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建自然保護地、人工建巢引鳥安家……保護生物多樣性各地這樣做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今天(5月22日)是第23個(ge)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cong) 協議到協力:複元生物多樣性”。
最新鳥類調查:北京鳥類目前已達515種
北京是重建生物多樣性的典範,根據最新的鳥類調查結果顯示,北京鳥類目前已達515種。
北京,地處燕山和太行山的交匯處,境內(nei) 廣袤的森林、水草豐(feng) 美的濕地,成為(wei) 各地鳥類紛紛奔赴的棲居天堂,北京也因此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鳥類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 沙海江:我們(men) 目前的鳥類達到了515種,在G20國家首都排名裏,達到了第二名的水平。
北京市區域內(nei) 森林覆蓋率為(wei) 44.8%
如此之多的鳥類,離不開北京的城市底色和生態基礎——森林。目前,北京市區域內(nei) 的森林覆蓋率,已經從(cong) 去年公布的44.6%,上升為(wei) 現在的44.8%。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 沙海江:目前北京市的森林麵積達到了1280萬(wan) 畝(mu) ,其中80%以上的都是人工造林,給90%以上的生物提供了棲息地環境。
應運自然又創造自然。在人為(wei) 保護與(yu) 修複下,北京僅(jin) 占據全國總麵積0.17%的土地,孕育了占據全國六分之一的植物種類、十分之一的脊椎動物種類和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類,勾畫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圖景。
為(wei) 了加強物種保護,北京將超過五分之一的區域劃建為(wei) 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地,成為(wei) 野生動植物的專(zhuan) 享空間。
保護區“築牆引鳥” 栗喉蜂虎組團回家
生態好不好,看看鳥兒(er) 就知道。候鳥遷徙也檢驗著沿途生態環境的質量。栗喉蜂虎被譽為(wei) “中國最美小鳥”,眼下,栗喉蜂虎又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北遷到我國廈門度夏。為(wei) 了保護它們(men) 不受幹擾,當地專(zhuan) 門建設了保護區,並提供良好的築巢環境,隻等鳥兒(er) 們(men) 將新巢築起,繁育生命。
栗喉蜂虎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每年4月左右便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北遷到我國境內(nei) 度夏。伴隨著清脆的鳥鳴,栗喉蜂虎的“先頭部隊”又回到了它們(men) 在廈門的家——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
眼前這些看上去很像是泥巴牆的建築,其實是人工建造的候鳥巢穴。根據栗喉蜂虎的生活習(xi) 慣,保護區工作人員專(zhuan) 門在它們(men) 回來之前就對懸壁進行修整,讓這些美麗(li) 的小鳥更方便安家。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保護區事務中心工作人員 段道清:栗喉蜂虎它有一個(ge) 習(xi) 慣就是不住舊的巢,它必須自己來年再築新巢住進去。我們(men) 用清水把巢穴裏麵給它衝(chong) 洗幹淨,然後再用原生的土填上,重新給它清洗一下,保持崖麵的光滑、整潔。
去年約有200多隻栗喉蜂虎在廈門出生
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成立至今,已經近12年,據統計,去年自然保護區裏共有巢穴200個(ge) 左右。其中,有繁殖跡象的巢穴93個(ge) ,約有200多隻小栗喉蜂虎在這裏出生。
這些精靈們(men) 有著泛著金屬光澤的藍綠色羽毛,尾巴上還有一根“小天線”,眼部則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紋,喉部是栗色的,因而得名栗喉蜂虎。鏡頭裏這些美麗(li) 的身影,都趴在接近垂直的土牆上,不停地用嘴啄著土麵,其實這就是栗喉蜂虎的築巢行為(wei) 。它們(men) 的巢要在土牆上打出最少60厘米深的洞,然後在其中繁殖。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保護區事務中心工作人員 段道清:目前情況有大概60隻在這裏築巢,已經進入求偶階段,高峰數量應該到6月20日左右。7月中旬到8月份,幼鳥會(hui) 開始出巢。
工作人員提醒,6月中旬之後,保護區的栗喉蜂虎就進入繁殖季,屆時大家要盡量遠離保護區,避免打擾它們(me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