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3年高考全國卷語文作文題來了!命題專家這樣解讀

發布時間:2023-06-07 15: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2023年高考全國統一考試今天開考,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共命製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4套高考語文試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語文教育專(zhuan) 家和一線教師,專(zhuan) 家介紹,今年的4道作文試題文字簡潔,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貼近考生生活實際,鼓勵考生個(ge) 性化表達;堅持價(jia) 值引領,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關(guan) 注社會(hui) 生活;考查高階思維品質,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

  專(zhuan) 家們(men) 介紹,今年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的四道作文題具有四個(ge) 明顯的特點。

  首先,高擎思想大旗,堅定理想信念。統籌設計,將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機融入試題。一是直接引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原著原文,二是體(ti) 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相關(guan) 係列講話精神,如“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思維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其次,立足學生生活,鼓勵個(ge) 性表達。作文題與(yu) 考生生活息息相關(guan) ,每道題可書(shu) 寫(xie) 的空間與(yu) 切入角度都相當多,學生既能緊扣時代脈搏書(shu) 寫(xie) 重大主題,也能結合個(ge) 人生活與(yu) 學習(xi) ,從(cong) 身邊具體(ti) 事例談起,表達個(ge) 人成長中的感悟與(yu) 思考。

  再次,精選思辨材料,提升思維品質。全國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啟人深思,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觀察、歸納相應現象,並凝練成鮮明的觀點,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

  第四,閱讀寫(xie) 作關(guan) 聯,引導深度學習(xi) 。新課標II卷是讀寫(xie) 結合類新題型,根據本試卷其他模塊的閱讀材料,生發出相關(guan) 寫(xie) 作話題或寫(xie) 作任務,引導學生在讀、思、寫(xie) 之間轉換,做到深入閱讀、延伸思考、個(ge) 性寫(xie) 作。

  命題專(zhuan) 家對2023年普通高考教育部統一命製的四道作文題的命題思路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全國甲卷——“人·技術·時間”

  試題內(nei) 容: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xie) 作。(60分)

  人們(men) 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yu) 思考?請寫(xie) 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專(zhuan) 家解讀設計思路:

  “時間”是這道寫(xie) 作試題材料的重要關(guan) 鍵詞,時間的有限性、不可重複性,構成了探索人生意義(yi) 的基本前提。人與(yu) 時間的關(guan) 係是永恒的主題。如何安排時間、駕馭時間,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彰顯。生活中,對時間的計劃、安排與(yu) 體(ti) 驗,就是時間觀念的具體(ti) 表現;這是考生立意行文時感受與(yu) 思考的起點,也是入手寫(xie) 作一個(ge) 最直接的切入點。

  “技術”,是材料裏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詞。在人與(yu) 時間的關(guan) 係中,“技術”是一個(ge) 重要變量。怎樣通過技術更好地掌控時間?利用像編寫(xie) 計劃單、任務書(shu) 、行程表等一些技術,我們(men) 得以更好地規劃日程、安排學習(xi) ;利用工業(ye) 革命誕生的一些技術,如機器生產(chan) 、交通工具,我們(men) 得以擴大交往範圍,拓寬時空界限;利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如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們(men) 得以讓經曆的時間變得更有質量。

  材料中“時間的仆人”是個(ge) 比喻,指在時間麵前沒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時間卻事與(yu) 願違,反倒被時間所左右,喪(sang) 失掉自己的主體(ti) 地位。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因為(wei) 依賴技術,生活變得機械、刻板,例如拘泥於(yu) 時間計劃表,忽略靈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於(yu) 趕進度,沒有自己的獨處時間。這的確是不少高中生的備考學習(xi) 狀態,在高中的最後階段,觸及這個(ge) 話題並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審視人麵對時間的態度,“一張一弛”“博觀約取”並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現實中很多好學生已有的學習(xi) 品質。在知識獲取的同時,適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時間,在沉潛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學習(xi) 的要義(yi) 。

  從(cong) 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煉出“技術發展在人與(yu) 時間的關(guan) 係中所起的作用”這樣一個(ge) 論述主題。考生可以圍繞這個(ge) 論題,結合個(ge) 人體(ti) 驗情境,或社會(hui) 生活情境,或學科認知情境,觀察、梳理相應的現象,通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與(yu) 觀點;考生也可以圍繞“技術、時間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進行探究,思考技術給掌控時間帶來的便利與(yu) 遺憾,還可以就人在時間流逝過程中的主動與(yu) 被動,以及人掌控時間的方式方法等等進行闡釋論證。當然也可以擇取一個(ge) 現象、一個(ge) 故事、一段經曆寫(xie) 記敘文;如有學生能寫(xie) 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範圍之內(nei) 。

  這道作文題文字簡潔,意蘊豐(feng) 富,給考生寫(xie) 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間。它不同於(yu) 以前限製了寫(xie) 作指向的命題式作文,不同於(yu) 給定了情境任務的寫(xie) 作,也不同於(yu) 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簡潔的導引文字推動學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現象,形成明確觀點或相對凝練的感受,並以記敘、抒情、議論等不同方式表達出來,避免麵麵俱到然而卻淺嚐輒止或簡單羅列正反兩(liang) 麵現象然而卻沒有主見的寫(xie) 作。聯想與(yu) 歸納、實證與(yu) 推理、批判與(yu) 發現這些高度綜合的思辨能力,在寫(xie) 作過程中得以體(ti) 現。“解題”的過程正是思維展開的過程,也是學習(xi) 的過程,考試與(yu) 教學也就這樣統一起來。

  全國乙卷——“一花獨放不是春”

  試題內(nei) 容: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xie) 作。(60分)

  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hui) 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hui) 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隻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liang) 則材料出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xie) 一篇文章,體(ti) 現你的認識與(yu) 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專(zhuan) 家解讀設計思路:

  2023年3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並發表題為(wei)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2014年3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主題演講。本作文題的兩(liang) 個(ge) 材料,分別出自上述兩(liang) 個(ge) 講話,針對的是國際關(guan) 係、文明互鑒等時代命題,揭示的道理卻是普遍的,語言生動形象,蘊含著大智慧。

  材料一,吹滅別人的燈、阻擋別人的路,看起來搶了一時的“先機”,實則為(wei) 人不齒,終將被他人排斥。生動樸素的文字中所蘊含的為(wei) 人處世之道啟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闡述了部分和整體(ti) 的辯證關(guan) 係,“一花”和“百花”相互聯係,“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顯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礎上的。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同國家之間的聯係、人與(yu) 集體(ti) 及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莫不如此。材料一與(yu) 材料二並舉(ju) ,構成了一組對話關(guan) 係。材料一說的是不應怎樣,材料二提供了行動思路。

  學生在把握這兩(liang) 則材料的內(nei) 涵、關(guan) 係基礎上,可寫(xie) 的空間與(yu) 切入角度是相當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國際大事的同學可以就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文明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也可以結合當下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困境的解決(jue) 去探討科技發展中的自力更生與(yu) 借鑒學習(xi) 。“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在語文卷出現這道題,與(yu) 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樣的,“認識與(yu) 思考”不是在講立意和結論本身,重點在於(yu) 立意與(yu) 結論的形成過程。前述對作文材料的立意闡釋,在文章寫(xie) 作中應轉化為(wei) 對鮮活事例的展現、對豐(feng) 富事實的分析。那些事實材料在心中湧現,得以篩選並經語言文字外化的過程,也是內(nei) 在思維的碰撞過程、情感的激蕩過程。少一些空泛議論,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實感,立論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動人。

  從(cong) 材料字麵回到生活與(yu) 成長,也能寫(xie) 出很好的議論或記敘文章。如果學生能結合個(ge) 人生活與(yu) 求學經曆,從(cong) 身邊具體(ti) 事例談起,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xie) 能讓讀者返回“現場”,寫(xie) 活場景中的人與(yu) 事,寫(xie) 透對材料的認識,這不隻是考場上令人滿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學生對中學時代提交的思想認識與(yu) 生活總結,正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ang) 發展階段的具體(ti) 表現。兩(liang) 則材料都“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學生能夠從(cong) 這兩(liang) 則材料出發,聯想到更多的語用典型案例,闡釋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的普遍規律,也可謂獨辟蹊徑的好文章。

  語文是立德樹人的獨特載體(ti) ,其育人價(jia) 值是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體(ti) 現出來的。這道寫(xie) 作試題所涉及的考查意圖與(yu) 目標,既是普遍的,也是個(ge) 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鮮活的;既是主題教育的,又是語言文字的。所謂“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對每則材料各自的觀點、兩(liang) 則材料之間的聯係有充分的認識,並能有豐(feng) 富的延展。寓思政於(yu) 語文之中,以語文體(ti) 現思政的道理,正是試題的初心。

  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

  試題內(nei) 容: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xie) 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men) 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ge) 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ge) 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xie) 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專(zhuan) 家解讀設計思路:

  材料列舉(ju) 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場合發揮的不同作用,最後一句話“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根據材料所列舉(ju) 的代表性場景內(nei) 容,展開豐(feng) 富的聯想和深入的思考。

  遠在原始時代,人類就通過講述神話和傳(chuan) 說,團結部族,形成合力;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常通過寓言等故事闡發學說;秦漢以來,故事變得日益豐(feng) 富,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組成部分和喜聞樂(le) 見的表達方式;當代社會(hui) ,各類故事層出不窮,像我們(men) 熟悉的革命英雄的事跡、春天的故事……極大地豐(feng) 富了我們(men) 的精神生活。大多數考生成長過程中都有聽故事的經曆,對各類故事的力量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題題材範圍很廣,貼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據材料列舉(ju) 的內(nei) 容,展開聯想和思考,選擇最有創意也最適合自己的題材寫(xie) 作。

  關(guan) 於(yu) 什麽(me) 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有的故事勝在情節曲折,有的則勝在人物生動;有的故事優(you) 點在通俗易懂,有的故事優(you) 點在思想深刻……一般來說,從(cong) 故事的內(nei) 容著眼來判斷故事的優(you) 劣,是考生比較熟悉的方式,至於(yu) 故事的講述方法,是對故事力量的進一步理解,是對故事藝術的進一步認識,自然也是題中之義(yi) 。

  故事的力量如何發揮,在何種情境下發揮,可以想象的空間非常廣。生活中,好的故事可以增進人們(men) 相互之間的理解和認同,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好的故事可以觸動心靈,激發我們(men) 戰勝困難的勇氣;好的故事,可以拓展我們(men) 的視野,賦予我們(men) 應對各種複雜局麵的智慧;個(ge) 人的命運可以通過一個(ge) 好的故事改變軌跡,國家的形象可以通過好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現。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想象和思考選擇合適的角度來立意,既可以從(cong) 自己的經曆中,選擇印象最深的部分,講述故事如何發揮力量;也可以自行設計情境,講述故事所帶給人的力量,帶給社會(hui) 的能量,或帶給時代的影響。

  這個(ge) 話題各類不同文體(ti) 均有可以發揮自身文體(ti) 優(you) 勢的地方。考生可以記敘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對某個(ge) 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對某個(ge) 論題加以充分論證;也可以探討怎麽(me) 講故事才能讓故事更有力量等問題。既可以書(shu) 寫(xie) 日常生活中的微觀方麵和個(ge) 性感觸,也可以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與(yu) 中國形象等宏觀問題。本題審題難度不大,也體(ti) 現了對考生的友好。

  新課標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間”

  試題內(nei) 容: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xie) 作。(60分)

  本試卷語言文字運用II提到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青少年在學習(xi) 、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ge) 自己的空間,放鬆,沉澱,成長。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xie) 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專(zhuan) 家解讀設計思路:

  這是一道讀寫(xie) 結合類型的作文題。讀寫(xie) 結合類型的作文題,是根據試卷內(nei) 其他模塊的材料,衍生出相關(guan) 的作文話題,寫(xie) 作與(yu) 卷內(nei) 其他模塊材料有一定的關(guan) 聯性和對話性。為(wei) 避免寫(xie) 作受到閱讀因素的製約,選擇了關(guan) 聯相對淺顯的語用材料。

  作文試題,通過語言文字運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靜一下不被打擾”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學習(xi) 、生活中,有時希望有一個(ge) 自己的空間”的話題。材料所說的“自己的空間”,可以指現實中的空間,也可以指向虛擬的空間。“希望有”是一個(ge) 意願,值得肯定。青春期的高中生處於(yu) 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期,生活中麵臨(lin) 著自我發展、青春友誼等各種困惑,也麵臨(lin) 學習(xi) 任務繁重、求學壓力大等問題,有時會(hui) 表現出一些稍顯自我的情緒,讓長輩擔心,甚至被認為(wei) “誰也不愛”,這種定性反而可能會(hui) 把青少年推向封閉的自我空間。而試題以“放鬆,沉澱,成長”定位,就是命題者對青少年成長需求的一種換位思考,是就“安靜一下不被打擾”“希望有一個(ge) 自己的空間”所做出的善意表達,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men) 要主動走近青年、傾(qing) 聽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作文試題呼應了這一要求。

  對於(yu) 青少年來說,“自己的空間”具有獨特的精神價(jia) 值,是放鬆心情、安放心思、積蓄力量、為(wei) 繼續成長加油充電的地方,那裏有自己的煩惱與(yu) 願望,以及朋友的友誼、社會(hui) 的關(guan) 切、未來的想象等等。考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空間內(nei) 容的介紹,或就怎樣打造“自己的空間”立意行文,展示自己的成長故事;可以就為(wei) 什麽(me) 想有“自己的空間”傾(qing) 訴心聲,與(yu) 父母師長對話,告訴他們(men) ,對於(yu) 我們(men) 想有“自己的空間”不必過慮,這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可以思考“自己的空間”的存在意義(yi) ,比如通過自己的空間可以暫時得到放鬆,可以沉澱自己的情緒、思考和想法,讓自己得以更好成長;還可以反思“自己的空間”的局限性,避免隻是從(cong) 自身角度、單一視角來認識和理解世界。語言文字運用II中提到的戴耳機隻是一種方式,這個(ge) 信息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由此聯想到其他方式,如閱讀、寫(xie) 日記、做剪報、獨自跑步等,都能為(wei) 青年營造一個(ge) 自己的空間。

  作文試題貼近考生實際,引導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間”的意義(yi) 內(nei) 涵及相關(guan) 問題,正麵引導青少年勇敢麵對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yu) 問題,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話題內(nei) 容明確,選題立意簡易,便於(yu) 考生展開思考與(yu) 聯想,寫(xie) 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