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輕戰友們的熱血青春:"嶄新的曆史,由我們來書寫"

發布時間:2023-05-18 16:02:00來源: 中國軍網

  士兵的血液裏澎湃著江河

  ■西藏軍(jun) 區某旅指揮通信連政治指導員 呂強勇

  前不久,12名新兵加入西藏軍(jun) 區某旅指揮通信連。那天,我把寫(xie) 有姓名和入連編號的銘牌交到他們(men) 手上。

  入連儀(yi) 式上,我帶著他們(men) 一起宣誓。“奮鬥的青春最美麗(li) ,戰鬥的時光最動人。”連隊電子榮譽屏上,這句見證官兵成長的話,在震耳欲聾的宣誓聲中格外醒目。

  剛走上指揮通信連指導員崗位時,擺在我眼前的全是新情況:作為(wei) 新組建單位,武器裝備新、使命任務新,許多工作需要從(cong) 頭開始……

  如何凝聚兵心,加快戰鬥力生成?那段時間,我不知翻了多少遍《軍(jun) 隊基層建設綱要》,最終悟出一條:隻有讓官兵產(chan) 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把連隊鍛造成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鋼鐵力量。

  從(cong) 合編到合心的過程中,戰友們(men) 紛紛獻出“金點子”。舉(ju) 辦鑄魂勵誌的儀(yi) 式,營造博聞強識的氛圍,開展爭(zheng) 鋒比拚的活動……生活在充盈著強軍(jun) 文化的環境裏,年輕士兵的血液裏澎湃著江河,心中充滿著奔湧向前、拔節向上的力量。

  投身練兵,我們(men) 鬥誌昂揚。經過全連官兵提議,我們(men) 形成“忠誠、勇猛、準確、暢通”的連訓和“建鏈無形戰場,建功雪域邊防”的連魂。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每個(ge) 人都拚得義(yi) 無反顧。放線訓練,中士張俊美背起被複線、提上單機就出發,搬石塊、刨線溝,從(cong) 不叫苦叫累;野外駐訓,二級上士張江宏帶領全班戰士駕駛通信裝備車輛不斷深入複雜地形,掃除通信盲區。

  攻堅克難,我們(men) 敢試敢闖。作為(wei) 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大家深知:科技是核心戰鬥力,隻有用知識武裝起來,才能製勝無形戰場。組織新裝備訓練,下士蘇睿涵常常學習(xi) 到深夜;複雜電磁環境下,中士楊君發揮新老裝備優(you) 勢,實現新老裝備聯合組網,拉起了一張全新的通信網;紅藍對抗演練,一級上士張慶利用所學,在短時間內(nei) 將通信網絡恢複正常。

  征戰苦寒,我們(men) 意誌如鋼。在海拔4000多米的訓練場,下士黃瑤起步就奔跑,拚盡全力練體(ti) 能、練專(zhuan) 業(ye) ;為(wei) 了測試裝備極限性能,一級上士陳中元帶領全班戰士征戰雪山、河穀、荒漠,獲得一組組寶貴數據,手掌、腳底厚厚的繭子和水泡,成為(wei) 大家引以為(wei) 傲的勳章……

  戰士是什麽(me) 樣子,連隊就是什麽(me) 樣子。戰友們(men) 的熱血青春在集體(ti) 成長中持續滾燙,連隊建設蒸蒸日上。兩(liang) 年來,我們(men) 連多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競賽中摘金奪銀,先後獲得榮譽10餘(yu) 項。

  前不久,連隊組織了一場篝火晚會(hui) 。麵對新入連的戰友,女排長宣利亞(ya) 深情講述了自己與(yu) 連隊共同成長的青春歲月。那群年輕的麵孔和他們(men) 閃閃發光的眼神,在火光的映射中格外耀眼。

  “嶄新的曆史,由我們(men) 來書(shu) 寫(xie) ”

  ■呂強勇

  兵都是好兵,凝聚起來就是一團火

  那年,部隊調整改革,西藏軍(jun) 區某旅指揮通信連應運而生。來自全軍(jun) 30多個(ge) 單位的戰友,集合在同一麵旗幟下。

  初來乍到,大家格外熱情,互相打探原先的部隊,講述各自曾經的輝煌。“哪來的”和“想當年”背後,官兵們(men) 暗自較勁。

  “‘楊根思連’來一個(ge) ”“‘金剛鑽團’不能慫”……一次單杠比賽,大家各自喊著老部隊的榮譽稱號加油助威。看著戰友們(men) 鉚足勁一爭(zheng) 高下,連隊幹部心裏卻不是滋味:大家比的是個(ge) 人意氣,拚的是過往榮譽,根本沒把現在的連隊當成家。

  連隊幾名幹部都有豐(feng) 富的帶兵經驗,卻從(cong) 來沒見過這樣的情況:內(nei) 務檢查,一條毛巾幾種掛法,還各有道理;組織訓練,線路架設流程各異,都說自家好……全連官兵來自五湖四海,帶著各自的傳(chuan) 統烙印,從(cong) 日常養(yang) 成到訓管標準,都有自己的態度和堅持。

  “兵都是好兵,凝聚起來就是一團火。”支委會(hui) 上,“一班人”圍繞怎樣建連展開激烈討論。

  此時,連隊還沒有固定營房,連史簿更是一片空白。“嶄新的曆史,由我們(men) 來書(shu) 寫(xie) !”很快,連隊宣布一係列舉(ju) 措:官兵老部隊精神特質符合連隊建設的,納入連訓內(nei) 容;在軍(jun) 以上比武競賽中取得優(you) 異成績的,名字寫(xie) 入連史……

  “作為(wei) 軍(jun) 人就要不懼挑戰、敢於(yu) 衝(chong) 鋒,‘勇猛’必須是咱們(men) 連訓應有的內(nei) 涵。”來自“金剛鑽團”的二級上士李孝義(yi) 向官兵講述起“杞崗戰鬥”“王園圍殲”的熱血故事,卻沒引起大家共鳴。畢竟作為(wei) 技術單位,他們(men) 的戰鬥更多在沒有硝煙的無形戰場。

  李孝義(yi) 心裏不服氣,很快迎來證明自己的機會(hui) 。連隊組建當年受領某項任務,在崇山峻嶺和急流險灘之間十幾米高的絕壁攀爬掛纜作業(ye) 。李孝義(yi) 領隊出征,專(zhuan) 挑最險路段,硬是在惡劣複雜的地域拉起了一條不斷線的通信網。

  “不講條件、不怕困難、不懼硬仗……勇敢頑強的作風,啥時候都不能丟(diu) !”越來越多的官兵開始認同李孝義(yi) 的提議。從(cong) 那以後,“勇猛”二字寫(xie) 進連訓,成為(wei) 官兵共同的精神特質。

  2021年,西藏軍(jun) 區組織通信專(zhuan) 業(ye) 比武,下士範婷婷代表連隊參賽,獲多個(ge) 課目前三名。這段故事被連隊寫(xie) 入連史,戰友們(men) 比範婷婷還要激動。

  “我們(men) 要努力奮鬥,把名字寫(xie) 進連史!”當意識到自己正在創造曆史,戰友們(men) 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連隊也凝聚起了巨大的向心力。

  能力的鴻溝,隻能用奮鬥填滿

  那次考核,一級上士維瓊利沒想到,自己竟然在最拿手的課目上失利了。

  作為(wei) 連隊通信專(zhuan) 業(ye) 的“尖子生”,維瓊利坐鎮新型衛星通信車,信心滿滿。“衛星幹擾設備阻塞衛星上行頻點”“氣溫驟降導致短路現象頻發”……幾組特情突然而至,打亂(luan) 了維瓊利從(cong) 容的節奏,她隻能眼睜睜看著信號被掐斷。

  從(cong) 以前的“三尺機台”走上如今的“通信方艙”,維瓊利意識到了自己實實在在的能力差距。

  “能力的鴻溝,隻能用奮鬥填滿。”維瓊利找來緊缺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書(shu) 籍,全力以赴投入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那段時間,她白天正常操課,晚上加班學習(xi) ,周末實操檢驗……有了專(zhuan) 業(ye) 理論的支撐,維瓊利在裝備操作中越發得心應手。

  年終考核,再次麵對特情,維瓊利熟練操作應對,快速結束戰鬥。考核幹部驚訝極了,決(jue) 定臨(lin) 機增加考核內(nei) 容,維瓊利依然輕鬆應對。

  “打敗你的可能是對手,淘汰你的往往是時代。”維瓊利的成長蛻變,為(wei) 官兵提供了一個(ge) 範本,也讓連長張合成意識到,爭(zheng) 做知識型軍(jun) 人、建設學習(xi) 型連隊,是厚實底蘊的最佳途徑,這對技術兵種尤為(wei) 重要。

  那天,張合成上了一堂關(guan) 於(yu) 使命任務的教育課。課上,張合成的目光聚焦在未來戰場:信息攻防關(guan) 乎戰場勝敗,新時代的通信兵必須實現從(cong) 單一技術到多種手段、從(cong) 保障通聯到支撐體(ti) 係的跨越……

  然而,跨越談何容易。作為(wei) 一支新組建連隊,擺在這群官兵們(men) 麵前的難題著實不小:技術類型多樣、知識結構更新、裝備性能迭代,幾乎全是撓頭事。

  “無形空間,‘智’勝疆場。”張合成決(jue) 定把學習(xi) 固化下來,形成常態。每人一個(ge) 季度至少讀一本書(shu) ,每季度組織一次知識公開課……他想方設法把優(you) 良學風刻進連隊基因。

  每季度公開課時,官兵們(men) 踴躍登台展示自己的學習(xi) 成果。台上有人分享理論知識,引來台下一堆疑問;台上有人講解裝備運用,帶出台下更多疑惑。為(wei) 了把腦袋裏的問號拉直,大家“打破砂鍋問到底”。

  大學生士兵範雲(yun) 芳是通信專(zhuan) 業(ye) 出身,沒想到第一次走上公開課的講台,竟被大家問住了。走下講台,範雲(yun) 芳再次捧起書(shu) 本抓緊學習(xi) 。去年,在衛星專(zhuan) 業(ye) 考核中,範雲(yun) 芳以全旅第一名的成績從(cong) 列兵直接晉級中士。

  入伍前,藏族戰士紮西朗加隻有高中學曆。他請排長按照大學通信專(zhuan) 業(ye) 拉出讀書(shu) 清單,每天抱著書(shu) 本學習(xi) 。如今,紮西朗加憑借實力當上了無線節點班代理班長。

  “文化力催生戰鬥力,文化力就是戰鬥力。”正如連隊大門口電子顯示屏上反複滾動的這句話,官兵們(men) 專(zhuan) 業(ye) 能力水平的提升,讓連隊戰鬥力水漲船高。

  近年來,官兵們(men) 南征北戰,成績斐然。原本空白的榮譽牆上,如今掛滿了戰友們(men) 努力拚搏贏得的榮譽:“‘四鐵’連隊”“三等功連”“軍(jun) 事訓練先進單位”“優(you) 秀基層黨(dang) 支部”……

  群星閃耀之時,要做最亮的那顆

  這幾年,部隊大項任務一茬接著一茬,連隊官兵常常征塵未洗又出發。

  “高原通信兵,可不是好當的!”三級軍(jun) 士長易燦輝看著連隊牆上的地圖,感慨萬(wan) 千。

  那年,連隊整建製奔赴海拔4800米的地域駐訓。安營紮寨不久,大雪不期而至。此後,氣溫不斷突破新低。訓練時間稍長,大家便冷得雙手不聽使喚。由於(yu) 天氣嚴(yan) 寒,通聯更是問題頻發。

  “兵”與(yu) “冰”狹路相逢,易燦輝的暴脾氣一下就上來了。他帶著戰友們(men) 逐項摸排嚴(yan) 寒氣候、高海拔下通信常見問題,研究解決(jue) 方案。

  檢驗考核中,官兵們(men) 不懼嚴(yan) 寒,快速構築掩體(ti) 、架設裝備、調試信號,以超過平時的優(you) 秀表現完成野戰通信樞紐開設,受到上級表揚。

  隨後不久,一個(ge) 旨在為(wei) 官兵訓練成效評級定星的“群星榜”,立在了飯堂帳篷門口。登上“群星榜”的規則很簡單:平時訓練達標,一顆星;成績進入優(you) 秀,二顆星;演訓活動受到表彰,三顆星;比武競賽拿到名次,四顆星;推動戰法訓法創新,五顆星……星數累加,年底進行表彰獎勵。

  “乍一看就像遊戲中關(guan) 卡挑戰,不同難度代表戰力強弱。”戰士們(men) 站在“群星榜”前,你一言我一語。

  按照規則,易燦輝成為(wei) 首個(ge) 上榜的“明星”。一級上士方瀟很是羨慕,決(jue) 定拚盡全力“衝(chong) ”進榜單。

  每次演練,方瀟都主動請戰去最艱苦的地段、到最惡劣的環境。高原的“風花雪月”,帶著血色浪漫。碰上大風天候,一日三餐常常風沙拌飯,隻能囫圇下咽;征戰如席大雪,手上皸裂的傷(shang) 口疊傷(shang) 口,數月難以痊愈。方瀟的努力換來回報——他不但熟練掌握衛星、節點等多個(ge) 專(zhuan) 業(ye) 技能,更在成績評定中兩(liang) 次拿到三顆星。

  榮譽麵前,年輕人的熱血被點燃,入榜摘星的官兵越來越多。

  當群星閃耀之時,要做最亮的那顆。三級軍(jun) 士長寧貴葉是連隊公認的技術尖兵,曾經獲榮譽無數。看著榜單,他決(jue) 定向最高“段位”發起衝(chong) 擊。

  由於(yu) 新老裝備幾代同堂,通信不暢一直困擾大家。寧貴葉帶領技術骨幹研究理論、改進裝備、實地檢驗,相繼解決(jue) 硬件接口不統一、軟件不兼容等問題,構建起多種通信裝備功能互補、無縫鏈接的通信網係。

  寧貴葉成功上榜,一舉(ju) 成為(wei) “五星戰士”。新兵們(men) 找到方向,老兵們(men) 坐不住了。上等兵管仁傑圍繞實戰條件下運用跳頻手段防敵幹擾開展專(zhuan) 攻精練,誓要在演練中一展身手;一級上士、通信技師鄧黎瞄準野外“動中通”相關(guan) 問題展開研究,鉚足勁一爭(zheng) 高低……

  又一次演練即將舉(ju) 行,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他們(men) 眼中,一個(ge) 全新的賽季即將開始。

  遇見更好的自己

  ■二級上士 紮西朗加

  我出生在西藏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牧民家庭,當兵前從(cong) 未走出家鄉(xiang) 的大山。剛來到部隊時,我的漢語水平比較差,一時難以適應部隊的訓練和生活。

  指導員得知情況後,專(zhuan) 門指定排長幫助我。排長從(cong) 拚音開始教起,不厭其煩地作示範、講要領,鼓勵我主動開口說話,多和大家交流。很快,我便和戰友們(men) 打成一片。克服日常交流障礙後,連隊幫帶並未停止。為(wei) 了讓我跟上訓練節奏,中午休息前、晚上熄燈後,排長還加班給我開小灶,講解專(zhuan) 業(ye) 知識。學習(xi) 的壓力很大,排長總是鼓勵我:“我們(men) 不拋棄每名隊友,你也別放棄自己。”

  如今,我已成長為(wei) 無線節點班代理班長。感謝我的連隊,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見證我們(men) 的成長

  ■二級上士 金成昊

  那天,連隊全裝緊急出動,我用相機記錄下大家衝(chong) 鋒的畫麵。

  時值春節,寂寥肅殺的夜空,被一陣急促、刺耳的警報聲劃破,旅裏組織的拉動演練悄然打響。全連官兵聞令出動、穿衣戴帽、取槍領彈、檢查車輛……刺骨的寒風吹在戰友們(men) 的臉上,泛紅的臉頰撲滿了呼出的熱氣。連長拿著秒表,滿意地看著我們(men) 。

  那張照片的構圖並不美觀,大家的表情也很緊張,但我一直珍藏——那是連隊新組建後,戰友們(men) 留下的第一次合照,見證了我們(men) 的共同成長。

  (劉大輝、盛虹森、解放軍(jun) 報特約記者晏良整理)

  來源:中國軍(jun) 網-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