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看待當前地方財政運行態勢

發布時間:2023-06-06 14:44:00來源: 新華視點

  今年以來,伴隨經濟穩健複蘇,財政收入增幅回穩向上,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出現財政緊平衡狀況。聚焦各方關(guan) 切,新華社記者深入地方采訪,並采訪了權威政府部門和專(zhuan) 家。

  算清地方政府“收支大賬”:運行總體(ti) 平穩

  要想理清地方政府財政運行狀況,需要算清楚“收支大賬”。

  近期,各省份陸續公布當地一季度財政收支“賬本”顯示:河南、寧夏財政收入同比增速超10%,四川、甘肅超9%,江蘇、浙江、安徽、遼寧等超7%,絕大多數省份實現收入正增長。

  從(cong) 地方財政整體(ti) 情況來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88萬(wan) 億(yi) 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5.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4%。

  今年前4個(ge) 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45610億(yi) 元,同比增長14.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222億(yi) 元,同比增長6.9%。

  “過去三年地方財政支出平均增幅達到3.4%,是緊平衡狀態,但也是總量增加的狀態,預算執行情況是比較好的。”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深入比較上述數據,會(hui) 發現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之間存在一定差額。這是因為(wei) 地方財力並不等於(yu)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實際上,當前地方40%左右的財力來自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近年來,中央財政‘真金白銀’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

  記者從(cong) 財政部了解到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9.71萬(wan) 億(yi) 元。過去五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40.66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8.4%。

  10.06萬(wan) 億(yi) 元——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創下近年新高。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3%、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製獎補資金增長8.7%。此外,還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層落實減稅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zhuan) 項轉移支付5000億(yi) 元。

  “當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正按規定抓緊下達,確保符合下達條件的資金‘應下盡下’,為(wei) 地方分配使用資金留出更寬裕時間。”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央地多措並舉(ju) 促進地方財政平穩運行

  展望後續地方財政運行,多位專(zhuan) 家和學者指出,雖然今年財政收入預計恢複向好,但挑戰和風險仍存。

  通過對相關(guan) 財政數據進行分析,並對全國521個(ge) 市縣財政部門開展問卷調研,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相關(guan) 課題組認為(wei) ,基於(yu) 短期視角,對2023年財政運行持積極樂(le) 觀預期;在經濟企穩回升形勢下,預計2023年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形勢應該好於(yu) 2022年。然而,若綜合考量中長期經濟社會(hui) 風險,仍需審慎對待財政運行風險。

  “受經濟恢複向好帶動,加之去年基數較低,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呈現恢複性增長勢頭。”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疫情、減稅降費政策等因素對地方財政運行帶來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一些稅種收入恢複仍存不確定性;重點領域和剛性支出力度不減,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地方財政運行仍將持續緊平衡趨勢。

  麵對壓力和挑戰,各級財政部門強化工作力度,出台一係列政策舉(ju) 措,著力推動地方財政運行平穩、可持續。

  “具體(ti) 來看,在中央財政方麵,中央財政帶頭壓減支出,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製,讓資金更好落到縣區基層;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等。此外,近年來還強化地方財政運行監測,動態跟蹤研判縣區財政運行情況。”何代欣說。

  地方各級財政圍繞過緊日子的要求,加大資金統籌、盤活、壓減、調整力度,開源節流,有保有壓,切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我們(men) 財政收入還沒有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而財政支出逐年增長,必須堅持過緊日子。”湖北鹹寧市通山縣財政局局長金漢南表示,通過對會(hui) 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等加強管理,出台過緊日子的25條措施等,通山縣保障了“三保”支出,基本做到了當年財政收支平衡或跨年度收支平衡,未出現政府債(zhai) 務風險、國庫現金支付風險。

  在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方麵,近年來,財政部門堅持加強政府債(zhai) 務管理,開“前門”、堵“後門”,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推動建立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zhai) 務風險長效機製,地方隱性債(zhai) 務減少1/3以上。

  “財政部門綜合研判,統籌資源,多措並舉(ju) 防範和化解債(zhai) 務風險。”王澤彩說,一方麵,強化法定債(zhai) 務監管;另一方麵,堅決(jue) 遏製隱性債(zhai) 務增量,在北京、上海、廣東(dong) 等地區開展全域無隱性債(zhai) 務試點,通報隱性債(zhai) 務問責典型案例,探索建立長效監管製度框架,穩妥化解隱性債(zhai) 務存量。

  有能力、有空間應對風險挑戰

  當前,有觀點擔憂政府債(zhai) 務風險加大。對此,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總體(ti) 來看,我國政府債(zhai) 務率不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zhai) 務餘(yu) 額約35.07萬(wan) 億(yi) 元,包括一般債(zhai) 務餘(yu) 額約14.4萬(wan) 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務餘(yu) 額約20.67萬(wan) 億(yi) 元,均控製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債(zhai) 務限額之內(nei) 。

  近年來,中國政府法定債(zhai) 務餘(yu) 額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控製在50%左右,低於(yu) 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於(yu) 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水平,風險總體(ti) 可控。

  “當前,地方政府債(zhai) 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債(zhai) 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我們(men) 已督促有關(guan) 地方切實承擔主體(ti) 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zhai) 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整體(ti) 來看,我國財政狀況健康、安全,為(wei) 應對風險挑戰留出足夠空間。

  “放眼世界,中國的財政穩定性和健康狀況居於(yu) 世界前列,主要財政指標和可持續指標表現較為(wei) 良好。著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財政仍有足夠的發力空間和調控能力。”何代欣說。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步增長,我國財政“蛋糕”越做越大。財政收入從(cong) 2012年的11.73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20.37萬(wan) 億(yi) 元,支出規模從(cong) 2012年的12.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26.06萬(wan) 億(yi) 元,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全麵恢複常態化運行,國民經濟企穩回升,積極因素累積增多。恢複向好的中國經濟,將推動財政運行繼續回穩向好。

  “著眼長期,我國經濟持續向好大勢不變。地方財政麵臨(lin) 的壓力和挑戰,通過自身努力和國家政策支持,一定可以成功應對、積極化解。”王澤彩說。一個(ge) 運行平穩、可持續的財政,也將持續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