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調研行丨紹興:城鄉綠色發展道路越拓越寬
新華社杭州6月12日電 題:紹興(xing) :城鄉(xiang) 綠色發展道路越拓越寬
新華社記者方問禹
每天清晨早起,90歲的棠棣村村民劉阿錦沿著花木蔥鬱的蘭(lan) 澤路走到村裏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健康小屋”測血氧、量血壓,之後再散步回家。
“如果一天沒出家門,兒(er) 子手機就能收到信息,會(hui) 及時打電話來關(guan) 心。”劉阿錦說,他更願意留在村裏養(yang) 老,因為(wei) 環境好、人氣旺、生活方便,孩子們(men) 也放心。
沿著“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推進脈絡,從(cong) 發起“廁所革命”到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再到成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以花聞名、以花為(wei) 業(ye) 、以花致富的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村民生活像花一樣美麗(li) 。
棠棣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建明說,是“千萬(wan) 工程”改變了全村麵貌:它給農(nong) 村帶來優(you) 質的水、土壤和空氣環境,村民的花木生意才能做大做強。
從(cong)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起步,“千萬(wan) 工程”在實踐中不斷拓寬的綠色發展道路,也為(wei) 諸多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指明了方向。
越城印染、柯橋紡織、上虞化工、諸暨五金、嵊州領帶、新昌軸承……我國改革開放大幕拉開,浙江民營經濟萬(wan) 馬奔騰,紹興(xing) 則形成特色鮮明的“塊狀經濟”。
2017年,紹興(xing) 作為(wei) 浙江省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改造提升綜合改革試點市,下決(jue) 心全麵啟動有關(guan) 產(chan) 業(ye) “跨域整合”,將越城區印染、化工企業(ye) 分別整體(ti) 搬遷集聚到柯橋區“藍印時尚小鎮”、上虞區。
棠棣村所在的紹興(xing) 市柯橋區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塊狀經濟”的一塊高地。這裏年紡織品出口額超過千億(yi) 元,貿易覆蓋全球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柯橋柯海公路上,滿載布料的來往貨車川流不息:由南向北是運進“藍印時尚小鎮”進行印染的白色坯布,反向則是五顏六色的紡織麵料,分散到產(chan) 業(ye) 鏈下遊。
高度集聚、綠色發展的柯橋印染產(chan) 業(ye) ,為(wei) 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紡織業(ye) 提供支撐。這個(ge) 曾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已經呈現嶄新麵貌。
一些印染從(cong) 業(ye) 者回憶說,以前上班要多帶一雙鞋子:從(cong) 印染車間出來,鞋子髒得沒法穿。現在的印染車間裏,可以穿白色鞋子進出。
走進位於(yu) 柯橋區“藍印時尚小鎮”的浙江迎豐(feng)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牆上“以綠色領航,以科技創變,重構印染”的橘黃色大字十分醒目。廠區內(nei) ,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輸入相關(guan) 的工作指令,係統就會(hui) 自動調取相應染料,稱料後通過五顏六色的管道自動輸送至對應染缸。企業(ye) 董事長傅雙利介紹,企業(ye) 投資10億(yi) 元打造“智慧工廠”,基本實現印染生產(chan) 的全流程自動化,染料用量、浪費大幅減少,節水將近60%。
印染產(chan) 業(ye) 蝶變,是紹興(xing) 推進工業(ye) 綠色轉型的縮影。
堅定走綠色發展道路,紹興(xing) 推動有關(guan) 產(chan) 業(ye) 更加集聚集約,城市與(yu) 鄉(xiang) 村以生態建設為(wei) 紐帶加速融合發展。
5月10日,紹興(xing) 中芯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這是紹興(xing) 集成電路“萬(wan) 畝(mu) 千億(yi) ”平台首家自主培育的上市企業(ye) 。
在紹興(xing) 市越城區,以中芯、長電、豪威等鏈主型企業(ye) 為(wei) 引領的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已經集聚上下遊將近100家企業(ye) 。當地主導產(chan) 業(ye) ,已經從(cong) 印染、化工轉為(wei)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