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孫燕姿”能“走”多遠?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2023年最火歌手是誰?截至目前的答案,是“AI孫燕姿”。而且,是它,不是她。
所謂“AI孫燕姿”,是通過模型訓練和後期處理,讓AI用孫燕姿的聲音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也就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出來的。
它火到了什麽(me) 程度?在相關(guan) 網絡平台,與(yu) “AI孫燕姿”相關(guan) 的視頻已經有上千條,而且每條的播放量都驚人,動輒百萬(wan) 之數,從(cong) 周傑倫(lun) 的《菊花台》《發如雪》,到伍佰的《挪威的森林》、劉歡的《好漢歌》,“AI孫燕姿”都能演繹。這些視頻的發布者也成功收割了一大批流量。
那麽(me) ,火爆的“AI孫燕姿”能“走”多遠呢?
從(cong) 目前情勢來看,“AI孫燕姿”可能走不了太遠。
不少法律專(zhuan) 業(ye) 工作者指出,“AI孫燕姿”涉嫌侵權,包括歌曲的版權、歌手的人格權等。即使不少發布者在視頻中聲明“僅(jin) 供娛樂(le) 不得用於(yu) 商業(ye) ”,也仍然不能因此而完全免責。
在海外,包括環球音樂(le) 在內(nei) 的版權方紛紛向相關(guan) 網絡平台施壓,要求下架AI克隆歌曲。
在國內(nei) ,抖音日前明確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時,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進行顯著標識,幫助其他用戶區分虛擬與(yu) 現實,特別是易混淆場景。同時,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產(chan) 生的相應後果負責。
但是,從(cong) 長遠趨勢來看,“AI孫燕姿”背後的科技會(hui) 給音樂(le) 產(chan) 業(ye) 帶來的變化,卻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從(cong) 這個(ge) 角度,“AI孫燕姿”在未來或許可以走得很遠。
與(yu) 音樂(le) 公司的圍堵封殺相比,專(zhuan) 業(ye) 音樂(le) 人對此的態度更為(wei) 開放。
歌手陳珊妮3月上線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其實是由她的“AI模型”演唱。陳珊妮表示,製作過程中她為(wei) 調教AI演唱做了充足的工作,這些工作量甚至遠高於(yu) 親(qin) 自演唱。她的出發點在於(yu) 引發所有關(guan) 心藝術創作的人思考——如果AI時代必將到來,身為(wei) 創作人該在意的或許不是“我們(men) 是否會(hui) 被取代”,而是“我們(men) 還可以做些什麽(me) ”。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AI孫燕姿”的出圈不僅(jin) 代表音樂(le)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發展,也宣告著人工智能技術對音樂(le) 產(chan) 業(ye) 的深入滲透。
中央音樂(le) 學院音樂(le) 人工智能與(yu) 音樂(le) 信息科技係主任李小兵教授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AI孫燕姿”還能聽出來和真人的差別,但是隨著AI迭代提升,以後虛擬歌手的人聲肯定能達到亂(luan) 真的程度。他指出,AI介入藝術,一定會(hui) 改變對藝術的定義(yi) ,這種情況事實上已經發生。
李小兵再三強調“駕馭”,麵對倫(lun) 理和法律相關(guan) 風險時,前期做好相關(guan) 的預防措施,未來人類要駕馭AI並站在這個(ge) 巨人的肩上,由此會(hui) 產(chan) 生新的藝術甚至哲學。
“未來已來,我們(men) 需要麵對。”他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