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經濟日報:局地爛場雨無礙糧市大局

發布時間:2023-06-06 15:13:00來源: 經濟日報

  農(nong) 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風險是自然災害,立足抗災奪豐(feng) 收是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的常態。我們(men) 要持續強化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豐(feng) 收和農(nong) 民增收基礎。

  近期,河南遭遇爛場雨,部分小麥發芽黴變,引起社會(hui) 關(guan) 注。有人擔心這會(hui) 影響全國糧食市場供應大局,網傳(chuan) 個(ge) 別地方甚至出現了搶購麵粉行為(wei) 。其實,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這種擔心大可不必。

  目前來看,災情集中在河南中南部地區,主要是已經進入蠟熟期的小麥發生萌動發芽。而從(cong) 當前各地披露的生產(chan) 形勢看,其他主產(chan) 區夏糧豐(feng) 收在望。安徽省反映,全省小麥麵積4291.6萬(wan) 畝(mu) ,較上年增加17.5萬(wan) 畝(mu) 。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表示,山東(dong) 省小麥長勢良好、豐(feng) 收在望。據河北省最新農(nong) 情調查,全省3377.1萬(wan) 畝(mu) 小麥長勢喜人,預計6月7日開始機收。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預計今年該省小麥產(chan) 量和收購量均同比增加。近期各地媒體(ti) 對農(nong) 戶的報道也顯示,其他主產(chan) 區形勢還是不錯的。

  農(nong) 業(ye) 受災不等於(yu) 成災或者絕收。對河南來說,遭遇陰雨的小麥也不是全部成災甚至絕收,進入蠟熟期後產(chan) 量基本形成了,實際損失與(yu) 補救措施力度等都有很大關(guan) 係。河南製定10項應對措施,加強農(nong) 機調度和應急搶收,2億(yi) 元資金支持小麥機械烘幹,協調空間場所向農(nong) 民開放曬糧,盡可能減少災害損失。退一步來說,因遭雨而萌動發芽的小麥,產(chan) 量和質量確實會(hui) 受到影響。但是,符合國家限量標準的發芽小麥可以做飼料,少數黴變小麥也可以用於(yu) 工業(ye) 酒精生產(chan) 。這些陽光雨露的精華,依然是社會(hui) 的寶貴財富。

  農(nong) 業(ye) 麵臨(lin) 的最大風險是自然災害,立足抗災奪豐(feng) 收是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的常態。我國糧食生產(chan) 之所以能屢獲豐(feng) 收,有兩(liang) 個(ge) 因素功不可沒,一是減災增產(chan) ,二是平衡增產(chan) 。所謂減災增產(chan) 就是積極應對各類災害。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是與(yu) 自然災害作鬥爭(zheng) 的過程,現代農(nong) 業(ye) 是實現抗災減損、減災增產(chan) 的過程。所謂平衡增產(chan) 是從(cong) 大的時空條件上追求平均單產(chan) 的穩定。自然災害不以人的意誌為(wei) 轉移,但也有其發生規律。常常是一地有災,多地無災;一時有災,他時無災;一地歉收,多地豐(feng) 收。這些都離不開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的支撐。

  一些網民的擔心其實與(yu) 這兩(liang) 年的國際糧食市場形勢有關(guan) 。近年來,受疫情延宕、經濟下行、地緣衝(chong) 突等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一些國家饑餓人口數量持續上升。與(yu) 之相比,我國糧價(jia) 總體(ti) 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糧食市場始終保持充足供應,從(cong) 城鎮超市到鄉(xiang) 村集市,“米袋子”充實、“菜籃子”豐(feng) 富。具體(ti) 到夏糧小麥,全國庫存十分充足。近4年夏糧連續豐(feng) 收,現有庫存接近一年消費量。細心的人會(hui) 發現,近期麵粉價(jia) 格穩中有降,這也反映出供應有充分保障。

  從(cong) 更大的角度看,我國糧食市場有望長期保持穩定,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產(chan) 得出”,生產(chan) 保障能力強。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7.5億(yi) 畝(mu) 左右,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科技和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隨著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實施,生產(chan) 基礎將更堅實。二是“供得上”,供應保障能力強。政府儲(chu) 備糧布局持續優(you) 化,36個(ge) 大中城市主城區和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儲(chu) 備達到15天以上;各類糧食企業(ye) 庫存處於(yu) 較高水平,再加上農(nong) 戶手中存糧,供給總量沒問題。三是“調得動”,調控和應急保障能力強。各類企業(ye) 年均收購糧食8000億(yi) 斤左右,維護了種糧農(nong) 民利益;政策性糧食投放有序,滿足了企業(ye) 用糧需求;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和應急保障企業(ye) 數量持續增長。

  當然,以上是算大賬。對遭災農(nong) 民個(ge) 體(ti) 來說,他們(men) 的損失還要高度關(guan) 注。河南出台了多項措施,緊急預撥5億(yi) 元財政保費補貼資金,要求農(nong) 險承辦機構將小麥萌動發芽致損納入理賠範圍,建立綠色通道實現快定損快理賠,同時啟動超標小麥收購預案,指定國有糧食收儲(chu) 企業(ye) 等主體(ti) 放開收購,做到對發芽、萌動的小麥一律收購,掛牌價(jia) 格比市場價(jia) 格每斤高1毛錢,省財政安排34.7億(yi) 元用於(yu) 補貼價(jia) 格差,萌動、發芽的小麥定向銷往飼料和工業(ye) 酒精企業(ye) 。希望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能進一步減輕受災農(nong) 戶損失。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我們(men) 要持續強化農(nong) 業(ye) 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豐(feng) 收和農(nong) 民增收基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