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昊:我從不喜歡審視自己的過去
熱播劇《漫長的季節》日前在騰訊視頻收官,劇中跳著拉丁舞、懷抱“小李”的馬德勝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演員陳明昊,他一直深耕戲劇舞台,他是阿那亞(ya) 戲劇節上與(yu) 章子怡、孟京輝齊名的藝術總監……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留著齊肩的頭發,蓄起胡須,“打心底裏希望別有人找我演影視劇”,他還是更喜歡舞台,舞台讓他自由。
而隨著年齡增長,現在的他不再把舞台和影視割裂開,兩(liang) 種不同的表演形式,讓他有了相輔相成的領悟。他很少看自己出演的作品,用他的話說,這大概就是演舞台劇留下的習(xi) 慣,“舞台劇演完也就沒有了,也看不了回放。”但他準備留出時間好好看看《漫長的季節》。因為(wei) 他喜歡能從(cong) 內(nei) 心激發出能量的角色,比如馬德勝,雖然老年妝每天要化五六個(ge) 小時,但他享受這樣的過程,“我感覺這就像是對人物和表演的一種儀(yi) 式,我這五六個(ge) 小時就獻祭給了接下來要表演的馬德勝。”
關(guan) 於(yu) 《漫長的季節》
寵物狗“小李”是照著陳明昊找的
老年馬德勝的全妝,每天要化五六個(ge) 小時,雖然過程很辛苦,但陳明昊挺喜歡。他覺得這樣看著自己一點點變老,還能有好多時間放空或思考,是一個(ge) 難得的機會(hui) 。拍攝期間的某一天,他看著鏡子裏老去的自己,忽然覺得馬德勝是不是應該有個(ge) “伴兒(er) ”,養(yang) 一隻寵物?於(yu) 是,他把這個(ge) 想法跟導演辛爽說了,“本來沒抱太大希望,因為(wei) 拍動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已經開拍一段時間了。但大家都覺得這個(ge) 想法挺好的,不過也沒覺得這個(ge) 方案特別可行。”
後來,有一天吃飯時,辛爽忽然叫陳明昊過去看看,一進屋陳明昊就看到了“小李”,“他(辛爽)說有好幾隻備選,他一眼就看中了這隻。”導演辛爽也在接受新京報的采訪中提到過,馬德勝的寵物狗“小李”就是照著陳明昊的樣子去選的。
為(wei) 了和“小李”培養(yang) 感情,陳明昊養(yang) 了“小李”一段時間,原本他還想著拍完戲,把“小李”帶回家,但礙於(yu) 自己的工作性質總不在家,以及“小李”過於(yu) 喜歡在屋子裏拉屎,隻能作罷。其實這也是陳明昊很喜歡《漫長的季節》這個(ge) 團隊的原因,“我覺得這個(ge) 年輕的團隊,一直都在一個(ge) 很飽滿、很旺盛的創作狀態中。”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他每天化五六個(ge) 小時的老年妝,依舊會(hui) 享受那個(ge) 過程的原因,“充滿了力量,你才會(hui) 覺得做這件事是值得的。”陳明昊說。
馬德勝雖然“走不遠”但是很瀟灑
陳明昊生活中也認識幾個(ge) 做警察的朋友,“任何一個(ge) 職業(ye) ,長期在這個(ge) 行當中,身上都會(hui) 很自然地帶有相關(guan) 的職業(ye) 屬性。”陳明昊為(wei) 了找到馬德勝的這股勁兒(er) ,有段時間總去找朋友聊天,“就是去聊天,觀察他的樣子。”
陳明昊的這位朋友,雖然如今已退居二線,但當兩(liang) 個(ge) 人聊到“抓壞人”這件事時,對方的眼睛裏還是閃著光。而這股勁兒(er) ,陳明昊覺得也非常適用於(yu) 馬德勝。“馬德勝在外人看來,好像是帶著一種責任或做警察的職業(ye) 操守,但我覺得就是執著。”
而就是這樣的馬德勝,當案情的走向與(yu) 他的判斷呈相反的方向發展,他又無力回天時,選擇了離開,離開這個(ge) 原本他視為(wei) 信仰的職業(ye) 。對於(yu) 馬德勝的這個(ge) 舉(ju) 動,很多觀眾(zhong) 覺得他太“瘋批”。但陳明昊覺得馬德勝不是“瘋批”,而是瀟灑,“他這個(ge) 人注定走不遠,但是他不給自己留遺憾。”
陳明昊也聽到很多人評價(jia) 警員小李,也就是劇中後來的李局,是一個(ge) 活得很明白的人。但陳明昊覺得:“他(李局)可能隻是世俗意義(yi) 上的活得明白,但站在人生的角度上看,我覺得馬德勝活得更明白。”
一夜沒睡、腳還帶傷(shang) ,跳了第一場拉丁舞
劇中,老年馬德勝出場的第一個(ge) 鏡頭,就是在老年活動中心參加拉丁舞選拔賽。這場戲和這段舞蹈,也成了《漫長的季節》最經典的片段之一。陳明昊笑稱自己之前完全不會(hui) 跳舞,進組前他在北京找了一個(ge) 舞蹈老師,“我在舞蹈學院找了一個(ge) 朋友教我。剛上來也不是學舞,他給我講了一下拉丁舞的理念,就是自己要跟自己較勁,然後舞伴之間相愛相殺的這種感覺。我覺得這個(ge) 舞蹈的勁兒(er) ,跟角色還挺像的。”
後來進組,劇組也給陳明昊找了一位拉丁舞老師,就是劇中老年馬德勝的舞伴。陳明昊對這段戲,也傾(qing) 注了很多時間和心血,練到自己滿意的階段。但在拍戲的過程中,他的腳被砸了,而且傷(shang) 得比較嚴(yan) 重,“包括你們(men) 看到的有一場邢三(楊一威飾)打架的戲,馬德勝作為(wei) 警察,應該第一個(ge) 衝(chong) 過去,但當時我的腳是腫的,根本走不動。”陳明昊解釋道。所以,劇中為(wei) 了合理表達這段劇情,加了一句台詞,就是馬德勝不屑地表達,抓邢三根本不值得他出手。
劇中跳舞的這場戲,是陳明昊殺青前的第二場戲,前一天夜裏他一點收工,隻睡了一個(ge) 小時,又起來化妝,一早開始拍。“一夜不睡,然後跳拉丁,你說得多瘋狂?”當時的陳明昊,無論身體(ti) 還是心理上都達到了一個(ge) 極限。不過他很快給自己找到了一個(ge) 心理支點,“馬德勝也不是專(zhuan) 業(ye) 跳舞的,他也是業(ye) 餘(yu) 愛好。”拍這場戲的當下,馬德勝也給了陳明昊一些莫名的力量,“我想著馬德勝的命運都這樣了,我這點兒(er) 事對於(yu) 馬德勝來說算什麽(me) ?坦然麵對,瀟灑點兒(er) 唄。”
關(guan) 於(yu) 戲劇和表演
舞台表演和影視表演不同,後者更難
不久前,在采訪《漫長的季節》中傅衛軍(jun) 的飾演者蔣奇明時,他曾透露原本作為(wei) 阿那亞(ya) 戲劇節藝術總監的陳明昊,還邀請他一起合作阿那亞(ya) 戲劇節開幕大戲《紅色》,但因為(wei) 檔期原因,最終沒能合作。而談到蔣奇明,陳明昊也對他誇讚有加,“他之前演過很多話劇和音樂(le) 劇,很棒的演員,很有力量。”
說到舞台表演和影視作品,深耕戲劇舞台多年的陳明昊認為(wei) ,確實不是同一種表演。這幾年,陳明昊也陸續接拍了一些影視作品,用他的話說,“得掙錢,得吃飯呀。”而在拍完一些影視劇後再回到舞台,至少對他來說,還是有很多關(guan) 於(yu) 表演的思考,“這兩(liang) 個(ge) 方式的表演,看上去差不多,但其實完全不一樣。”他覺得影視表演更難。“不是一個(ge) 勁兒(er) ,在舞台上是觀眾(zhong) 捕捉你,對於(yu) 自我的關(guan) 注更高。而影視劇中,要按照角色真實的狀態去生活,甚至到了分不清自己和角色的程度。”這兩(liang) 種不同的表演形式對陳明昊的幫助都很大,“其實,這會(hui) 讓我去思考,怎麽(me) 找到自己覺得更好的表演狀態。”陳明昊表示,到目前為(wei) 止他對於(yu) 表演仍在學習(xi) 的過程中。
陳明昊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於(yu) 舞台和戲劇的熱愛,在他看來,一場演出就像是演員和觀眾(zhong) 的一個(ge) 約定。“幾月幾日幾點開演,大家不管用什麽(me) 方式都會(hui) 準時抵達劇場。聚在這裏,大門把我們(men) 和外界隔開。在裏麵我們(men) 又一起打開了一個(ge) 新的世界,這個(ge) 時候不用想家裏的老人、孩子,或者什麽(me) 棘手的工作,心沉下來,在黑暗中看到一些光影、音樂(le) 和台詞,我覺得人的狀態也會(hui) 發生變化。我真的覺得這是很奇妙的事情。”
表演是用身體(ti) 在創作努力於(yu) 天賦之外
而說到舞台劇,提到陳明昊就不得不提導演孟京輝,兩(liang) 個(ge) 人相識很早,並且共同創作過很多作品。“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算亦師亦友吧”,陳明昊這樣評價(jia) 他和孟京輝的關(guan) 係。孟京輝曾在采訪中調侃陳明昊是個(ge) “奇奇怪怪的人”,陳明昊聽到後立刻反駁道:“他才是奇奇怪怪的人呢,你看他說的話,就奇奇怪怪的。”
陳明昊承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是他覺得其實每個(ge) 人都和別人不一樣,“就算我是個(ge) 怪人,我肯定也不會(hui) 覺得自己奇怪的,不信你問問身邊覺得怪的人,他們(men) 會(hui) 覺得自己怪嗎?”
在戲劇界,陳明昊獲得過很多殊榮,也有很多人評價(jia) 他是“表演天才”,對於(yu) 表演天賦,陳明昊覺得肯定是有點兒(er) 的,“藝術創作肯定需要天賦,別人費半天勁辦不到的事,在你這兒(er) 輕鬆地就獲得了,或者就感知到了,這也沒辦法,沒法比。但是這並不代表你多聰明。我覺得做演員該努力的地方是在天賦之外,該努力還是得努力,因為(wei) 你熱愛,你就要付出。”
常年深耕舞台劇表演,陳明昊很少回看自己的作品,就連《漫長的季節》他都還沒來得及看,“這個(ge) 劇我是準備看的,但現在每天忙戲劇節,還沒來得及。”他坦承,不愛審視自己的過去。“我知道還有很多未知的東(dong) 西沒被挖掘出來,表演其實就是用身體(ti) 去創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ti) 發生一些變化,更成熟也更複雜了,但該單純的東(dong) 西還在散發光芒,這些都決(jue) 定著你的表演。”
對話
新京報:短胡須、中長發……你給大眾(zhong) 留下的外在形象很深刻,會(hui) 考慮改變一下嗎?
陳明昊:其實現在已經不是那麽(me) 長的頭發了。有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是頭發到肩膀了,那個(ge) 時候也釋放了一個(ge) 信號,我要幹自己的事兒(er) 了,不用找我演影視劇。
新京報:之後會(hui) 把精力更多放在舞台上,還是繼續嚐試影視作品?
陳明昊:我覺得都會(hui) 有吧,馬上要到阿那亞(ya) 戲劇節、烏(wu) 鎮戲劇節了。戲劇節是一個(ge) 特別好的事,就是一種自由的狀態,然後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享受戲劇。戲劇也一直是我最喜歡、最想做的事。影視劇也願意嚐試,現在我越來越不把這兩(liang) 種形式分開了。
新京報:很多人都說好的演員需要生活的磨煉,你怎麽(me) 看?
陳明昊:需不需要,生活都會(hui) 磨煉你,可能更多的經曆能讓演員有更多的體(ti) 驗感。
新京報:這次,為(wei) 什麽(me) 選擇《紅色》和《海邊的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作為(wei) 阿那亞(ya) 戲劇節開幕和閉幕大戲?
陳明昊:《海邊的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是阿那亞(ya) 戲劇節第一屆的開幕戲,今年用它閉幕,就是我們(men) 一起去迎接太陽,它的核心還是莎士比亞(ya) 那句話——東(dong) 方朱麗(li) 葉就是太陽,這句話其實給了我特別多的希望,任何困難的時候,太陽照常升起。一切可能,不是我們(men) 能決(jue) 定的,但是我們(men) 看向太陽的時候,它的能力已經給到你了,所以我覺得用它作為(wei) 閉幕大戲有撫慰人心的感覺。我又不是個(ge) 喜歡簡單重複的人,當然這個(ge) 戲也不是那種傳(chuan) 統的表達,各方麵都是根據氛圍和環境的一種心願的達成。隨著時間推移,它也在變化,它又生發出了開幕的《紅色》。這兩(liang) 個(ge) 獨立的作品其實對我來說是一出戲,上半場演出三天、下半場演出四天,中場休息三天。
B02-B03版采寫(xie)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楊蓮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