎樣的加速機製把它加速到比人類製造的加速器高上千萬(wan) 倍的量級?很多問題,都還沒有答案。

  “六年找一塊地”

  然而,想要探尋宇宙線的源頭,困難重重。自2009年提出LHAASO建設構想後,僅(jin) 為(wei) 找到一個(ge) 合適的觀測站位置,就花費了6年。

  “世界上其實能夠找到這樣一塊地方並不容易的。”LHAASO項目副經理兼總工藝師何會(hui) 海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年項目選址要求,海拔高度最好在4000米至5000米之間,這樣能減少大氣對宇宙線粒子的影響。

  在高海拔的基礎上,還要有一塊足夠大的平坦地塊兒(er) ,有便利的水源,附近要有交通,光纖可以抵達,方圓50公裏之內(nei) 要有機場,有高壓氧艙等醫療條件。

  “我們(men) 在四省五地花了6年才找到這樣一塊地。”何會(hui) 海說,那6年,雲(yun) 南、四川、青海、西藏4省區的5處高海拔地塊兒(er) ,他一一實地踏勘,一地也沒落下。最終,海子山被認為(wei) 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建站絕佳之地。

  最初達到海子山時,讓曹臻印象深刻的是,這裏3000餘(yu)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遍布著1100多個(ge) 海子(當地對湖泊的稱呼),海子山的名字正來源於(yu) 此。

  “要做好這個(ge) 設施,一個(ge) 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men) 要大量地用水。”曹臻說,拉索的繆子探測器用水量為(wei) 5萬(wan) 噸,水切倫(lun) 科夫探測器用水量達到36萬(wan) 噸,且需要不斷循環。

  那1188個(ge) 土崗裏埋藏著的,正是水,但並非一般的水,而是裝在特製水袋裏的超純水,並被埋在直徑6.8米、高1.2米的鋼筋混凝土罐體(ti) 裏,而後用土覆裹其外。

  “這個(ge) 超純水比我們(men) 喝的水要好太多太多,要在20年的時間裏保證這個(ge) 水不變質、不長菌、不透氣、不漏、不凍冰。”何會(hui) 海說,水袋埋在地下2.5米深的地方,要想在常年平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的地方保證它不上凍,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

  定址後,在高海拔無人區的施工建設又花了4年。

  “工人來了以後,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很大的困難。第一個(ge) 就是缺氧,第二個(ge) 是沒有信號。”LHAASO項目建安分總體(ti) 負責人吳超勇說,“所以很多人來了以後,待了一個(ge) 晚上,第二天就要走,(高原反應)受不了了,給多少錢也不幹。”

  “工人淘汰率到了50%以上。”吳超勇告訴記者,但他們(men) 必須保證工期,建築隊不斷補充人手,整個(ge) 觀測站上,最多時曾有600名工人。與(yu) 此同時,由於(yu) 自然條件惡劣,每年這裏的工期隻有半年,半年時間裏往往要完成一年的工作量。

  吳超勇至今還記得,在繆子探測器建設過程中,他遇到過一位讓他感動的東(dong) 北小夥(huo) 兒(er) 。小夥(huo) 兒(er) 告訴他,他在這裏待得很難受,但他覺得自己是在給國家做事情,他很自豪。等到小夥(huo) 子離開海子山時,衣服滿是油漬,胡子拉碴,跟來時看上去差了許多歲數,“看不出是同一個(ge) 人了”。

  曹臻記得,當初施工建設時,一個(ge) 工頭非要拉著他拍一張照片。“他說,這張照片是要發給他兒(er) 子的。‘我兒(er) 子非常感興(xing) 趣,說是你們(men) 在為(wei) 科學家幹事情。’”曹臻說。

  那時,在海子山上,科研人員時常和這些建築工人同時灰頭土臉地出現在工地上。而曹臻引以為(wei) 傲的是,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科研人員淘汰率為(wei) 零”。那段時間,曹臻也總守在工地上,他記得,有時夜晚溫度會(hui) 降到零下35攝氏度,而工程還在繼續。

  觀測站的路邊,如今立著一塊紅牌子,上麵寫(xie) 著曹臻常說的一句話:“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要去克服,再困難還要去克服。克服就是要去做這個(ge) 做不了的事情。”

  “宇宙無限 信使有痕”

  來自中科院高能所的資料顯示,建設期間,LHAASO項目團隊通過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完成了多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首次在大視場成像切倫(lun) 科夫望遠鏡中大規模使用新型矽光電管,改變了這類望遠鏡不能在月夜工作的傳(chuan) 統觀測模式,實現了有效觀測時間的成倍增長。

  團隊還發展了基於(yu) “小白兔”技術、適應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況的大麵積、多節點、高精度時鍾同步技術,遠距離同步精度提升到0.2納秒,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還采用了國產(chan) 20英寸超大型光電倍增管,將時間響應提高了3倍;把觀測閾能從(cong) 3000億(yi) 電子伏降低到700億(yi) 電子伏,大大擴展了觀測能力。

  為(wei) 了更充分地利用觀測資源,拉索項目是一邊建設一邊運行的。起初,隻有二分之一的探測器投入試運行。盡管隻有二分之一,由於(yu) 其超高的探測靈敏度,LHAASO在試運行期間就取得多項突破性的重大科學成果。

  “當一個(ge) 探測器的靈敏度上到一個(ge) 新的台階之後,你會(hui) 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個(ge) 宇宙。”曹臻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新現象完全是可期的,但是它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是完全不可期的,這個(ge) 就是我們(men) 做科學探索的樂(le) 趣所在。”

  2021年,LHAASO在銀河係內(nei) 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選天體(ti) ,並記錄到能量達1.4拍電子伏的伽馬光子。這被認為(wei) 是目前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類對銀河係粒子加速的傳(chuan) 統認知,開啟了“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這些發現於(yu) 當年5月17日發表在《自然》(Nature)上。

  “我們(men) 看到了很多原本意想不到的東(dong) 西。”曹臻告訴記者,“尤其是這個(ge) 能量很高很高的加速器,可能到處都在我們(men) 的宇宙、銀河係的存在。”

  同年,LHAASO還精確測定了標準燭光蟹狀星雲(yun) 的超高能段亮度,發現1000萬(wan) 億(yi) 電子伏伽馬輻射,挑戰了理論極限。

  “到2022年10月,老天爺給了我們(men) 一個(ge) 巨大的禮物。”曹臻說,拉索觀測並記錄到了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而這件事,甚至讓歐洲做相關(guan) 研究的科學家很嫉妒,拉索也已經成為(wei) 該領域其他國家追趕的目標。

  在曹臻看來,所有這些事並非是靠一兩(liang) 個(ge) 人就能做成的,需要來自各行各業(ye) ,有著不同知識背景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大團隊合作攻克。目前,LHAASO團隊由來自中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瑞士、泰國6個(ge) 國家的270餘(yu) 人組成,也已有28個(ge) 天體(ti) 物理研究機構成為(wei) LHAASO的國際合作組成員單位,利用觀測數據開展多領域基礎研究。

  如今,在世界屋脊上圓滿落成的LHAASO項目,已成為(wei) 世界重要的粒子天體(ti) 物理支柱性實驗之一,使我國在高能伽馬射線天文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開始向當今最重要的科學前沿課題——高能宇宙線起源問題發起衝(chong) 擊。

  5月10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委托,中國科學院會(hui) 同四川省組織了LHAASO項目驗收會(hui) 。驗收委員會(hui) 認為(wei) ,LHAASO的建成運行,使之成為(wei) 目前國際粒子天體(ti) 物理三大實驗設施之一,對促進該領域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帶動前沿交叉相關(guan) 學科發展和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yi) 。驗收委員會(hui) 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目前,這個(ge) 我國自主提出、設計、建造的新一代宇宙線觀測裝置,站在新起點整裝待發,更多的科研成果也在發酵之中。

  千百年來,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從(cong) 未停止,從(cong) 肉眼觀測到使用天文望遠鏡,從(cong) 伽利略到開普勒,從(cong) 地心說到相對論,從(cong) 銀河係到百億(yi) 光年之外的宇宙深處。隨著探索的深入,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

  如今,LHAASO項目基地大門兩(liang) 側(ce) 的立柱上,寫(xie) 著這樣8個(ge) 大字——“宇宙無限 信使有痕”。大門內(nei) ,三大探測器陣列錯落有致,24小時嚴(yan) 陣以待,像是一張編織好的巨網,鋪設在四野荒涼、遍布漂礫的海子山上,等待捕捉宇宙“信使”在探測器上留下的痕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