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自述:天地往返生命之舟如何煉成
地球家人們(men) :
你們(men) 好!我是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剛剛,我回到了地球家園,你們(men) 得知了我搭載著3名航天員成功返回的消息,一定非常高興(xing) 。此刻我也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從(cong) 神舟五號2003年首次載人飛行到我今天“回家”,我們(men) 國家已經圓滿完成10次載人飛行任務。這20年來,我們(men) “神舟飛船家族”持續受到大家的關(guan) 注和喜愛:“這個(ge) 側(ce) 麵為(wei) 什麽(me) 是金色的”“這兩(liang) 個(ge) 洞是幹啥的”“航天員座椅為(wei) 什麽(me) 是這樣”……很多人也對我們(men) 的外形充滿了好奇,特別是負責航天員天地往返的返回艙。所以,我決(jue) 定給你們(men) 寫(xie) 這封信,介紹一下我的成長經曆。
我和軌道艙、推進艙相連,共同組成了神舟飛船。和人體(ti) 結構類似,我也有“內(nei) 髒”“骨骼”“皮膚”甚至“外衣”,我的“皮膚”和“骨骼”是緊密連接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製人員稱之為(wei) “蒙皮+筋”結構。蒙皮類似於(yu) “皮膚”,起到艙體(ti) 密封作用,筋類似於(yu) “骨骼”,起到支撐加強作用,而為(wei) 了能讓我在太空超200攝氏度的巨大溫差環境下維持艙內(nei) 適宜的溫度,研製人員還會(hui) 為(wei) 我穿上一層特殊的“外衣”——熱控塗層……至於(yu) 我是如何成長為(wei) 這個(ge) 樣子的,可以用6個(ge) 字“銑”“卷”“吹”“縫”“熱”“穿”來簡單概括。
一“銑”外形,雕琢精準身軀。銑,我們(men) 這裏所說的銑不是普通的清洗,而是數控加工的一種形式,也稱之為(wei) “銑削”。銑加工過程中,我要保持身姿不動,通過加工工具的旋轉和移動為(wei) 我雕刻出標準的體(ti) 型,比如我的出艙艙門、艙門門框等部位,都是通過這個(ge) 方式打造的。由於(yu) 我體(ti) 型具有“薄壁、精度高”的特點,加工時堪比“在氣球上進行雕刻”。
二“吹”座椅,護航天地往返。大家都知道,神舟飛船返回艙內(nei) 航天員座椅有著特殊的外形輪廓,航天員坐在其中就像胎兒(er) 在母體(ti) 中的姿態,在強過載衝(chong) 擊下,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傷(shang) 害。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套座椅是“吹”出來的。研製人員常常掛在嘴邊的“吹”,其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熱成形工藝方法,學名叫“超塑成形”。這種工藝方法在約500攝氏度和2-8個(ge) 大氣壓的條件下,實現鋁板大變形量複雜輪廓零件的整體(ti) 精密成形。
三“卷”蒙皮,實現量體(ti) 裁衣。我的皮膚是一層金屬蒙皮,其中“頭部”和“底部”是“吹”出來的,而我的“腰身”是通過滾彎成形實現的。大家可以形象地理解為(wei) “卷”,要實現精確的“卷”,就需要滾彎機這一利器。在它的加持下,4塊金屬板材從(cong) 平麵“卷”成了弧麵,並組合成為(wei) 三維錐筒。為(wei) 了保證我身體(ti) 體(ti) 型的標準,研製人員提前精確裁剪金屬板材,確保平麵狀態的尺寸及輪廓精準,為(wei) “卷”筒奠定良好基礎。
四“縫”艙體(ti) ,確保天衣無縫。我的身體(ti) 是由多個(ge) 部分組成的,為(wei) 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和艙體(ti) 密封要求,需要通過焊接的方法實現,而負責焊接的操作者們(men) 也常常被稱為(wei) “鐵裁縫”。要讓我的身體(ti) “天衣無縫”,難度很大:在我的身上有50餘(yu) 條焊縫,總長度近70米,焊點數量2600餘(yu) 個(ge) ;而為(wei) 了把我完美打造出來,需要用到10餘(yu) 套工裝、70餘(yu) 道工序,上百個(ge) 零件……焊接技能大師們(men) 往往一趴就是半天,每次身上都會(hui) 被汗水浸濕。
五“熱”處理,保持標準身材。在西遊記故事中,孫悟空經曆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練就了金剛之軀和火眼金睛。我也需要經曆“三昧真火”,這樣身形才會(hui) 更加標準。在“塑形”的過程中,我要先後經曆兩(liang) 種不同的高溫曆練,使我的骨骼更加健壯。在加工和整艙焊接階段,我的身體(ti) 會(hui) 產(chan) 生內(nei) 在的不適感,研製人員把它稱為(wei) 殘餘(yu) 應力。它的存在會(hui) 導致我在任務執行中產(chan) 生裂紋、變形的風險,所以他們(men) 會(hui) 設置1-2次“熱敷”,釋放我體(ti) 內(nei) 的殘餘(yu) 應力,從(cong) 而保證我在飛行時的良好狀態。
六“穿”外衣,嗬護在軌冷暖。當我與(yu) 空間站交會(hui) 對接後,“身體(ti) ”難免會(hui) 被其他艙體(ti) 遮擋,因此表麵最低溫度可低於(yu) 零下100攝氏度,有時我的局部又會(hui) 持續受到太陽照射,最高可超過100攝氏度。為(wei) 了給航天員提供合適的環境,研製人員設計出了一款低吸收、低發射的熱控塗層,並噴塗在我身體(ti) 表麵。我就像穿了一件神奇的銀色控溫“衝(chong) 鋒衣”,能夠在200攝氏度大溫差、長期低溫及強輻射的太空中,將艙內(nei) 環境溫度控製在18-26攝氏度自在翱翔。至於(yu) 大家好奇我回家後外表麵為(wei) 何看起來金光閃閃,那其實就是我們(men) 銀色外衣在返回地球時,與(yu) 大氣層高速摩擦並氧化變黃後的樣子。
介紹了這麽(me) 多,不知大家對我的成長經曆是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0年前,我的五哥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成為(wei) 我們(men) “神舟家族”永遠的驕傲。那時,還沒出生的我,注定會(hui) 肩負起更新更重的載人航天使命。6個(ge) 月前,我成功與(yu) 空間站交會(hui) 對接,那一刻,中國空間站組合體(ti) 首次形成了由6個(ge) 航天器組成的“三艙三船”最大構型,6名中國航天員首次上演 “太空會(hui) 師”……
如今,中國空間站已全麵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安全回到祖國大地的我,依舊內(nei) 心激蕩、難以忘懷。5月30日,我在中國空間站熱烈迎接了十六弟神舟十六號的到來。相信十六弟在新的征途上,將會(hui) 悉心守護“博士乘組”在新征程中的工作和生活安全。期待5個(ge) 月後,我們(men) 在美麗(li) 的地球家園再次相聚。
劉淑芬 陳袁 王天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