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促成多項合作成果 品牌握手 拓寬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之路

發布時間:2023-05-19 14: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第三屆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博覽會(hui) 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hui) 會(hui) 期過半,握手成為(wei) 這個(ge) 國家級展會(hui) 上動人的場景之一。這個(ge) 象征友好、有合作意味的動作,出現在中東(dong) 歐商品采購大會(hui) 、供采對接會(hui) 的現場,也發生在參展商同行、參展商與(yu) 采購商之間。不到3天,該博覽會(hui) 已促成多項合作成果,包括10個(ge) 進口采購項目、8個(ge) 僑(qiao) 助“出海”戰略合作項目等。

  帶著希臘本土特色產(chan) 品參展的George Vagenas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幾天,他認識了快30個(ge) 新朋友,包括同行和有合作意向的采購商。這個(ge) 美食美酒愛好者在2016年帶著希臘本土的酒、橄欖油等進入中國,他說自己能挖掘到一些當地的好東(dong) 西,“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深耕希臘品牌產(chan) 品的人還比較少”。

  就在17日,他還與(yu) 中進國行采購團隊麵對麵對談,這個(ge) 慢慢熟悉中國的希臘人說,中國市場活力在逐步顯現,雖然前段時間生意受到疫情影響,但未來仍打算繼續耕耘中國市場。

  這幾天,另一名參展商博洋則直接把自己的手機桌麵壁紙換成了二維碼名片,方便加好友。這名在中國讀書(shu) 、會(hui) 說中文的克羅地亞(ya) 人說:“克羅地亞(ya) 很小,有些優(you) 質的特色產(chan) 品不被中國消費者所知”。為(wei) 了增加和中國本土品牌合作的可能性,博洋還參加過中國進博會(hui) 。

  “目前采購貨源相對慢慢恢複,更需要精準定位,聚焦受國內(nei) 消費者歡迎的優(you) 質消費品。”和George Vagenas坐在一桌對談的李聰,是中進國行采購團隊負責人。在他看來,一些進口產(chan) 品進入中國,一方麵是作為(wei) 國內(nei) 市場的有效補充,另一方麵,這些產(chan) 品也有助於(yu) 促進國內(nei) 產(chan) 品標準化、培育國內(nei) 市場,“以國外的標準,打造國內(nei) 的市場,包括提升國內(nei) 產(chan) 品在包裝、口味等方麵的標準化水平”。

  希臘橄欖油、波蘭(lan) 牛奶、塞爾維亞(ya) 牛肉……越來越多的中東(dong) 歐國家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出現在中國消費者的餐桌。本屆博覽會(hui) 開幕當天發布的《中東(dong) 歐國家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行業(ye) 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中國自中東(dong) 歐國家進口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總額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達7.4%。

  尤德良見證過這段合作之路,他是波蘭(lan) 投資貿易局駐華代表。這次他帶來多家波蘭(lan) 品牌參展。在博覽會(hui) 期間召開的農(nong) 產(chan) 品對話會(hui) 上,他這樣分析波蘭(lan) 牛奶能較早進入中國的原因:一是產(chan) 品本身有特色,二是趕上了中國跨境電商剛起步的時間點。他說,隨著中東(dong) 歐農(nong) 食產(chan) 品輸華準入進程的逐步加快,更多的中東(dong) 歐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將有機會(hui) 進入中國,滿足中國消費者多樣化的飲食需求。他還說,“民以食為(wei) 天”是自己學中文時最早學會(hui) 的一句中國俗語。

  實際上,早在2012年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合作機製正式啟動之初,農(nong) 業(ye) 合作就是該機製最早確立的合作內(nei) 容之一。10多年過去,除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領域之外,雙方還在綠色、健康、智能製造等新領域拓展合作。

  在本屆博覽會(hui) 的智能製造區,分別來自捷克和斯洛文尼亞(ya) 的鯊魚飛機和蝙蝠飛機,就有著中國與(yu) 中東(dong) 歐國家合作的底色。用捷中鯊魚(滄州)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閆超一的話來說,現場展出的這架鯊魚飛機是該公司與(yu) 捷克全麵合作的成果。

  2019年,捷克鯊魚飛機製造項目正式簽約,成為(wei) 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合作的重點項目,鯊魚飛機由此入駐中國-中東(dong) 歐(滄州)中小企業(ye) 合作區產(chan) 業(ye) 合作基地。成功引進技術的正是閆超一所在公司。

  同年,蝙蝠飛機在中國江蘇投資設廠。在蝙蝠飛機營銷總監劉丹看來,中國與(yu) 中東(dong) 歐國家在通航產(chan) 業(ye) 發展上存在互補性,“中國在工業(ye) 品製造技術與(yu) 能力方麵實力強大,無論是工業(ye) 配套設施還是人員設計能力,都具備優(you) 勢。中國與(yu) 中東(dong) 歐國家能共同開發中國通航市場,把蛋糕做大”。

  幾年過去,一架輕型飛機各組裝部分從(cong) 河北滄州出發,一路顛簸,搭板車到達寧波,在組裝後首次亮相本屆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博覽會(hui) 現場。5月17日,一名觀展人給它拍照時連說了幾次“好酷”。這名觀展人不知道,這架鯊魚飛機已在河北實現國產(chan) 。

  “該款飛機起落架可收放,可以應用於(yu) 飛行體(ti) 驗、應急救援、航拍航測等領域。”閆超一告訴記者,目前,輕型飛機在國內(nei) 的潛在用戶、持有運動駕駛員執照(SPL)的人員正逐步增加。他期待有更多觀展人能轉化為(wei) 用戶。

  品牌握手、產(chan) 業(ye) 互補正進入中國與(yu) 中東(dong) 歐國家開展合作的多個(ge) 領域。商務部的一組最新數據或許能帶來雙份信心:今年一季度,中國對中東(dong) 歐國家全行業(ye) 直接投資同比大幅增長148%,中國企業(ye) 赴中東(dong) 歐地區投資意願強烈,投資領域涉及汽車零部件、家電、醫藥等。

  本報寧波5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朱彩雲(yun) 李若一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