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丨弦鼓一聲,回雪飄颻——這支來自西域的舞蹈為何火了千年?
新華社西安5月16日電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ju) 。回雪飄颻轉蓬舞。”
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優(you) 美浪漫的胡旋舞,從(cong) 西域傳(chuan) 入,風靡中原。如今,在古都西安的舞台上,胡旋舞穿越千載展新顏,淋漓盡致地展現著中西文化交融的美妙。
在西安文化地標大唐不夜城,舞蹈《旋轉的胡旋》是最受歡迎的演出之一,每一場都被裏三層外三層的觀演人群所包圍。
《旋轉的胡旋》節目編導馬翔告訴新華社記者,創作團隊從(cong) 大量壁畫、出土文物和古詩詞中尋找服裝、舞蹈姿態、舞者神情等線索,力求複刻出一支原汁原味的胡旋舞。“胡旋舞在很多方麵都體(ti) 現著中西文化交融。”他說。
據史料記載,胡旋舞起源於(yu) 西域康國等地,即今天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隨著古絲(si) 綢之路繁榮暢通,中原與(yu) 西域的交往也日益密切。胡旋舞傳(chuan) 入中原後,在唐朝宮廷盛行,並逐漸流傳(chuan) 到民間。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wan) 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充滿活力的跳躍和旋轉是胡旋舞最顯著的特征。而經過千年的融合與(yu) 傳(chuan) 承,這一元素已深深融入到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多種舞蹈形式當中。
“胡旋舞的伴樂(le) 原本以打擊樂(le) 為(wei) 主,傳(chuan) 入中原後逐漸加入弦樂(le) ,音樂(le) 效果更加恢弘大氣。”馬翔又舉(ju) 例說。
在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唐代蘇思勖墓葬壁畫《樂(le) 舞圖》中,一名胡人男子身穿漢服,在方毯上跳起“男士版”胡旋舞——胡騰舞。舞者兩(liang) 側(ce) ,樂(le) 師們(men) 演奏的九種樂(le) 器中,既有西域傳(chuan) 入的琵琶、橫笛、篳篥,也有中國傳(chuan) 統樂(le) 器古箏、拍板、排簫等,演繹著藝術的共鳴。
願更多“絲(si) 路之舞”繼續書(shu) 寫(xie) 中國與(yu) 中亞(ya) 國家文化交融、友好往來的新詩篇!
策劃:倪四義(yi) 孫波
監製:儲(chu) 國強 馮(feng) 俊揚
統籌:閆珺岩 徐海靜 趙宇 林小春 陳晨
記者:淡然 眭黎曦 孫正好 李華
視頻:淡然
編輯:孫浩 陳丹 杜逾舸 陳玉芬
新華社國際部 陝西分社聯合製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