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峰會前夕這兩場重要活動,習近平強調了什麽?
5月16日,前幾天剛剛結束河北之行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出京,赴陝西西安主持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當天下午,總書(shu) 記在途中赴山西運城考察。17日,他在西安專(zhuan) 門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
峰會(hui) 前夕的這兩(liang) 場重要活動,總書(shu) 記重點關(guan) 注了什麽(me) ,強調了什麽(me) ?《時政新聞眼》為(wei) 你解讀。
01
習(xi) 近平寄語陝西:要有這個(ge) 誌向和氣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上一次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是在2020年4月。那次考察期間,總書(shu) 記指出,新時代陝西要有勇立潮頭、爭(zheng) 當時代弄潮兒(er) 的誌向和氣魄。
時隔三年,總書(shu) 記在這次匯報會(hui) 上再提要求:陝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有勇立潮頭、爭(zheng) 當時代弄潮兒(er) 的誌向和氣魄,奮力追趕、敢於(yu) 超越,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
“我們(men) 是從(cong) 這裏走過來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陝西有一份深深的感情,總書(shu) 記對陝西有一份深深的牽掛。
過去兩(liang) 年,總書(shu) 記又兩(liang) 次來到陝西:2021年9月,在赴西安出席全運會(hui) 開幕式前夕,總書(shu) 記到陝西榆林考察調研;2022年10月,黨(dang) 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總書(shu) 記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並赴延安考察。
本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將在陝西省西安市舉(ju) 行。總書(shu) 記在主持峰會(hui) 前夕,專(zhuan) 門聽取陝西的工作匯報並作出重要部署,體(ti) 現了對陝西這個(ge) 西部“橋頭堡”的高度重視。
02
在四個(ge) 方麵實現新突破
在當天的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陝西在四個(ge) 方麵實現新突破。這既是著眼全國大局的戰略考量,也是基於(yu) 對陝西實際的深入了解。
第一個(ge) 新突破,是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上取得新突破。
上個(ge) 月,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考察時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guan) 鍵。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這次在陝西,總書(shu) 記再次針對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提出明確要求。
第二個(ge) 新突破,是在促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方麵實現新突破。
近幾年,總書(shu) 記每次赴陝西考察,必看農(nong) 村。從(cong) 柞水縣金米村的小木耳、大產(chan) 業(ye) ,到綏德縣郝家橋村的老模範、新麵貌,再到延安市南溝村的科技果、致富果,總書(shu) 記始終牽掛著黃土高原上的老鄉(xiang) 們(men) 。
在今年這次匯報會(hui) 上,總書(shu) 記重點強調,要積極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他還對因地製宜發展小城鎮、因地製宜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等作出具體(ti) 指導。
第三個(ge) 新突破,是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方麵實現新突破。
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2020年4月,總書(shu) 記陝西考察第一站,是登秦嶺、看生態。母親(qin) 河黃河流經陝西境內(nei) 全長719公裏,陝西承擔著抓好水土保持等重要職責。
在這次匯報會(hui) 上,總書(shu) 記對守護好黃河母親(qin) 河、守護好我國中央水塔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wei) 陝西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要健全秦嶺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ti) 製機製。
第四個(ge) 新突破,是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實現新突破。
打造內(nei) 陸改革開放高地,是總書(shu) 記對陝西提出的明確目標。在這次匯報會(hui) 上,總書(shu) 記要求陝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麵向中亞(ya) 南亞(ya) 西亞(ya) 國家的重要對外開放通道。
西安是古絲(si) 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亞(ya) 是古絲(si) 綢之路必經之地。即將舉(ju) 行的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就是陝西在“一帶一路”大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wei) 的重要契機。
03
再談主題教育 闡釋“以學增智”
當前,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dang) 深入開展。陝西何為(wei) ?在陝西省委省政府匯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陝西要用好自身曆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這次主題教育,要努力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幹方麵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上個(ge) 月,總書(shu) 記赴廣東(dong) 考察時,重點談了如何“以學鑄魂”。這次在陝西,重點談的是“以學增智”。
什麽(me) 是“以學增智”?總書(shu) 記說,以學增智,就是要從(cong) 黨(dang) 的科學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領、興(xing) 黨(dang) 本領、強國本領學到手。
如何做到“以學增智”?總書(shu) 記強調了三點,一是提升政治能力,二是提升思維能力,三是提升實踐能力。
04
一座博物館,見證中華文明
5月16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前往陝西途中,圍繞黃河流域生態和文物保護工作,在山西運城展開考察調研。
運城,地處山西省西南部,位於(yu) 晉、陝、豫三省交界的黃河大拐彎處。運城因“鹽運之城”而得名,是早期中原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並萌生了早期黃河文明。
總書(shu) 記首先來到運城博物館。這裏收藏有夏商周等時期的各類曆史文物。
運城古稱“河東(dong) ”。距今4000多萬(wan) 年的垣曲縣“中華世紀曙猿”化石、180萬(wan) 年前的西侯度用火遺存、60萬(wan) 年前的匼河舊石器、5900年前的西陰彩陶……豐(feng) 富的考古遺跡記錄著文明的興(xing) 起與(yu) 燦爛。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都選址於(yu) 河東(dong) 地區。
曆史上,這裏也誕生了很多名人大家,東(dong) 漢名將關(guan) 羽、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史學大家司馬光、戲曲名家關(guan) 漢卿等等,都是運城人。
“三十年河東(dong) ,三十年河西”的俗語,相傳(chuan) 也是出自這裏。由於(yu) 黃河在拐彎處泥沙淤積河床高,經常改道,所以原來在河東(dong) 的地方就變為(wei) 了河西。
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lin) 之際,總書(shu) 記此次考察意義(yi) 非凡。
在運城博物館,總書(shu) 記說,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men) 實證了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05
一片鹽湖,承載深厚底蘊
運城,因池鹽而興(xing) 、因鹽運而名。運城的鹽,主要出自運城盆地腹地的一片鹽湖。當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座“活態博物館”考察調研。
運城鹽湖,南依中條山,北臨(lin) 運城市區。曆史上,這片土地因“鹽”而聞名於(yu) 世。250萬(wan) 年的地理年齡,4600多年的采鹽曆史,中條山的古鹽道上至今還留有古時運鹽車輛留下的車轍。
運城鹽湖,不僅(jin) 是中國最大硫酸鈉型鹽湖,也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內(nei) 陸鹽湖。
史前時期,華夏先民就到此采鹽用鹽。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wei) “盬鹽”的河東(dong) 池鹽,成為(wei) 古代中國北方重要的食鹽產(chan) 銷基地。唐朝大曆年間,河東(dong) 池鹽的鹽利甚至占到全國財賦的八分之一、全國鹽利的四分之一……池鹽文化成為(wei) 中華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千古中條一池雪”,讚頌鹽湖的詩詞歌賦很多,上古時期傳(chuan) 唱至今的《南風歌》也是其一。“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描述的就是從(cong) 中條山吹下來的南風,加快了鹽湖中水汽蒸發,助力池鹽的析出,給百姓們(men) 帶來財富。
“墾畦澆曬”的產(chan) 鹽法誕生在這片鹽湖:人工墾地為(wei) 畦,利用太陽、風力進行蒸發,逐段提純,結晶成鹽。這一產(chan) 鹽工藝,比歐洲曬鹽法早了將近1000年,被稱為(wei) “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
近年來,當地實施“退鹽還湖”,古老鹽湖呈現新景觀。鹽湖還是山西省鳥類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區域之一,反嘴鷸、大鴇、白琵鷺、火烈鳥、天鵝等都是鹽湖的“常客”。
在運城鹽湖,總書(shu) 記指出,要統籌做好保護利用工作,讓鹽湖獨特的人文曆史資源和生態資源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逐步恢複其生態功能,更好保護其曆史文化價(jia) 值。
兩(liang) 座“博物館”,見證了華夏兒(er) 女的文化與(yu) 物質生活的迭代變遷,記錄著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的曆史點滴。覽一座館,看一片湖,讀一座城,可以認識中華文明的燦爛與(yu) 博大。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劉瑞琳
記者丨馬亞(ya) 陽 王鵬飛 石偉(wei) 明 許達 賈林 邢彬 裴大偉(wei) 康曉宇 郭曉龍 鬱振一 石丞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