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春風化雨潤民心——中國和中亞國家人文交流不斷深入

發布時間:2023-05-18 16: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藺紫鷗

  近日,習(xi) 近平主席複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中亞(ya) 留學生,鼓勵他們(men) 為(wei) 推動中國同中亞(ya) 國家關(guan) 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指出10年來,中國中亞(ya) 關(guan) 係不斷邁上新台階,各領域合作駛入快車道,給雙方人民帶來福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山水相連,長達幾千公裏的共同邊界綿延著不同文明間穿越曆史的交流互鑒。如今,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中國和中亞(ya) 國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不斷深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煥發新的生機。

  教育合作促友誼

  中亞(ya) 國家學生來華留學規模日益擴大,越來越多中亞(ya) 五國年輕人將赴華留學視為(wei) 自己的“中國夢”。2010年至2018年中亞(ya) 來華留學生人數持續上升,年均增長率12.33%;同時,赴華留學生占中亞(ya) 五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的比例也不斷上升,中國已成為(wei) 中亞(ya) 國家留學生求學的主要目的地。

  在華完成學業(ye) 後,他們(men) 中有許多人繼續留在中國實現自我價(jia) 值。90後哈薩克斯坦小夥(huo) 魯斯蘭(lan) 2009年來到海南大學學習(xi) ,他親(qin) 眼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決(jue) 定留在中國。2019年,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麵向全球招募人才,他經過層層考核,成為(wei) 部門第一位外籍員工,負責對外宣傳(chuan) 和國際合作,曾被習(xi) 近平主席稱為(wei) “中國通”。

  近年來“中文熱”“中國熱”在中亞(ya) 國家持續升溫,孔子學院深受當地民眾(zhong) 歡迎,已是“桃李滿中亞(ya) ”。目前中亞(ya) 13所孔子學院學員數量已超過1.8萬(wan) 人,學漢語、懂中文成為(wei) 新時尚。在這裏,學員們(men) 除了學習(xi) 語言,還有機會(hui) 深入接觸剪紙、武術、戲曲等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年一度的“漢語橋”比賽更是為(wei) 中亞(ya) 各國漢語學習(xi) 者提供了交流學習(xi) 的大舞台。

  2021年5月,魯班工坊這一職業(ye) 教育國際合作品牌落戶中亞(ya) ,為(wei) 中國和中亞(ya) 國家職業(ye) 教育交流合作搭建起全新的平台。2022年底,中亞(ya) 首家魯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投入運營。從(cong) 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建設到本土師資培訓,再到培養(yang) 當地社會(hui) 發展所需人才,魯班工坊正成為(wei) 促進共同發展的技術驛站,為(wei) 塔青年人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魯班工坊,我們(men) 可以學習(xi) 操作先進設備,這讓我們(men) 的知識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測繪專(zhuan) 業(ye) 學生賽義(yi) 多夫說。

  文化交流助了解

  “哈薩克斯坦歌手迪馬希在中國家喻戶曉,《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等中國優(you) 秀影視劇走進萬(wan) 千哈薩克斯坦民眾(zhong) 家庭。”2017年6月,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前夕,習(xi) 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署名文章這樣寫(xie) 道。

  近年來,中國和中亞(ya) 國家通過在文化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夯實共建“一帶一路”的社會(hui) 民意基礎。《都挺好》等中國影視劇被譯介至中亞(ya) 國家,中哈首部合拍電影《音樂(le) 家》引發熱烈反響,中文歌劇《瑪納斯》在吉成功演出。

  在《舌尖上的中國》吸引中亞(ya) 人民愛上中餐、迪馬希唱響中國舞台的背後,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哈薩克斯坦製片人葉爾泰。他曾在東(dong) 北大學學習(xi) 中文,留學結束後回到哈薩克斯坦電視台任職,與(yu) 團隊先後完成了《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偽(wei) 裝者》、《都挺好》等多部中國優(you) 秀影視劇的哈語譯製工作,並將哈青年歌手迪馬希成功領上中國舞台。葉爾泰用“一個(ge) 想讓更多哈薩克斯坦觀眾(zhong) 讀懂中國故事的人”介紹自己,他認為(wei) 文化存在共通性,中國影視劇在哈薩克斯坦受到歡迎就是最好的證明,希望通過他的努力讓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的心貼得更近。

  通過與(yu) 中國民營企業(ye) 合作,吉爾吉斯斯坦東(dong) 方文學和藝術出版社成為(wei) 該國第一家直接從(cong) 中文原文翻譯書(shu) 籍的出版社,截至目前已向吉讀者提供90多本曆史、藝術、科普等領域的中國圖書(shu) 。該社執行經理和總編娜孜古麗(li) ·阿薩拿庫諾娃介紹,未來5年內(nei) ,雙方還將共同翻譯出版至少50種兩(liang) 國經典著作,為(wei) 兩(liang) 國讀者奉獻更多優(you) 秀文化產(chan) 品。

  團結抗疫暖人心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和中亞(ya) 國家互施援手、團結抗疫,傳(chuan) 統友誼淬煉升華。2020年初中國暴發疫情後,中亞(ya) 各國第一時間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中國抗疫工作,提供200多萬(wan) 隻醫用口罩、100多萬(wan) 副醫用手套、1萬(wan) 多件防護服等。之後疫情席卷中亞(ya) ,中國向中亞(ya) 多國提供總價(jia) 值超1億(yi) 元的多批物資援助,並派遣多支醫療專(zhuan) 家組支援抗疫。

  此外,中國及時和中亞(ya) 各國分享抗疫經驗,並以中國政府名義(yi) 向中亞(ya) 五國援助疫苗5710萬(wan) 劑。3年來,中國和中亞(ya) 國家已從(cong) 最初的抗疫合作轉為(wei) 醫療衛生合作,雙方宣布打造全方位疫苗夥(huo) 伴關(guan) 係。

  2020年4月,塔吉克斯坦民眾(zhong) 因陷入新冠疫情而驚慌失措之時,發現社交網站上出現了幾十個(ge) 講解疫情防控知識的視頻。視頻主人公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但說的語言卻是通俗易懂、令他們(men) 倍感親(qin) 切的塔吉克語。這些視頻的作者——中塔抗疫醫療信息翻譯組由來自中國、塔吉克斯坦等國的60餘(yu) 名誌願者組成。他們(men) 在線上密切協作,依托中國疫情防控相關(guan) 資料完成翻譯、校對、配音等工作,向塔民眾(zhong) 普及防控知識,在塔社交網站獲得大量點讚和轉發,在關(guan) 鍵時刻為(wei) 塔百姓送去“定心丸”。

  2021年底,西安突遭新冠疫情衝(chong) 擊,在西安留學的哈薩克斯坦小夥(huo) 馬文軒第一時間報名成為(wei) 誌願者,與(yu) 萬(wan) 千中國人一起踴躍投入抗疫工作。馬文軒受父輩影響,從(cong) 小對中醫藥感興(xing) 趣,高中畢業(ye) 後就來到中國,先後在陝西師範大學和陝西中醫藥大學學習(xi) 。作為(wei) 抗疫誌願者接受采訪時,他的一句“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如今,獲得針灸推拿學碩士學位的馬文軒已回到哈薩克斯坦,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傳(chuan) 統醫學中心”任中醫治療師。“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他表示,將繼續學習(xi) 中國文化,弘揚中醫文化,造福更多的人。

    (光明日報北京5月17日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