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實踐】宣城:墨韻萬變,千年宣紙煥新生

發布時間:2023-05-18 10:54:00來源: 安徽新聞網

  5月16日下午,“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實踐 ”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中國宣紙之鄉(xiang) ”安徽宣城市涇縣,感受千年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手工藝者精湛的技藝。

  作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文房四寶之一,宣紙“始於(yu) 唐代,產(chan) 於(yu) 涇縣”,迄今已有1500餘(yu) 年曆史。與(yu) 其他紙張相比,宣紙具有質地綿韌、紋理清晰、光潔如玉、吸水潤墨、不蛀不腐等特性,“輕似蟬羽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從(cong) 而享有“紙壽千年,墨韻萬(wan) 變”的美譽。從(cong) 潔白的紙漿變成人們(men) 眼中宣紙的模樣,背後凝聚著傳(chuan) 統工匠的勤勞智慧。原料加工完成後,還需經過撈紙、曬紙、剪紙等技藝流程,才能最終迎來自身形態的完美蛻變。

  一張張薄如蟬翼的宣紙,卻以“千年之壽”,得以將無數古籍珍本、名家書(shu) 畫保存流傳(chuan) 至今。中國宣紙製作技藝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入選理由中,曾明確提出“自唐代以來,它一直是書(shu) 法、繪畫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載體(ti) ,至今仍不能為(wei) 機製紙所替代”。如今,古老的宣紙早已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張名片,穿越曆史長河,驚豔世人目光。

  在涇縣中國宣紙文化園,記者看到,一座主體(ti) 為(wei) 鋼結構、外觀為(wei) 膜結構的現代建築十分搶眼,那就是中國宣紙博物館。該館主體(ti) 建築形似一摞錯落有致的宣紙,麵積10000多平方米。走進館內(nei) ,“宣紙印象”“若水一脈”“雪月風華”“白雲(yun) 深處”“星光燦爛”五個(ge) 展示部分向遊人揭開了宣紙的神秘麵紗。

  園區由中國宣紙博物館、宣紙古作坊、宣紙古籍印刷、文房四寶體(ti) 驗園、宣紙陳列室、書(shu) 畫長廊(含書(shu) 畫家工作室)、文房四寶與(yu) 書(shu) 畫市場、江南民俗園八部分組成。中國宣紙文化園占地近40000平方米,來園觀光的遊客不僅(jin) 可以參觀到傳(chuan) 承千餘(yu) 年的宣紙傳(chuan) 統製作技藝,更能體(ti) 驗紙、墨、筆、硯、扇、紙簾等製作工藝。

  據了解,中國宣紙博物館是文化園核心項目之一,集宣紙曆史、宣紙技藝、宣紙與(yu) 書(shu) 畫藝術、曆代宣紙產(chan) 品展陳等為(wei) 一體(ti) ,是全國首個(ge) 係統性綜合性宣紙博物館。建築共三層,一樓為(wei) 宣紙曆史與(yu) 技藝展示區,二樓為(wei) 館藏宣紙與(yu) 書(shu) 畫精品展示區,三樓為(wei) 書(shu) 畫展展廳。遊客們(men) 在這一方天地裏,可以沉浸式品讀宣紙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

  宣紙文化體(ti) 驗是宣紙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承保護的重要一環。在宣紙技藝體(ti) 驗園內(nei) ,記者看到,遊客們(men) 可以親(qin) 眼見證一張紙的製作過程,並親(qin) 自去體(ti) 驗撈紙、曬紙的樂(le) 趣。這是一條完全恢複19世紀60年代傳(chuan) 統工藝生產(chan) 宣紙的特殊生產(chan) 線,旨在發掘宣紙文化內(nei) 涵、傳(chuan) 承宣紙製作技藝、傳(chuan) 播宣紙傳(chuan) 統文化、展示宣紙藝術風采。

  隨著涇縣文旅融合步伐的加快加深,以宣紙為(wei) 載體(ti) 的一大批新興(xing) 文旅應用領域、文創產(chan) 品也應運而生。近年來,宣城市深入挖掘宣紙文化資源,多措並舉(ju) 保護宣紙文化傳(chuan) 承,講好文房四寶故事,形成濃厚非遺氛圍,不斷加強宣紙生態建設,保持宣紙文化活力,帶動文房四寶產(chan) 業(ye) 發展向好,激活宣城文旅融合發展新活力,譜寫(xie) 宣紙文化傳(chuan) 承新篇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