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著眼“千年大計”又立足“隻爭朝夕”
作者:朱培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期間指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實努力,久久為(wei) 功”。這體(ti) 現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謀劃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秋偉(wei) 業(ye) 時,始終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始終保持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值得我們(men) 深刻領會(hui) 和認真踐行。
先謀於(yu) 局,後謀於(yu) 略。一張藍圖繪到底,不僅(jin) 需要視野宏闊的科學決(jue) 策,而且需要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的思想境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樹立大曆史觀,要求“用深邃的曆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nei) 在聯係”,“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未來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重大問題”,“從(cong) 更宏大的視野思考人類社會(hui) 發展問題”,“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以數千年大曆史觀之”等等,既著眼百年、千年甚至數千年觀察和思考曆史演進,謀劃未來的發展藍圖,又立足當下聚焦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踐行好自己的初心使命。
保持“千年大計”的定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對外國政要講過,“我們(men) 對於(yu) 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wei) 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wei) 計”,這折射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深邃視野、廣博胸懷和遠大抱負。不謀萬(wan) 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從(cong) 我們(men) 黨(dang) 的許多重要文獻頻繁出現的“五年規劃”“十年規劃”“百年目標”“千年大計”等關(guan) 鍵詞中不難看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始終堅持製定正確的長期規劃,並在百年目標、千年大計的引領下不斷取得一個(ge) 又一個(ge) 階段目標的成功,首先在於(yu) 先進政黨(dang) 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先進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在以人類社會(hui) 的終極形態為(wei) 長遠目標指引下,始終保持政黨(dang) 執政及其核心的穩定性,延續為(wei) 子孫後代計、為(wei) 千秋萬(wan) 代深謀遠慮的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擁有14億(yi) 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所以能夠成功實現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
拿出“隻爭(zheng) 朝夕”的幹勁。政貴有恒,實幹興(xing) 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寫(xie) 道:“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觀,實在是推崇一種前仆後繼,甘於(yu) 為(wei) 總體(ti) 成功犧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種胸有宏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所以我們(men) 需要的是立足於(yu) 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我們(men) 需要的是一步一個(ge) 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隻燒三把火希圖僥(jiao) 幸成功的投機心理;我們(men) 需要的是鍥而不舍的韌勁,而不需要‘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的散漫。”回顧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進行的那些具有標誌性和裏程碑意義(yi) 的奮鬥實踐,從(cong) 開展南水北調、西氣東(dong) 輸等重大工程,到實現載人航天、探月探火等科技創新,再到完成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無一不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領導人民發揚釘釘子精神,穩紮穩打、滴水穿石的結果。
偉(wei) 大的夢想,要靠紮實的奮鬥去實現。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更當胸懷大局、放眼長遠,既矚目未來、又立足當下,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以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對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事關(guan) 民族未來的大計一以貫之,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dang) 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一步一個(ge) 腳印,馳而不息、不舍寸功。唯有如此,才能穩步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如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朱培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