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外資加速布局在華研發中心 共建開放創新生態

發布時間:2023-06-01 15:52: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5月31日電(記者劉菁、汪海月、吳慧珺)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與(yu) 安徽省合肥市經開區30日正式簽署協議,宣布其全資控股的新公司大眾(zhong) 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合肥,總投資約10億(yi) 歐元。這一新公司將成為(wei) 大眾(zhong) 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與(yu) 采購中心。

  “我們(men) 的新公司將成為(wei) 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在全球範圍內(nei) 規模最大的同類職能中心。該公司將涵蓋整車開發、零部件開發及采購職能,並整合本土供應商的先進技術。”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在簽約儀(yi) 式上表示。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隨著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e) 將研發中心落戶中國,成為(wei) 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的重要參與(yu) 者和推動者。

  今年3月,賽萊默中國研發中心、施耐德電氣中國自動化研發中心相繼啟用。5月,沃爾沃汽車上海設計中心正式揭幕、丹佛斯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在天津建成投用。

  “一大批外資研發中心快速成長,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呈現了加速聚集的態勢,在構建我國開放創新生態、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部成果轉化與(yu) 區域創新司副司長吳家喜在今年1月舉(ju) 行的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若幹措施政策吹風會(hui) 上說。

  外資研發中心的集聚釋放多重發展紅利,不僅(jin) 對中國引進國際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提升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也有力推動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高速發展。

  吳家喜說,2012年至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ye) 企業(ye) 研發投入從(cong) 1763.6億(yi) 元增加到3377.4億(yi) 元,增長了91.5%;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從(cong) 6.8萬(wan) 件增加到24.1萬(wan) 件。

  據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介紹,預計2024年初投入運營的這一新公司,將匯集超過2000名采購及研發領域的員工,包括高素質的本地人才。新公司運營後,新產(chan) 品及技術的開發周期將縮短約30%。

  “通過緊密連接研發和采購,並在開發早期與(yu) 本土高科技企業(ye) 合作,將顯著加快大眾(zhong) 在中國的智能電動汽車開發速度。這也將進一步強化我們(men) 與(yu) 合資企業(ye) 之間的合作效率,同時優(you) 化盈利能力。”貝瑞德說。

  分析人士指出,外資研發中心在華集聚的背後是中國龐大的市場、完善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以及豐(feng) 富的人才儲(chu) 備。

  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5%, 多個(ge) 行業(ye) 發展亮眼。以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為(wei) 例,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4個(ge)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分別達229.1萬(wan) 輛和222.2萬(wan) 輛,同比均增長42.8%。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銷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們(men) 十分清楚中國人才濟濟,充滿活力、熱情和創造力,這是不可多得的。”沃爾沃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駱文襟說,沃爾沃汽車上海設計中心是繼成都、大慶和台州三大工廠,以及中國研發中心後的又一重大投入,為(wei) 中國業(ye) 務繼續加碼。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ye) 自動化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胡曉表示,中國已成為(wei) 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最大的供應鏈基地以及全球四大研發基地之一,更是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一係列鼓勵外資設立研發中心的新政策更為(wei) 外資加大在華研發提供信心和保障。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科技部《關(guan) 於(yu) 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幹措施》,提出了支持開展科技創新、提高研發便利度、鼓勵引進海外人才、提升知識產(chan) 權保護水平4方麵16條政策舉(ju) 措。

  中國各地也積極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建設。安徽2022年印發《安徽省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行動方案》,對世界500強、全球行業(ye) 龍頭等企業(ye) 在皖新設外資研發中心給予獎勵。2022年6月,北京啟動首批“外資研發激勵計劃”,先後支持諾和諾德、空客等6家外企擴大研發投入。上海在2020年就發布《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

  超大市場規模疊加製度型開放等紅利,使得中國引資“磁吸力”不減,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專(zhuan) 家指出,從(cong) 把中國當成製造工廠,到越來越多地把研發中心放在中國,並把在中國形成的創新方案輸出到全球,正成為(wei) 大量在華外資的發展方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